|
拙文所謂“復聲母”,指兩個部位合同發(fā)聲的單個聲母。不是方家概念的復聲母,不是二個或以上聲母的合稱。例如,復聲母“ng”,也可寫成“?”。 “舌根關閉氣流通往口腔的通道,改從鼻腔發(fā)出的聲音。如英語音標中的〔?〕?!薄獓鴮W大師網(wǎng)轉(zhuǎn)自《重編國語辭典》對“舌根鼻音聲母——ng”的詮釋,可以借用作為拙文“復聲母——ng”的定義。
兩個部位合同發(fā)聲的“復聲母”,應該包括“舌根鼻音聲母(ng)”、“舌面鼻音聲母[nj]”和“舌尖鼻音聲母(ny)”等。其中,[nj]和“ny”的差異很小,小到基本可以互通。[]之內(nèi)為拉丁字母。下同。 舌根鼻音聲母,不是拙文的“首創(chuàng)”。[nj]和“ny”,也不是。在網(wǎng)上都能查到?!吧喔且粼跐h藏語系的許多語言里有廣泛的使用。它既可以用來構成一個音節(jié)中的聲母,也可以是韻母的一部份(鼻音韻尾)?!薄r松奎《從舌根鼻音談起》(知網(wǎng) 轉(zhuǎn)自《貴州民族研究》 1987年03期) 既然是“兩個部位合同發(fā)聲”,難免發(fā)生“偏失”——省卻甲部位保留乙部位,抑或省卻乙部位保留甲部位。其結(jié)果,就是“復聲母”的分化。分化,如同細胞裂變,不似物理運動。 “根據(jù)語音學原理,在一串音連續(xù)發(fā)音時,有時會發(fā)生因素減少的現(xiàn)象。尤其是幾個輔音連在一起,不便于發(fā)音,更容易發(fā)生減音的現(xiàn)象。語音的分化,即語音的'偏失’,其實也是一種減音現(xiàn)象?!薄獙O夢嵐《淺議漢語復輔音聲母失落或分化的原因》(道客巴巴 20150221)所言“復輔音聲母”,并非拙文所謂“復聲母”。但其“失落或分化的原因”,竊以為能夠借鑒。 拙文“推演”所用語音資料,以漢程網(wǎng)《音韻參考》欄目為主。部份來自喬全生等《晉方言與山西人》(太原道 20090923)、馬繼榮《河套方言集錦》(遠方出版社 1999年)和拙作《東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牙”字聲母分化推演
* ①山西、通語和東北等的音節(jié),系漢語拼音。其它音節(jié),系拉丁字母。下同。②“y”,應源自“ny”或“nj”。下同。 “咬”字聲母分化推演
“硬”字聲母分化推演
“?!弊致暷阜只蒲?/span>
* 《說文解字》:語求切;《康熙字典》:語求切,魚尤切,疑尤切;又葉音疑;《廣韻》之“y”,應源自“ny”或“nj”。 “人”字聲母分化推演
“鵝”字聲母分化推演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紅樓夢》第二十一回“雞生鵝斗(雞聲鵝斗)”之“鵝”,在東北話中讀作“ngě”。拙文,由“雞生鵝斗”引發(fā)。 作者簡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