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化
本文節(jié)選自《人民藝術家》雜志第202004期,內容有刪改。 表演天賦1925年,方化出生于遼寧省大連市黃泥川村。雖出生于農村,但方化的記憶卻是從城里開始的。那時,他的父母在城里工作,家庭條件允許享受一些娛樂項目,以滿足精神上的需求。母親愛看戲聽戲,因此常常去看皮影戲、京戲和其他的文藝演出。他一看到母親坐馬車出去看戲,就偷偷跳上馬車,有時候還偷偷跟在馬車后面追。 ![]() 少年方化 兒時的方化,十分活潑調皮,也非常聰慧機靈。他時常在眾人面前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和聲音,惟妙惟肖;他還懷著極大興趣把玩各種樂器,無論是二胡、古箏等中國傳統(tǒng)樂器,還是鋼琴、吉他等西洋樂器,他都能很快地掌握并譜出曲調來,無師自通。后來,他還練就了說相聲、口技的絕活,多才多藝。 ![]() 16歲的張淑貞 有一次在廟里玩的時候,方化竟然騎在佛爺塑像的脖子上擺造型。當時的他,已與張淑貞定下娃娃親,張淑貞的母親就問:“這孩子這么淘氣能成事嗎?”張淑貞的父親說:“我看這淘小子的眼睛很有神,將來若是有出息了,準是個好樣兒的。” 苦難青春方化是家中的長子,有三個弟弟,父親希望他長大后踏進經(jīng)商的行列,盡早實現(xiàn)自立的生活。后來,方化努力考進了大連商業(yè)學堂。 ![]() 方化生活照 當時的大連商業(yè)學堂是由日本人操縱、招收中國學生的學校之一,學生們除了學習專業(yè)知識,還要被侵略者進行奴化教育的洗腦、辱罵和打罰。對于肝膽赤誠的方化來說,他無法忘記日本侵略者踐踏祖國的暴虐言行。 在日本人統(tǒng)治下的學習和生活并不舒心,還沒等到畢業(yè),方化就離開了學校,帶著剛娶進門的張淑貞到吉林省長春市找工作。1944年,經(jīng)舅舅介紹,他順利地在電影藝術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在“滿映”當起了一名錄音助理員,但實際上是勤雜工。 ![]() 方化與張淑貞結婚照 1980年方化與張淑貞在珠影廠合影 “滿映”是日本人為了從思想上控制中國人、進一步侵略中國而建立的電影廠,方化在這里還是沒能逃脫日寇的魔爪。盡管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工作,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人的抽打和侮辱謾罵。仇恨日本侵略者的種子在心中埋下,日本人的丑惡嘴臉和暴虐丑態(tài)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文藝工作者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有一顆細膩的心去觀察、感悟生活,以感性大于理性的思維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而這些慘痛的經(jīng)歷,正是方化在電影中塑造敵人形象的源泉。 電影之緣終于熬到了1945年,我國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不久之后,方化遇到了他的伯樂——金山。 當時準備拍攝《松花江上》的金山,已經(jīng)選定了主要角色,還有一個戲份不多的反派配角日本伍長尚未找到合適的人。表演經(jīng)驗豐富的金山慧眼識珠,無意間看到正在一旁與日本人起爭執(zhí)并用日語罵了對方一句的方化,發(fā)現(xiàn)他的眼睛與眾不同——有著明亮而犀利的眼神,特別適合影片里的日本伍長形象。于是,金山便向方化伸出了橄欖枝。 ![]() 方化在《松花江上》中飾演的日本伍長 在此之前,方化只在《太平天國》《家》《洋狀元》《狂潮》等話劇舞臺上客串過一些小角色,從沒有在攝像機前表演過。