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走路有快有慢,這是再尋常不過的現(xiàn)象。而科學家卻研究發(fā)現(xiàn):走路快的人活更長,走路慢的人更顯老,很快引起眾人的廣泛關注。 美科學家對上千人進行研究,研究時間從3歲持續(xù)到45歲,之后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老年之前,步行快慢或提示健康程度及壽命長短。 1 涉及1037人的實驗:走路慢的人更顯老 近年,杜克大學研究團隊對年齡相似的1037人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中年時走路快慢能夠反映大腦和機體的衰減程度,相關成果發(fā)表于《JAMA Network Open》上。 ![]() 這千余名研究對象從3歲開始接受定期檢測,每2年-檢測1次他們的身體指標,包括智力、運動能力、血壓等各個方面。并且在45歲時對他們的步行速率、容貌衰減、認知功能等進行評估。 結果發(fā)現(xiàn),步行更慢的人群心肺、運動力、免疫等各方面表現(xiàn)更差,并且大腦、認知能力下降更快。此外,步行慢的人容顏更加顯老。雖然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產(chǎn)生各自的影響,但基于可以肯定的是:老年前步行速度的快慢,能夠某種程度上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tài)。 2 通過步行速率預測壽命?專家:存在科學依據(jù) 對于通過步行速度來預估壽長,北京老年健康與醫(yī)養(yǎng)結合研究室主任宋岳濤表示,確實存在科學依據(jù)。 他指出,步行速度快的前提是心肺功能較好。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心率大概是每分鐘60-100次,步行時需要心臟的支撐。其實這番話很好理解,如此心臟存在缺-陷,他步行的速度自然不快。而且步行也需要呼吸系統(tǒng)的支持,假如心肺功能受損影響正常的呼吸,那么他肯定走不快也走不遠,預期壽長也偏短。 ![]() 那么,怎么評估步行的速度呢?我們不妨在地上畫一條4米長線,記錄好走完這段長線的時間,然后推測出每分鐘能走多遠。對于老年人來說,可以每年都進行1次步行速度的檢測和記錄,其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素質的變化。 3 如何“老得慢點”?大部分人應該注意這5點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說步行速度快就肯定能夠活更久,對于一些心肺功能較好,但膝蓋反而出現(xiàn)問題的人來說,他們想快也快不了。 30歲之后,我們體內關節(jié)部位重要的營養(yǎng)素氨糖開始大量流失,導致關節(jié)軟骨的磨損無法及時被修復,進而引發(fā)以膝蓋為主的關節(jié)發(fā)生疼痛、腫脹的膝骨關節(jié)炎癥狀。對此,外源性攝入萊特維健氨糖等膳食營養(yǎng)自然成為更直接的方式,以此滿足體內入不敷出的氨糖需求,進而修復受損的軟骨,維護關節(jié)部位的健康。 ![]() 而為了“老得慢點”,科學家也給出以下5點建議,其實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并非難事。 其一,日常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心肺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腿腳是否利索決定了走路快慢,而這方面又依賴于骨與骨關節(jié)健康??紤]到中老年人骨質、氨糖流失嚴重,因此需要增加鈣、維生素D、萊特維健氨糖等物質的攝入?!吨袊攀持改稀分赋觯刻煨枰獢z入300克的牛奶及奶制品。國內亰東、天錨數(shù)據(jù)也顯示,氨糖的獲取需求已經(jīng)和維生素D和鈣相近,氨糖強骨寧、萊特維健氨糖等膳食營養(yǎng)得到40-60歲人群的青睞。 其二,戶外適當沐浴陽光。內分泌科專家夏維波表示,維生素與鈣的結合才能促使后者被更好地吸收,每天在太陽較為溫和時曬曬太陽,有助于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幫助體內鈣營養(yǎng)更好地被吸收。 ![]() 其三,合理進行體育鍛煉。肌肉的萎縮自然會影響步行的快慢與時間,除了飲食方面注意營養(yǎng)均衡之外、借助氨糖強骨寧等外源性攝入營養(yǎng)等,也需要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簡單的快走、慢跑就是不錯的選擇,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以做到。 其四,控制好自己的體重。體重基數(shù)過大,不僅影響走路速度,而且體內脂肪累積,增加心臟和呼吸系統(tǒng)的負擔,而且還會加重膝蓋的壓力,引起膝蓋軟骨的磨損,這樣一來正常的步行都可能成問題。對此建議控制適宜的體重,男性和女性的腰圍分別控制在85厘米和80厘米以內。 ![]() 其五,保持較好的走路步態(tài)。骨關節(jié)科專家劉強指出,要糾正外八、內八的走路步態(tài),蹬地邁大步走路,日常要注意膝關節(jié)保養(yǎng),并且適當鍛煉大小腿肌肉。 總而言之,走路既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外在精氣神,也可以體現(xiàn)他的健康狀態(tài),甚至預示著壽長。我們日??梢远嚓P注自己的走路速度,增強自身健康意識,科學養(yǎng)生,這樣才能更好地守護健康。 |
|
|
來自: 王浩然 > 《保爾柯察金的名言:善惡有報的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