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瀏覽古代名家墨跡后面的題跋時,時常會眼前一亮,發(fā)現(xiàn)某位題跋者的字很好。但那個人好像又沒什么書法名氣,或者什么名氣都沒有。要不是出現(xiàn)在題跋里,你根本不知道他的字這么好。我的印象,這樣的題跋者,以元、明兩朝為多,不妨看看其中三位。 第一個是王蒙。王蒙是元代一線大畫家,趙孟頫的外孫。他在繪畫史上地位很重要,但在書法史上籍籍無名。可是他的字,非常扎實: ![]() 這件墨跡,是王蒙在趙孟頫《蘭亭十六跋》后面的題跋。筆法結(jié)構(gòu)完全追蹤乃外公。優(yōu)秀。 第二個是姚綬。姚綬在書法上沒什么名氣,我家里最詳盡的《書法史》著作里,只字未提姚綬。繪畫史類的著作,有時會提到姚綬,但也是區(qū)區(qū)幾十個字,比如這本書: ![]() 說他是吳門派的前驅(qū)什么的??傊诋敃r也許頗有些畫名,但自今天看過去,大概屬于三四線畫家吧。書法則是無線。可我們看他在趙孟頫《湖州妙嚴寺記》真跡后面的題跋: ![]() ![]() 寫得很好呀。姚綬評趙孟頫《妙嚴寺記》,稱其“端雅而有雄逸之氣”,確為的評。除了題跋,姚綬還有幾件墨跡存世: ![]() ![]() 也是趙孟頫的影子在在有之。寫得相當好,但今天誰還談?wù)撘R的書法呢? 第三個是名氣更弱的陸深。我百度了一下,陸深是松江人,就是上海。說是陸家嘴這個地名,就是因陸深的故宅和祖塋得名的??梢婈懮钍顷懠易烀恕5峙轮挥兄蚊鞔氖返膶W(xué)者,才知道陸深,一般人哪里聽說過。但他的字也很好: ![]() ![]() 這是陸深的《跋嵇叔夜絕交書》。正文是趙孟頫的墨跡。但不是北京故宮那件《絕交書》,而是臺北故宮藏的那件《絕交書》。有人說臺北那件是仿作,王連起先生又說北京故宮那件是贗品。我也搞不清楚兩件《絕交書》的真?zhèn)?,我覺著寫得都好。市面上的字帖,全都是北京故宮那件,我尚未見到過臺北故宮那件印成字帖。這些不說了,我們看陸深的字,完全是一片趙體氣象。除了題跋,陸深也有幾件墨跡傳世: ![]() ![]() ![]() 寫得真不錯。 以上三人,其書法都出于趙孟頫。趙孟頫對元、明兩朝人的影響實在太大。喜歡他的人自不必說,就是不喜歡他的人(我懷疑有沒有這樣的人),也禁不住受他的字的影響。而且,就算某人學(xué)的是別家,比如歐體呀顏體呀,但凡用筆上略微有些趙體,那字馬上就活泛了。我們完全可以說,因著趙孟頫的原因,元明兩朝,知識分子的書法平均水平被拉升了。這一點,你只要多看名家墨跡的題跋,就能感受到。明代后期出現(xiàn)了變化,到清朝,從題跋里面看,書法平均水平下降明顯。這是我的一個總體印象。要想得出更明確可靠的結(jié)論,必須逐件排比。本文限于篇幅,不再論列。 康有為說:“明人類能行草,其絕不知名者,亦有可觀,蓋帖學(xué)大行故也?!边@幾句話,前半節(jié)的現(xiàn)象陳述,說得很對:明代很多人沒什么名氣,但行草寫得很好。最后一句分析原因,康有為認為是明人大量臨摹閣帖,所以書法平均水平高。我認為還要加上趙孟頫的影響,尤其是在行、楷書上面。不然,一味臨閣帖,說不定書法水平反而下降了呢。比如明代后期的王……算了,還是不提,免得又被人噴。哈哈。 所以說,學(xué)楷書,選擇趙孟頫,是一條康莊大道。趙孟頫的傳世楷書墨跡有很多,件件精品。比如《湖州妙嚴寺記》,就是一件被人不斷提起的楷書代表作。 局部: ![]() ![]() ![]() 單字放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