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養(yǎng)跟學識有關(guān)系嗎? 有關(guān)系,但是卻關(guān)系不大。 有的人,雖然有著很高的學歷,但是卻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沒有半分尊重; 有的人,雖然目不識丁,卻能夠設(shè)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教養(yǎng),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臉。 愛惜羽毛的人,必然是有教養(yǎng)、有溫度的人。 ![]() 尊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魯迅說:“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yōu)秀,后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yōu)秀?!?/span> 在有些人看來,尊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就是在拉低自己的身份; 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出言不遜”,才能彰顯自身的“高級”。 如此看法,充分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和“缺乏教養(yǎng)”。 ![]() 面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大多人數(shù)人,能夠做到“彬彬有禮”; 但是,在面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依然能夠做到“彬彬有禮”,才是“深到骨子里的教養(yǎng)?!?/span> 北大開學的時候,有一位新生因為行李太多,于是請求路過的一位老人幫自己看一下行李,自己好去辦手續(xù)。 老人欣然答應(yīng)。 過了一個小時,新生才回來,發(fā)現(xiàn)老人依然在原地看著自己的行李,心中很是感激。 開學典禮上,這名新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位幫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就坐在主席臺上。 后來他才知道,那位幫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正是北大的副校長,季羨林先生。 古語云:“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span> 一個人的境界越高,往往就會越謙卑,越會懂得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反之,越是井底之蛙,就越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越會“半瓶子晃蕩”。 ![]() 不讓別人為難有人說:“一個人的口德,即是他的品德。” 深以為然。 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圖自己口舌之快,肆意地拿別人的“短處”當談資。 如果別人介意,他們便會理直氣壯地埋怨別人“開不起玩笑?!?/span> ![]() 開對方的玩笑,如果對方不覺得好笑,那么,就不再是玩笑了。 拿別人的短處取樂,是極其不道德的行為。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span> 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往往會“慎言”,避免傷害到別人。 他們不在學歷低的人面前,談學歷;不在個子矮的人面前,談身高;不在胖的人面前,談身材;不在皮膚黑的人面前,談膚色。 這份無言的體諒,會讓對方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 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個能夠體諒別人難處,善待、尊重別人的人,往往也會收獲到別人的善待與尊重。 ![]() 接納別人的短處古語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span>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松手,那么,不但會讓別人感到壓抑,也會讓自己煩惱不斷。 很多時候,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己度人”。 在自己看來是簡單的事情,于是就理所應(yīng)當?shù)卣J為,對于別人來說,也應(yīng)當是簡單的事情。 ![]() 對于鳥兒來說,飛翔是容易的;對于魚兒來說,飛翔卻是不可能的。 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就會苛責別人;學會換位思考,才能體諒他人的不易。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span> 一個人深到骨子里的教養(yǎng),是能夠容納別人的不足,甚至是別人的“愚鈍?!?/span> 楊絳懷孕住院的時候,錢鐘書去醫(yī)院照顧她。 有一次,錢鐘書苦著臉對楊絳說:“我又做壞事了,我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span> 楊絳沒有責備,而是說道::“不要緊,我會洗?!?/span> 錢鐘書說:“可那是墨水呀?!?/span> 楊絳說:“墨水也可以洗的。” 后來,錢鐘書又把臺燈砸了,楊絳也只是說:“不要緊,我會修。” 所謂:“大德容下,大道容眾”。 一個人能夠容人所不能容,才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 接納別人的不足,不僅僅是一分修養(yǎng),更是一種大格局。 結(jié)語:古人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span> 一個人如果不修行自己,那么,世間的很多事情,都將會成為他的“坎”。 只有不斷修行自己,讓自己的德行越來越深厚,才能扛得住世間的風風雨雨,才能行穩(wěn)致遠。 愿你我,都能不斷修行自己、積善成德。 與君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