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數據。 2018年,韓國女性家族部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韓國女性排名第一的理想伴侶是中國男人。  原因竟然是:中國男性會主動做家務。 留言區(qū),很多韓國女性說中國男人做飯、洗衣服等家務活非常拿手。 我把這個數據發(fā)到閨密群時,大家都滿頭問號: 
 畢竟,《紐約時報》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男性做家務時間排名全球倒數第五。 不過,比起韓國男性做家務時間排名全球倒數第三來說,確實稍好一些。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做家務”會成為擇偶標準,說明做家務的男人真的很稀缺。 婚姻中,依然是女性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勞動。 上班全力以赴,下班廚房忙碌,家庭工作兩不誤是日常。 明明是兩個人的家,但好像家務活只屬于一個人。 比起男性的不參與,更委屈的是女性家務勞動的價值常常被低估。 做家務不僅是體力上的消耗,還有不被看見的精神負荷。 家務活,也不只是肉眼可見的勞動,還有無數個“隱形家務”。  隱形家務背后 不被看見的負擔 如果要評選家庭主婦最討厭的話,那一定是: 
 能說出這種話的,大概率都是“甩手掌柜”。 真實的家務活,可一點都不輕松。 除了掃地拖地、做飯洗碗,還有很多家務都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也就是“隱形家務”。 所謂的隱形,是一些不得不做卻不被注意到的勞動。 正如王安憶在《關于家務》里說的: 
 拿洗衣服來說。 把衣服放進洗衣機,放入洗衣液,按下開關鍵很簡單。 麻煩的是一整套的程序。 洗之前,要區(qū)分哪些可以機洗,哪些必須要手洗,哪些會染色。 洗完以后,還要晾衣服、收衣服,分類疊好放進衣柜。 每一步都不能省,但真正被看到的,只有把衣服放進洗衣機這個動作。 還有拖地。 只是簡單把地掃一下、拖一下,當然容易,麻煩的是拖把、桶等工具的清理。 如果省了這個步驟,拖把就可能發(fā)臭發(fā)霉。 還有給垃圾桶套垃圾袋、清理食物殘渣、定期清理冰箱、洗床單、儲備家庭日用品…… 每一件看起來都是小事,但積累起來就是做不完的大事,沒有盡頭。 只有真正體驗過,才知道過程有多煩瑣,多么考驗耐心,多么折磨人。 在《做家務的男人》這部綜藝中,魏大勛和他爸爸就是寫照。 節(jié)目中,兩人體驗了一下魏媽媽的日常家務。 洗窗簾、拖地、整理衣帽間、洗被子……  只做了這些,兩人就累得癱倒在沙發(fā)上,魏大勛感嘆說:“怎么這么累?!?/strong>  兩個人一起干,還多次偷懶就累到這種程度。 很多女性,往往都是一個人承受著比這還多的繁重家務。 日日如此,甚至是操持一輩子。 看得見的,是她們做飯洗碗、拖地洗衣服的忙忙碌碌;看不見的,是那些“隱形家務”下的心力交瘁,不堪重負。 她們隱身于繁瑣細碎的家務中,默默無聞,勞動量被低估,價值被忽視。 不是女性天生愛操勞,而是她們?yōu)榱思彝サ闹刃颉h(huán)境的整潔,不得不去承擔。  隱形家務的精神消耗 大得超乎想象 做家務,僅僅是身體上累嗎? 其實更多的是心累。 做家務不僅僅要動手去做,還得時刻在腦海里統(tǒng)籌規(guī)劃。 比如:今天要買什么菜、孩子該穿什么衣服、家里要添置哪些物品、衛(wèi)生紙好像沒了…… 即便是在休息,女性腦海里也想著無數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這種永不松懈的狀態(tài),也是家務的一種。 這也是為什么,女性婚后肉眼可見地顯老,原因就是“太操心”。 有個讀者曾說,很佩服媽媽能把家里的所有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全家人的衣服在哪,米什么時候吃完等小事,媽媽都心知肚明。 后來等自己做了媽媽,發(fā)現沒人教自己也開始不自覺操心一切。 因為你是妻子,是媽媽。 一個家里,這種精神負荷往往是女性在承擔,很多男性眼里沒活。 哪怕真的動手去做,也是說一件做一件,完全看不到一連串的家務。 曾聽閨密分享過她爸的故事。 有一次,她媽在外地出差,讓他爸爸看看冰箱里的水果有沒有壞。 