《松花江上》上映之后,方化飾演的日本鬼子不僅得到了導演的肯定,還給觀眾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1948年,方化又接到了著名導演朱文順的邀請,在其導演的影片《小白龍》中飾演偽政府官員韓廳長,雖不是日本鬼子的形象,但也是一個大反派角色,影片在當年放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同年,在張?zhí)熨n導演的影片《哈爾濱之夜》中,方化再一次穿上了日本軍裝扮演日本特務張松田,這是一個貫穿始終、戲份很重的反派角色。 ![]() 方化在《民主青年進行曲》中飾演的江正卿 ![]() 方化(右一)在《內蒙人民的勝利》的片場 在演藝事業(yè)上剛剛起步的方化認為,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他都可以接受,因為他深知自己非科班出身,表演基本功不夠,每一個角色都是讓自己進步的機會。為了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他努力在臺下練習臺詞、身段、唱功,吹彈樂器樣樣在行;他還觀察人的行為,尤其是好人和壞人的言談舉止,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 “鬼子王”1955年,由武兆堤、蘇里導演的抗日電影《平原游擊隊》在全國上映,引起了強烈反響。方化在電影中飾演的日本軍官松井的角色尤為經(jīng)典,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時家喻戶曉,甚至有人誤以為方化是日本人。 1955年《平原游擊隊》海報 仔細品味影片,就會看到方化所塑造的松井不同于以往銀幕上的那種符號化、臉譜化的日本鬼子形象,不是毫無起伏波瀾的兇惡,而是一個真實飽滿的、帶有復雜感情色彩的、有自己鮮明個性的形象。他把松井的外形定位為“鐵青色的臉,像餓鷹一樣的眼神,眼睛里布滿血絲,總有一種吃人的可怕神情”。 ![]() 1955年方化在《平原游擊隊》中飾演的松井 為了練就松井“吃人”般的狠毒眼神,方化專門買來猴子和貓頭鷹,通過觀察鷹隼搜尋獵物時陰鷙的目光、猴子攫取食物時貪婪的神情,進行了無數(shù)次細微的揣摩。他甚至重新溫習求學時學過的日語單詞,矯正自己的發(fā)音。不僅如此,自從踏上演員的道路后,方化養(yǎng)成了一個保持了一生的好習慣,那就是在每次拍戲前,他都會付出很多心血寫關于自己將要塑造的形象的角色傳記。 ![]() 松井拽著翠平的頭發(fā) 《平原游擊隊》被認為是方化的代表作之一,松井一角也是他演藝生涯中的第一座高峰。該電影一連獲得三個獎項,分別是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優(yōu)秀影片三等獎、美術設計三等獎和錄音三等獎,方化也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金質獎章。 ![]() 全軍潰敗后,松井舉起砍刀露出絕望、不甘的眼神 在正面角色受捧的年代,方化以反面角色獲獎實屬不易。方化在演藝生涯中從沒獲得過獎杯,但是觀眾送給他“鬼子王”的稱號;他的作品成為經(jīng)典世代流傳,他的德藝雙馨也照亮了中華大地,這遠比一座獎杯深得人心。 寒冬期《平原游擊隊》令方化聲名鵲起,卻也給他帶來無盡的苦楚。他塑造的松井太深入人心,導致那時每次出門前,他都需要做好“防護措施”:冬天用厚圍脖捂住臉,只露出兩只眼睛;夏天戴帽子,生怕被人認出來。 ![]() 1957年方化一家在長影廠的全家福 1958年,毛澤東前往長影視察,方化特別期待能夠見到偉大領袖。可是在前一天他被通知放2天假,實際上是不準他加入歡迎毛主席的演職人員隊伍中。究其原因,是他之前飾演的角色大多都是站在人民群眾對立面的、反革命的壞角色。 1964年,方化再次應朱文順之邀,在其反特故事影片《南海的早晨》中飾演特務陳官運。部分不懷好意的人議論:“方化只能演日本鬼子,或者是地富反壞右分子?!倍笾{言四起,甚至社會上傳言“方化不但是日本翻譯而且是日本特務”等,讓他成了言論攻擊的靶心。 