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了一段時間,項羽帶兵繼續(xù)向西,到了咸陽城以后,在城里屠殺燒搶,并且殺了子嬰,火燒秦宮,大火三個月都沒有熄滅。 秦國百姓見劉邦先前入城,沒有任何暴行,而項羽現在的所作所為,讓百姓非常失望,但是又不敢不服。 韓生對項羽說:關中有山有河,地勢險要,土地又肥沃,完全可以在這建立霸業(yè)。 項羽見宮室都已經被燒的不成樣了,殘破不堪,就想著要回到江東。 他說:一個人富貴成功了如果不回到故鄉(xiāng)去,就好似在夜里穿著錦衣,有誰會知道呢。 韓生出來后說:以前聽別人說楚人大多都是徒有其表,果然是這樣啊,根本沒什么真本事。 項羽知道以后,下令把韓生丟進鍋里煮了。 ![]() 項羽派人去回報楚懷王,懷王說:還是如之前的約定,先入關者為王,也就是劉邦為關中王。 項羽怨恨懷王沒讓他和劉邦同時入關,而是讓他先去救趙國,他覺得是懷王違背了之前的約定。 他生氣的說:楚懷王是項梁立的,他并沒有什么功勞。 天下剛剛起兵時,說要立諸侯,其實是為了對付秦國。 經過幾年的攻伐,秦國被滅,這都是各位將領和我的功勞。 雖然懷王沒建功,但是也應當給他分地而王。 于是項羽尊懷王為義帝,并且把他遷居到南方,定都郴縣(屬長沙,后來劉邦定天下,屬桂陽郡)。 公元前二O六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現在的徐州)。 封劉邦為漢王,定都南鄭(屬漢中郡,現在屬于陜西)。接著又分封了章邯、黥布等將領。 因為項羽和范增防范著劉邦,又不想背負違約的名聲。 就商量著說,巴蜀之地道路險阻,那是押解犯人去的地方。 再說巴、蜀之地也屬于關中,分封給劉邦,也不算背約啊。 劉邦知道了很生氣,想要攻打項羽,樊噲等人都勸阻他。 蕭何說:雖然說現在讓大王去漢中,但是總比死要好吧?,F在情勢不利,隨時都有可能被項羽攻打。 如果大王能在漢中招募人才,讓百姓信服,穩(wěn)定巴、蜀之地,然后再收復關中其他地方,也是一樣可以平定天下的。 劉邦聽取了蕭何的建議,準備去自己的封地,并且封蕭何為丞相。 ![]() 各諸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國,劉邦也帶著人入漢中。并且采納了張良的建議,燒毀棧道。 一方面是防止別人來侵擾;另一方面是做給項羽看,表示自己不再東歸,讓項羽放松戒備。 到南鄭的時候,有一些將領在路上逃走了,韓信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也趁夜逃走了,蕭何知道后馬上去追韓信。 有人就去報告劉邦說,丞相蕭何也逃走了,劉邦非常生氣,覺得自己是失去了左右手。 過了一兩天,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生氣又高興,問他為什么逃走。 蕭何就說了,不是自己要逃走,而是去追逃走的韓信。 劉邦聽了以后一通罵:之前那么多人逃了,也沒見你去追啊,你這就是托詞啊,哪里是真是去追人。 蕭何說了,那些將領逃走沒什么大的損失,但是韓信就不同了。 如果大王只是想做個漢中王,可以不用他。但是大王想要爭天下,就一定要用韓信。 劉邦說:那我就拜他為將吧。 蕭何表示還不夠,劉邦說那就拜他為大將怎么樣,然后想要把韓信召來拜他為大將。 蕭何又說了:都是因為大王太傲慢了,現在要拜將,就這樣隨隨便便的召人來,這就是韓信離開的原因。 大王一定要挑個日子,齋戒沐浴,設壇場,這樣才可以。 劉邦照著蕭何說的去安排,眾將領心中都很開心,都各自以為自己要成為大將。 結果發(fā)現要拜的大將是韓信,眾人都非常驚訝。 下一期說說蕭何再三舉薦的韓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