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抱怨“國內(nèi)廚房太小”的聲音就沒有斷過。
按照《住宅設計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廚房的面積≥4㎡就符合要求,沒有獨立客廳的小戶型,標準更低,只需要不小于3.5㎡。
很明顯,如今的小廚房,根本不能滿足現(xiàn)代人的“大胃口”,我們對廚房的期待,也不是做出“能吃的飯菜”那么簡單。 那該怎么辦呢?其實說起來也簡單: 一個字,拆! 把不合理的小廚房拆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拆掉不合理的墻體,讓空間更通透; · 拆掉緊張局促的門洞,讓動線更合理; · 精裝交付的廚房,也可以拆改部分定制柜,讓功能更符合家人習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式小廚房,應該怎么拆。 最佳拆廚房:開放式廚房 既然決定要拆,最好就拆個徹底,開放式廚房和餐廳、客廳相連,最通透敞亮,也能讓空間顯得更大。 《老友記》中Monica的開放式廚房 ▼
歐美國家,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普及開放式廚房的。 英國的國家住宅設計手冊《Housing the Family》中甚至建議,“ 廚房應該是分開的一間屋子,不能讓家庭其他成員、 特別是客人看到、聽到或是聞到?!?/strong> 這種觀點,是在說廚房就應該是女人的辦公室,家務是女主人一個人的工作,其他家人以及客人,都不能受到廚房的干擾和影響。
廚房變?yōu)殚_放式的過程,其實與戰(zhàn)后女性思想解放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女性步入職場,廚房也不再是一個“上不得臺面”的房間,而是逐漸和餐廳、和整個家庭融合在了一起。
所以建議大家,直接拆掉廚房和餐廳之間的墻,獲得餐廚客LDK一體化空間,原本雞肋的小廚房得到擴大,動線和收納都得到改善。 下廚的人也不用孤零零地待在廚房里,可以隨時和家人、客人互動。
特別是小戶型,拆掉小廚房之后,客餐廳的采光、布局都得到優(yōu)化,成為名副其實的核心區(qū)。 媽媽在廚房做飯,可以隨時看到孩子,更加放心。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開放式廚房的油煙問題,這個其實很容易,一個大吸力油煙機就解決了,油煙吸的干干凈凈,炒菜時連香味都聞不到。 即使廚房是封閉式的,我們也應該選大吸力油煙機,以減少下廚的家人面臨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還有人覺得,廚房很容易亂,做成開放式會影響居室整潔。 這個就要看取舍了,想要通透、擴大的室內(nèi)環(huán)境,就要稍微勤快些,飯后隨手把廚房收拾整潔。 反過來想,開放式廚房可以促使你常常收拾整理,其實更有利于保持室內(nèi)整潔。
不允許開放,怎么拆? 開放式廚房千好萬好,但國內(nèi)很多地區(qū)不允許做,廚房不安門,就不給通燃氣。
這時候,我們有兩個選擇,一種是放棄燃氣,改用電磁爐等無明火方案;另一個方向,可以把拆廚房的方法稍稍變化一下。 玻璃門 既然不能完整得到餐廚客LDK一體化空間,退而求其次,用玻璃門或者玻璃隔斷,從視覺上增加通透感也是可以的。 把門洞擴大,做2~4扇推拉門或折疊門,廚房和客餐廳的采光相互影響,室內(nèi)亮度絲毫不差。
想遮住廚房雜亂,可以選用長虹玻璃,透光不透影,關上門就整潔了。
推拉門也不錯,需要隔絕油煙時關上,想與家人交流時打開,如果開著門做飯的話,也約等于開放式了。
室內(nèi)窗 除了玻璃門,玻璃窗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固定式的大玻璃,透光性一流,優(yōu)化的視野讓下廚的人心情更好。
還可以做折疊窗,無論窗戶開合,都不影響操作空間。
餐廚合并 不允許做開放式,本質上是害怕燃氣泄漏帶來的危險,重點是廚房和其他空間之間有門。 我們不能改變規(guī)范,不能把廚房開放,也可以換個思路,把餐廳放進廚房里面。 把餐廳納入廚房,餐廚區(qū)合并,做成一個大房間。
這樣做不僅讓廚房變得寬敞,還相當符合動線,做好飯直接端上桌,吃完飯把餐具端到水槽,都非常方便。
而且餐廚合并之后,餐廚區(qū)和其他空間之間用門隔斷,相當于多了一個房間,餐桌偶爾客串書桌,辦公學習時,更加獨立,不怕其他家人影響。 除此之外,如果格局合適,臥室、書房部分空間讓給廚房,也是可以的。
下圖是我們做過的真實人家改造案例,打通廚房和次臥之間的隔墻,做成餐廚合并的一體化空間;原本的客餐廳再挪出一塊空間,還給次臥。 改造前 ▼
改造后 ▼
改造后的餐廚房,可以擺下一張大長餐桌,招待客人完全夠用,也讓廚房更有互動性。
屋主日常待在這里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客廳,看書、工作、喝茶、聊天……方寸之間安排的明明白白。 尤其是居家辦公期間,寬敞明亮的餐廚房,解決了小戶型缺少書房的bug,在這里辦公,累了順手在餐邊柜泡一杯茶,別提多愜意了。
局部拆,優(yōu)化收納和動線 我相信一定有人“談拆色變”,畢竟拆除、新建墻體,往往意味著一筆增加的費用和延長的工期。 但其實有時候并不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造,局部拆改兩三米的墻體,換一換門的位置,也能獲得一個更好用的廚房。 下圖的廚房,簡單改個門,再微調(diào)一下墻面,原本的L型櫥柜就變成了回字形。 左,改造前;右,改造后 ▼
改造之后,收納效率更高,動線也更合理,效果肉眼可見。 拆建幾平米墻體,換來多兩三米的柜體,這筆帳怎么算都是劃算的。
拆完原址重建 還有一種情況,拆完重建,看起來跟沒拆一個樣,但功能卻改善了很多。 那就是把輕體墻拆除,換成承重能力更強的磚墻,可以安心地往墻上掛鍋具、砧板等廚具。 雖然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收納能力卻得到了很大提升。
拆,不是目的 可能有人會說,老房子的墻根本拆不了,小廚房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實現(xiàn)在的新建住宅,完全不能拆墻的很少,而且即使不能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辦法讓廚房看起來大一些。 比如用淺色的瓷磚和櫥柜放大視覺效果,比如冰箱外置、增設西廚或水吧臺等等。
我們所說的“拆廚房”,與其說是一種物理上的破壞,不如說是認知上的破局與重構——拆除固有的思路。 即,不要困在小廚房里,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考慮動線和收納問題。 總之,不要為了拆而拆,“拆”不是目的,得到好用的功能、完善的布局和好住的家才是。 (本文源自住范兒,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