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偉大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和外交家,雖然他在《離騷》中公開宣告了自己的生日,但因為是用天文學(xué)的術(shù)語,所以導(dǎo)致不同的學(xué)者有不同的解讀,結(jié)果比孔子的生日問題還要復(fù)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竟有8種之多。有說生于楚宣王四年乙卯(公元前366年)周歷正月,如清代劉夢鵬《屈子紀略》;有說生于楚宣王十五年丙寅(公元前355年)周歷正月,如清代劉耀湘《屈子編年》;有說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前343年)周歷正月二十一日庚寅,如清代鄒漢勛《屈子生卒年月日考》、劉師培《古歷管窺》及今人游國恩《楚辭概論》、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張汝舟《二毋室天文歷法論叢》等;有說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前343年)周歷正月二十二日庚寅,如清代陳玚《屈子生卒年月考》;有說生于楚宣王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前342年)周歷正月二十六日庚寅,如湯炳正《屈原賦新探》;有說生于楚宣王三十年辛巳(公元前340年)周歷正月初七日庚寅,如郭沫若《屈原研究》;有說生于楚威王元年壬午(公元前339年)周歷正月十四日庚寅,如浦江清《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問題》;有說生于楚威王五年丙戌(公元前335年)周歷正月初七日庚寅,如林庚《屈原生卒年考》;屈原在《離騷》中開篇就宣告了自己的生日:“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句詩因為涉及古代天文歷法,從東漢至今,學(xué)術(shù)界意見極其分歧,王逸、錢皋之、王夫之、顧炎武、陳本禮、蔣驥、戴震、錢澄之、龔景翰、朱駿聲、郭沫若、游國恩、張汝舟、楊胤宗等認為,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孟,始也。貞,正也。正月為陬。庚寅為日。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而朱熹、陳笫、王萌、周拱辰、林云銘、屈復(fù)、董國英、沈云翔、謝無量、林庚等認為,攝提是星名,隨斗柄以指十二辰。也就是說,屈原只是自敘了生月與日,而沒有說生年。蔣南華認為,“攝提”并非星名,而是星區(qū)名。《石氏星經(jīng)》說:“攝提六星夾大角。”從《天文全圖》上看,它屬于東方七宿的角、亢二宿所轄,與營室一樣,處在黃道星空北緯23.5度左右,也就是正東方向。它并不能“隨斗柄以指十二辰”,而只是北斗柄“開春發(fā)歲”時所指向的一個固定方位。《史記.天官書》說:“大角者,天王帝廷,其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攝提。攝提者,直斗柄所指以建時節(jié)”。如同《鹖(音和)冠子》所云“斗柄東指,天下皆春?!?/span>從《漢書.律歷志》所載《星次圖》來看,陬訾始于危宿16度,終于奎宿4度,中轄營室、東壁兩宿,為歲星必經(jīng)之處。當(dāng)星歷家們把“攝提”這一星區(qū)作為“太歲紀年”一周期的起迄點,將周天由東向西劃為攝提格等十二段,以代表寅等十二辰以后,“攝提”便由星區(qū)名向“太歲紀年”的年名過渡,因而“攝提”就成了寅年的代稱?!稄V韻》說:“格,度也,量也。”格,又有“至”和“來”的意思。所謂“攝提格”就是以“攝提”為起點,將周天劃分為十二度(十二等分),“攝提”是其中起始的一度,“攝提格”就是太歲至攝提,“攝提”來則寅年到。《史記.天官書》說:“攝提格歲,歲陰左行在寅,歲星右轉(zhuǎn)居丑。正月與斗、牽牛晨出東方,名曰監(jiān)德?!?/span>《漢書.天文志》說:“太歲在寅曰攝提格,歲星正月晨出東方。石氏(時)曰名監(jiān)德,在斗、牽牛……甘氏(時)在建星、婺女。太初(時)在營室、東壁?!?/span>《淮南子.天文訓(xùn)》說:“太陰在寅,歲名攝提格,其雄為歲星,舍斗、牽牛,以十一月與之晨出東方?!?/span>在歲星紀年創(chuàng)立之初,陬訾等十二次只用來紀年,并不紀月,但在魯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歲星紀年因“跳辰”而破產(chǎn)后,歲星紀年法就開始廢止,陬訾等十二次就只用來紀月了。楊胤宗《屈原賦新箋》引郝懿行《爾雅義疏》云:“陬者,虞喜以為陬訾?!庇衷疲骸摆铞?,星名,即營室、東壁。正月日月會于陬訾,故以孟陬為名?!?/span>陬為正月,亦即寅月,《爾雅.釋天》說:“正月為陬?!?/span>《周禮.地官.司徒》說:“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span>可知取名時必紀生年、月、日,不可能只紀月、日,不紀年。既是寅年,則劉夢鵬的乙卯年、湯炳正己卯年、郭沫若的辛巳年、浦江清的壬午年、林庚丙戌年,都是錯誤的。歲星跳辰而太歲并不跳辰,所以,太歲紀年法就脫離了與歲星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成了十二地支的別名,故屈原乃生于寅年(公元前343年)。下面,用四分歷術(shù)推算公元前343年周歷正月二十一日是否是庚寅。(427-343)÷76=1……余8(算外加1,為9)查《歷術(shù)甲子篇朔閏表》,第九年,十三,前大余14,前小余22,該年閏十二月。查《一甲數(shù)次表》,38干支為壬寅,即公元前343年前一年子月(周歷十一月)朔日干支為壬寅。從《歷術(shù)甲子篇朔閏表》可知第九年閏丑(十二月)。據(jù)此排出以下各月朔日干支:知周歷正月初一是庚午,則庚寅是二十一日,而公元前343年為戊寅年,與屈原自述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完全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