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上螃蟹的種類大概有千種之多,僅中國蟹的種類就有六百種左右,比如大閘蟹、梭子蟹,青蟹,蛙蟹,關(guān)公蟹等等,但最具代表性的品種只有“大閘蟹”和“梭子蟹”。大閘蟹屬于河蟹,梭子蟹屬于海蟹,雖然兩者都是螃蟹,但是它們之間不管從外觀與本質(zhì)都存在著較大區(qū)別。 梭子蟹又稱“槍蟹”是我從小就喜歡吃的食物,因其外形長得像古時候人們織布時用的梭子而得名。優(yōu)質(zhì)的梭子蟹體暗紫發(fā)青,份量較重,蟹殼上有明顯的青白色云斑,兩只尖角沒有損傷,四對足兩只螯硬朗有力。梭子蟹的產(chǎn)地分布非常廣泛,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遼寧、山東、浙江、福建、江蘇等沿海地區(qū),其中梭子蟹產(chǎn)量最多、品質(zhì)最好的是浙江舟山、山東青島,及江蘇連云港其次是香港、大連等地,梭子蟹的吃法很多,可蒸、可炒、可煮,但不管采用哪一種烹飪方法,每一種皆可成其美味,這是因為梭子蟹的肉質(zhì)自帶鮮甜的口感,正如明末著名散文家歷史學(xué)家大吃貨張岱先生所說:“蟹是唯一可以不放鹽而五味俱全的食物”此物絕對是很多老饕們餐桌上的最愛。 小時候在杭州老家此物甚多且價格低廉,究其原因,是其味道雖然鮮美,吃起來卻比較麻煩且不能抵抗饑餓,吃多了腸胃還會不舒服,所以在物質(zhì)相對匱乏的年代此物銷量并不太大。然而我的祖父祖母卻都愛此物,每當(dāng)梭子蟹上市時總會買些回來清蒸或者切成一塊塊用蔥姜炒著吃,大概每年十二月份左右即能買到膏肥黃滿的紅膏蟹,因為每年只有這個時節(jié),梭子蟹母蟹的紅膏才會把整個蟹蓋撐的滿滿的,待蟹煮熟后,乘熱掀開蟹蓋用筷子或者小勺一點一點挖出那些燦若玫瑰香鮮可口的紅膏,蘸著調(diào)好的姜醋汁慢慢地品味,對于我來說那可真算是人生最最愜意的事情。 梭子蟹秋季最為肥美,一般來說每年八、九月份吃公蟹,此時公蟹的肉質(zhì)細(xì)嫩,味道醇香鮮甜,非??煽?。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吃紅蟹膏,那就要等到十一、二月份,這時的母蟹的蟹黃結(jié)滿了蟹殼,絕對會讓你吃了之后終身難忘,每年這個時節(jié),紅膏蟹的膏質(zhì)緊致而肥厚豐腴而甘香,一旦嘗過紅膏蟹的黃與膏再吃他物,天下任何美味都味同嚼蠟不復(fù)鮮美。這正如清代李贄所言,“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貴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也。 我們漢民族是世界上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早在《周禮》中載有“蟹胥”這種食物,據(jù)說這就是一種螃蟹醬,由此可見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為食物出現(xiàn)在我們祖先的筵席上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就己介紹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后來陸龜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譜》,高似孫的《蟹略》,都是有關(guān)蟹的專著,中國人對蟹的知識更豐富了。但吃蟹作為一種閑情逸致的文化享受,卻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妒勒f新語.任誕》記載,晉畢卓嗜酒,席間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边@種人生觀、飲食觀影響許多人。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中葉我出差去北海,那時北海剛剛建市不久,外來游客很少百姓非常純樸,在銀灘景區(qū)附近有很多販賣海鮮的路邊攤,雖然烹飪工藝簡單粗暴,所有的魚、蝦、蟹沒有別的制作方法一律用油炸,但物價卻便宜的令人匝舌,一只條手掌大小的鯧邊魚、或者一堆七八只手指長短的蝦、甚至一只光蟹殼不連腿足就比成人整只手還大的梭子蟹經(jīng)油煎熟后僅賣一塊錢。那天我與同事兩個人,在銀灘景區(qū)對面的那個小攤上坐了好幾個小時,花了幾十塊錢每人啃了七八只油炸梭子蟹,二三條鯧邊魚還有無數(shù)的蝦,把老板娘開心的臨行前又煎了好多小魚小蝦送給我們帶走,直到這么多年后回想起來我們都還充滿了欣喜。 與北海人對待梭子蟹的方法不同,寧波人的制作梭子蟹的方法就充滿了儀式感。紅膏熗蟹是寧波人獨特的做法,成品蟹膏質(zhì)艷紅,鮮咸滑嫩非常的美味,紅膏熗蟹的原材料一般是捕撈于十二月份的新鮮梭子蟹,制作方法是將新鮮的蟹在以黃酒作為主要食材的液體中熗制而成。而這種以黃酒作為主要食材的液體是由適量的鹽、油、糖、高度白酒、胡椒粉、以及蒜、洋蔥、生姜等作為輔料制作而成,新鮮梭子蟹洗凈后需要投入這種液體內(nèi)并在冰箱里封瓶熗制八到十二小時,這樣做出來的熗蟹不僅保留了色澤完好的紅膏,蟹肉里還融合了多種調(diào)料的滋味,肉質(zhì)鮮美,鮮甜可口,口齒留香,夾一撮蟹肉或是蟹膏,輕輕送到舌尖,那種又咸又鮮的味道真的有股“鮮透骨”的感覺。因此送你二只紅膏蟹在寧波人的眼里代表著最高的禮遇,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代表著你在他們心中的位置….. 梭子蟹雖然美味,但同時也是一種性質(zhì)寒涼的食物,若是食用過多或著自身腸胃功能比較弱,它的寒氣很可能會刺激腸胃從而引起胃難受的癥狀,所以我們在食用時應(yīng)引起注意,不要因為過量食用造成不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