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一二四冬十一月,公孫弘任丞相,封為平津侯。 公孫弘是西漢建立以來,第一位以丞相位封侯的,為以后的丞相封侯開創(chuàng)了先例。 公孫弘是齊地菑川薛縣人(現在的山東省壽光市),年輕的時候是薛縣的獄警,后來因為犯了罪被免職,家里又貧窮,他就去了海上放豬。 在武帝剛剛即位時,招攬賢良懂文學的人,那一年,公孫弘六十歲,他被征為博士。 后來出使匈奴辦事,因為不合武帝的心意,武帝覺得他沒什么能力,公孫弘就稱病辭職回鄉(xiāng)了。 到了元光五年,天子又下詔招攬文學之士,菑川國又推薦了公孫弘,再次被天子拜為博士。 每次上朝時,公孫弘都是讓天子自己做決定,他從來不當場辯駁。 武帝發(fā)現他品行敦厚,口才也好,還熟悉文書之類的事,就很欣賞他,在兩年之內,就升他為左內史。 他曾經和大臣們約定好要上奏的事,但是到了上朝時,他又不肯說了,只是順從天子的意思。 汲黯就責問他說,齊人真是狡詐而無情(公孫弘是齊人),明明大家約好了一起上諫,你卻違背約定,你這是不忠。 天子去問公孫弘,他說,懂我的人自然知道我忠誠,不懂的人就會覺得我不忠。 武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后來再有別的大臣說公孫弘的壞話,天子卻更加厚待他了。 汲黯曾經說,公孫弘位列三公,工資那么高,但是卻用粗布被子,說明這個人沽名釣譽。 天子就去問公孫弘,他很坦然的承認了。 并且還說汲黯忠心,所以天子才能知道這些事。 天子認為公孫弘謙讓,越來越喜歡他。 ![]() 公孫弘這個人,表面看起來很寬厚,實際上城府很深。 曾經和他有過節(jié)的人,他也是做足面子,假裝不和他們計較,實際上私下去報復他們。 比如誅殺主父偃,把董仲舒遷到膠西,這些都是公孫弘的主意。 汲黯常常當面不給他好看,公孫弘就想找個事讓汲黯獲罪。 他給天子上書說,右內史界部許多人都是宗室親貴,很難管理,一定要一位重要的大臣去管理才行,請陛下把汲黯遷為右內史。 他每頓飯只吃一個肉菜,和糙米飯。 對待自己的老朋友和門客,公孫弘都供給他們衣食,工資也給他們用,自己家沒什么多余的錢財,所以許多人也覺得他很賢能。 公元前一二九年,匈奴又入侵上谷,殺人搶物。 武帝派車騎將軍衛(wèi)青帶兵去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帶兵去代地,輕車騎將軍公孫賀去云中,驍騎將軍李廣去雁門。 衛(wèi)青到了龍城就俘獲了匈奴七百人,公孫賀無所得,公孫敖打了敗仗,死了七千人,李廣也被匈奴人擒獲,后來裝死才得以逃脫。 朝廷把公孫敖和李廣下獄,論罪應當斬首,后來免了死罪,貶為一般百姓,而衛(wèi)青,被封為關內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