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寧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廣安門外街道天寧寺前街甲3號,是北京現(xiàn)存最精美的古塔之一。天寧寺塔建于遼代,為八角實心十三層密檐式磚塔,高57.8米。塔基為方形平臺,底部為須彌座,塔身浮雕金剛力士、菩薩、云龍等,形象生動,是研究中國古代佛塔的重要實例。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塔 國保標示 天寧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467年-499年),初名光林寺。隋仁壽二年(602年)稱宏業(yè)寺(清《日下舊聞考》記載,存疑)。唐開元年間改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更名為大萬安禪寺。元代寺院毀于兵火,殿宇無存。明永樂時重修,宣德年間改為今名。天寧寺塔是中國現(xiàn)存的典型遼代密檐式磚塔之一。
天寧寺山門 天寧寺塔通高57.8米,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塔基為寬大的方形平臺,塔建于方形平臺上的八角形二層臺上。塔底部為須彌座,在須彌座束腰部位的壸門雕有獅獸頭,獸頭精美生動,大部保存完好。壸門間雕有纏枝蓮紋,轉(zhuǎn)角雕金剛力士。
塔基和塔座
束腰部磚雕
束腰部磚雕 塔座局部塔座上部是平座層,平座層上有仿木結(jié)構(gòu)的勾欄、斗拱,造型與木結(jié)構(gòu)建筑無異。勾欄和斗拱間均雕刻有精美紋飾。勾欄上再施三層磚雕仰蓮座承托塔身,雍容華美。蓮瓣初建時為鐵制,可以注油燃燈,清代重修后改成磚砌。
塔座和平座層一角 塔身平面呈正八角形,八角各有磚雕圓柱,柱上塑有升降龍。四正面辟有拱門,門上部雕二龍戲珠;門內(nèi)磚雕仿木菱花隔扇門,門上飾有兩個磚雕門簪;門內(nèi)上部雕一佛二菩薩像。門側(cè)塑有天王像,天王怒目圓睜,形象威嚴生動。拱門上塑有華蓋和飛天像。
塔身南面
塔身東面
塔身北面
塔身角柱上塑升降龍 塔身其余四面為磚砌直欞窗,窗側(cè)及上部塑有菩薩像,形象生動,是遼代雕塑藝術(shù)的精品。
塔身西南面文殊菩薩像
塔身東南面普賢菩薩像
塔身東北面 塔身有十三層飛檐疊栱,逐層收分,使塔的外輪廓形成緩和弧線。每層塔檐下施仿木結(jié)構(gòu)的雙抄磚雕斗拱。斗拱、欄額和普柏枋均忠實反映了遼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特點。各層塔檐椽、飛椽、角梁全部木制,上覆綠琉璃瓦。
塔頂用兩層八角仰蓮上托小須彌座承磚刻寶珠作為塔剎。天寧寺塔在整體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現(xiàn)了遼代密檐磚塔的建筑風格,是研究中國古代佛塔的重要實例。
天寧寺整體坐北朝南,原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為京城名剎?,F(xiàn)存清代重建山門、接引殿,均為硬山頂,磚木結(jié)構(gòu)。接引殿前立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十七年(1782年)兩次重修天寧寺碑記。清末至民國,寺院逐漸破敗,建國后寺廟被侵占,主要建筑陸續(xù)被毀。
乾隆二十一年(1765年)御筆碑文《重修天寧寺碑記》碑
乾隆四十七年(1791年)御筆碑文《御制重修天寧寺碑文》碑 天寧寺歷史 北魏(據(jù)清《日下舊聞考》記載,存疑) 孝文帝時(467年-499年)始建,初名光林寺。 隋代(據(jù)清《日下舊聞考》記載,存疑) 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將供奉的佛舍利分別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佛塔初建為木制。寺院得名宏業(yè)寺。 唐代 天寶年間(742年-756年)改名天王寺。 遼代 天慶九年(1119年)天祚帝命皇叔耶律淳主持建塔(即現(xiàn)天寧寺塔)。塔初名大遼燕京天王寺舍利塔。 金代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更名為大萬安禪寺,寺院擴建重修,規(guī)模宏大。 元代 元末寺院毀于兵火,只剩孤塔。 明代 永樂元年(1403年)重修廟宇,依遼代原狀更換舍利塔基座磚雕,擴大寺院規(guī)模。靖難功臣姚廣孝曾移居天寧寺。 宣德十年(1435年)天王寺改名天寧寺。 正統(tǒng)十年(1445年)改名廣善戒壇,后恢復舊名。 明正德十年(1515年)和嘉靖三年(1524年)兩度修繕天寧寺,規(guī)模宏大。明末天寧寺再毀。 清代 清初天寧寺塔頂坍塌。 順治十七年(1660年)重修塔和部分殿宇。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修天寧寺。寺中心為天寧寺塔,塔前為山門、接引佛殿、東西配殿,塔后為三大士殿、戒壇、東西配殿。 乾隆二十一年(1765年)重修,御筆碑文《重修天寧寺碑記》立石 乾隆四十七年(1791年)重修,御筆碑文《御制重修天寧寺碑文》立石。 民國 民國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重修(1937年7月13日開工-1938年11月4日完工)。 建國后 1949年后,政府陸續(xù)拆除天寧寺大部分建筑, 拆除大士殿、藏經(jīng)樓、東西閣、方丈室、廣善戒壇、后花園,建唱片廠;拆除鼓樓、十方堂、祖師殿、禪堂、庫房、司房、祖堂,建第二熱電廠;拆除鐘樓、客堂、伽藍殿、齋堂、法堂、功德堂建民居。天寧寺原有建筑僅余山門殿、東西配殿、接引殿及舍利塔。 1976年地震時將塔剎震落。 1988年,天寧寺塔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1992年,文物局對天寧寺塔進行維修,發(fā)現(xiàn)《大遼燕京天王寺舍利塔記》石碑,從而得知建塔確切年代。 2000年前后,北京市西城區(qū)政府決定恢復天寧寺為宗教活動場所。占用單位騰退工作隨即展開。 2002年,政府部門初步確權(quán)天寧寺占地7400平方米,并撥專款修復山門殿、東西配殿、接引殿、塔基、圍墻及院落地面。2002年4月開工,2004年11月竣工。 2007年7月7日,天寧寺舉行“天寧寺佛像開光暨宗教活動場所頒證儀式”。 2010年自籌資金修建鐘鼓樓、伽藍殿、祖師殿、齋堂、僧寮等。 2012年末,法恩法師榮升天寧寺方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