1966—1971年,方化從銀幕上消失了。他被安排到吉林省長白山腳下的一個最偏僻的小山村接受改造。臨走的那天,同行的人都懷著憤懣的心情扔掉了組織上發(fā)的大紅花,只有他穿著一身中山裝在胸前佩戴上了大紅花,并且抱著收音機。當女兒方苓娟哭著送他們的時候,方化對女兒說:“你哭什么?我這是為人民服務去了,是光輝的道路?!?/p> ![]() 方化一家在撫松縣偏遠農村時的全家福 20世紀80年代,方化為了開拓有別于反派角色的寬廣戲路,特意去做了隆鼻手術,試圖通過立體的臉龐來建構起外表的和善,他渴望再度塑造工人、農民或者知識分子的角色。之后他遇到了兩次這樣的機會,但結果都被帶有固有成見的領導反對,說方化會讓人聯(lián)想到日本鬼子松井,破壞影片的藝術效果,因此換其他人頂替了他。 ![]() “五大反派”演員 “日本鬼子”“反派”等代名詞就像標簽一樣被牢牢地釘在方化的身上,他用實際行動獲得了自己努力的果實,但這些所謂的“成就”帶給他更多的是苦難與誤解。面對那些莫須有的罪名,方化的心路恰似陳毅的《青松》所描述的那樣: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夕陽紅退休后,方化的身影常常出現(xiàn)在三尺講臺上,他希望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做更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因此,在接到中山大學、廣東教育學院等大專院校,邀請他講授電影美學、電影表演學時,他從未拒絕過;此外,他還輔導年輕人排演話劇,為小朋友們講不同時代社會的對比。 而這些,方化沒有收取一分一文的費用,完全兌現(xiàn)了他“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諾言。此類善舉并不是方化在晚年才開始的,他的一生都是如此正直無私、善良可敬。 ![]() 方化照片 1994年,初出茅廬的姜文盛情邀請方化在其導演的處女作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飾演我軍一位高級將領。方化接到消息后如獲至寶,但擔心自己的身體給劇組添麻煩,委婉地向姜文說明了情況。姜文非常盼望方老能幫助他完成處女作影片,因此特地讓方化帶著醫(yī)生和家人。 方化和姜文見面的時候說:“我得謝謝你,你給了我第二次藝術生命。頭一回讓我演戲的是金山,他讓我演日本鬼子,我后來演了好多日本鬼子,以后就沒有人找我演戲了,他們說我就是演日本鬼子的。這回你讓我演個解放軍,你是怎么想的?” ![]() 方化與姜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時的合影 姜文回答道:“我沒怎么想,從小就崇拜您,覺得您是演員,有軍人氣質,您像一個軍人,我不覺得您只能演日本軍人,我沒有那種您非演日本人不可的概念?!?/p> 拍之前方化就坦言說不要任何錢財,最后當姜文送來三千元時,他立刻讓老伴兒送回去。在姜文的再三澄清與請求下,他收下一半,結果又讓劇組把這些錢寄到拍攝地的煤礦單位,說:“我到那里演出,礦工太苦了,把錢給他們,讓他們在井下渴的時候,能喝上一瓶汽水!” 只可惜,還沒等到此影片上映,方老就駕鶴西去了。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擔心自己浪費國家的錢財人力,決然地放棄了昂貴的治療。他的藝術生涯的句號雖完整,但不圓滿。 ![]() 方化與姜文、寧靜等人在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時的合影 一生忠誠于黨、國家、人民的方化,因銀幕中的形象而未能被組織接受入黨,這是他的一個遺憾,也是組織上的一大損失。命運跌宕的他成就于藝術,又被藝術的大浪所吞噬。他像一座堅挺的礁石,縱有無數(shù)的巨浪一次次地擊打、沖蝕,仍屹立于耀眼的烈日下,保持本色,經(jīng)久不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