他爸說壞了,結果她媽媽回來爛了的水果依然在冰箱里。 還有讓他爸晾衣服,他真的就只是把衣服晾在衣架上,卻不把衣服展開。 等到收衣服的時候,就只是把衣服扯下來堆在沙發(fā)上。  很多時候,并不是男性不愿意做家務,而是根本意識不到需要做家務。 他們必須被明確告知: 每天需要做什么,什么時間做,做到什么程度,呈現什么效果。 也就是說,男性在做家務事的時候,更傾向于把女性當成領導給他們分配任務。 因此,女性不得不承擔規(guī)劃和組織家務這種精神負荷。 就像法國漫畫家艾瑪在《家務中的性別戰(zhàn)爭》里寫的:“這種消耗漫無止境,煞費心神,并且無影無蹤?!?/strong>  能夠在指揮下做家務的男人,其實已經算很不錯了。 最無奈的是,很多男性選擇無視一切家務,醬油瓶倒了都不扶。 胡可在一檔節(jié)目中,就曾曝出沙溢從來不做家務。 家里如果亂七八糟,他就隨便拿腳扒拉開,絕不會動手收拾。 沙溢爭辯說:“我不干吧,也不要求她干?!?/strong>  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你抱怨了幾句,他說“你瞎忙活,我又沒讓你做”; 你讓他去做,他說“要那么干凈干什么,我看挺好的呀”; 你說得多了,對方還會埋怨“你就是看不得我閑下來”。 還有人說,即便男人做家務,也會草草了事,因為內心相信妻子會善后。  男性對家務的不自覺,讓女性不得不時刻把家務掛念在心。 現實生活里沒有田螺姑娘,有人歲月靜好,就有人在背后負重前行。 可惜,大部分時候,男性渾然不知。  家務不是負擔 而是愛的分擔 在《看不見的女人》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在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的塑造下,女性被塑造成母親和妻子的角色。 家務,更成了女性的專職。 男性,則一直被刻畫成不斷離家探索冒險的英雄。 即便做家務,也會說是幫自己的妻子做,有一種代勞的心態(tài)。  如今女性已經走出家門,賺錢養(yǎng)家,那么男性也應該承擔起家務的責任。 實際上,家務計較的不是做多少,關鍵是態(tài)度和心意。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自愿主動做家務,都是出于愛、關懷、體諒。 當然,女性也要避免一切家務大包大攬。 男性可能一開始家務活做得不好,不要去數落、挑剔,要多加鼓勵,給予肯定,及時溝通,一遍遍引導。 因為男性和女性對待家務的標準不一樣,容忍度也不一樣。 
 對于這些分歧,可以一起商量,共同制定標準,明確彼此的義務,避免可能的爭吵和矛盾。 記?。杭幢隳行宰龅貌煌昝?,也一定要讓他們參與進來。  家是兩個人的事,不是一個人單方面的付出。 家務也從來不分性別,共同協作,才是愛的分擔,愛意才會流動。 很多人羨慕袁弘和張歆藝的婚姻。 在一檔綜藝里,袁弘早上6點就起來做飯,餐后清潔也一并搞定。 本以為是作秀,結果李誕證明:袁弘知道家里大大小小的物品放在哪。 也難怪,兩人結婚4年,依然恩愛如初。  恰如作家王安憶感嘆: “我對男性的理解越來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夠體諒女人,為女人負擔哪怕是洗一只碗的小小勞動。需男人到虎穴龍?zhí)毒扰说臋C會似乎很少,生活越來越被渺小的瑣事充滿?!?/span> 很多時候,婚姻并沒有那么浪漫壯麗,多的都是柴米油鹽的小事。 真正推動愛情的,卻恰恰就是這些瑣碎光陰里的點點滴滴。 家務活這種人間煙火,最入人心。 做家務可能是女性自己的選擇,她們甘愿付出,但也不應該視為理所應當。 她們想要聽到的,不是“我?guī)湍恪保恰拔覀円黄稹薄?/span> 希望有一天,女性承擔的那些“隱形家務”不被認為是“沒事找事”。 家務的價值,理應被看見;家務的過程,男性也需要參與。 點個 “贊”,愿每個男性都能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妻子的付出。  作者: 三三 ,來源:小十點,專業(yè)實用的育兒干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集結專家及辣媽,讓帶娃變得輕松好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