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九十五回 因訛成實(shí)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寶玉瘋癲 01. “因訛成實(shí)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寶玉瘋癲”,本回書,元妃因病薨逝,寶玉失玉瘋癲。元妃高貴如名琴,寶玉似璞玉。如果可以選擇,讓琴回到民間,享受天倫之樂;讓石臥伏山野,聆聽林泉高致,不知元春寶玉姊弟,是否樂意。(平心讀紅樓9501) >第九十五回 02.這對(duì)人間姐弟,元春對(duì)寶玉,是姐如母,寬怕怠惰,嚴(yán)慮不虞。這一回,一薨逝,一瘋癲,因病因情還是因命,綠綺金玉,盆缶沙石,又如何? >第九十五回 因訛成實(shí)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寶玉瘋癲 04.來無跡,去無蹤,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倘無扶乩一節(jié),妙玉之“妙”,要減幾分。 >來無跡,去無蹤,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 05.人的靈魂,寄身肉體,寄寓在某種事物上。換句話說,對(duì)某個(gè)人而言,當(dāng)有視之如命的東西,丟掉了,謂之失魂落魄。 >寶玉笑道:“我說外頭丟的,你們又不依。你如今問我,我知道么?” 06.人都在自己的角度人想問題,各人有自己的歡喜,自己的煩愁。 >黛玉先自回去,想起“金玉”的舊話來,反自歡喜,心里說道:“和尚道士的話,真?zhèn)€信不得。果真'金’、'玉’有緣,寶玉如何能把這玉丟了呢?或者因我之事,拆散他們的'金玉’,也未可知。 07.草木知春,元春應(yīng)之;玉為命根,寶玉失性。 >黛玉雖躺下,又想到海棠花上,說:“這塊玉原是胎里帶來的,非比尋常之物,來去自有關(guān)系。若是這花主好事呢,不該失了這玉呀!看來此花開的不祥,莫非他有不吉之事?”不覺又傷起心來。又轉(zhuǎn)想到喜事上頭,此花又似應(yīng)開,此玉又似應(yīng)失 08.人生是悲欣交集。 >王夫人聽說,便歡喜非常 09.滿目蓬蒿共一丘,富貴貧賤,無非一死。 >賈母、王夫人遵旨進(jìn)宮,見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語。見了賈母,只有悲泣之狀,卻沒眼淚。賈母進(jìn)前請(qǐng)安,奏些寬慰的話。少時(shí)賈政等職名遞進(jìn),宮嬪傳奏。元妃目不能顧,漸漸臉色改變。 10.存年三十一歲──原作“存年四十三歲”,顯然錯(cuò)了。第二回說賈元春“生在大年初一”,第八十六回又說賈元春生于“甲申年正月丙寅”;而這里說“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按甲申年至甲寅年為三十年,按照當(dāng)時(shí)以虛歲計(jì)算年齡的習(xí)慣,元妃享年應(yīng)是三十一歲;即使因元妃死于立春次日,算作乙卯年,也只有三十二歲。無論如何不會(huì)是“存年四十三歲”。故這里改“存年四十三歲”為“存年三十一歲”。31歲,是妥當(dāng)?shù)?/span> >賈娘娘薨逝 11.元妃丫鬟抱琴,元妃于賈家,是一尊琴,有,彰顯著高貴;沒了,也就沒了。真正派上用場的時(shí)候很少很少。 >元妃
12.這一對(duì)姑姪,人世最難得者——安靜喜歡。 >鳳姐胞兄王仁知道叔叔入了內(nèi)閣,仍帶家眷來京。鳳姐心里喜歡,便有些心病,有這些娘家的人,也便撂開,所以身子倒覺比先好了些。王夫人看見鳳姐照舊辦事,又把擔(dān)子卸了一半;又眼見兄弟來京,諸事放心,倒覺安靜些。 13.海棠早發(fā)后,通靈失,元妃薨,禍不單行。 >鳳姐胞兄王仁知道叔叔入了內(nèi)閣,仍帶家眷來京。鳳姐心里喜歡,便有些心病,有這些娘家的人,也便撂開,所以身子倒覺比先好了些。王夫人看見鳳姐照舊辦事,又把擔(dān)子卸了一半;又眼見兄弟來京,諸事放心,倒覺安靜些。 14.該怎么著怎么著,貞靜,未必好;事若過頭,都不見得好。 >貞靜 15.襲人于寶玉,很重要;寶玉于襲人,第一位的。 >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寶玉竟是不懂,襲人只有暗暗的著急而已 16.丟了魂了 >失魂落魄 17.命之所系 >寶玉的命根子,因丟了,所以他這么失魂喪魄的。 18.玉三大功能之一 >除邪祟 19.福氣壓邪氣 >老太太的福氣大,不論什么都?jí)鹤×?/div> 20.小細(xì)節(jié),把人寫活 >鳳姐見賈璉進(jìn)來,便劈手奪去,不敢先看,送到賈母手里。賈璉笑道:“你這么一點(diǎn)兒事還不叫我獻(xiàn)功呢!” 21.賈母,她就是一個(gè)有善心善念的老人 >賈母喝住道:“璉兒,拿了去給他,叫他去罷。那也是窮極了的人,沒法兒了,所以見我們家有這樣事,他就想著賺幾個(gè)錢,也是有的。如今白白的花了錢弄了這個(gè)東西,又叫咱們認(rèn)出來了。依著我,倒別難為他,把這塊玉還他,說不是我們的,賞給他幾兩銀子。外頭的人知道了,才肯有信兒就送來呢。要是難為了這一個(gè)人,就有真的,人家也不敢拿了來了?!?/div> 22.人一生,要經(jīng)歷多少事呢?即如寶玉,親歷的死亡有:可卿、秦鐘、金釧、尤三姐、晴雯、元妃、黛玉、熙鳳、賈母……初則泣血,終于看透,所以出家。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