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證據(jù)表明:在癌癥患者的康復階段,科學的鍛煉也是癌癥生存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對于生存者來說,可以通過一些適宜的鍛煉來提高生活質(zhì)量,這也是多少患者及患者家屬最希望看到的。 2019年最新的《癌癥生存者運動指南》發(fā)布,針對什么樣的癌癥類型給予什么樣的運動有了更加詳細的說明,(2010年發(fā)布的是舊版)我們來看看。 ![]() 總的運動方針:特定劑量的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或者兩者相結(jié)合,可以改善一般癌癥的伴隨癥狀,(包括焦慮、抑郁、疲勞)并提高身體機能以及健康相關的生活質(zhì)量。 不同癥狀的運動處方:1、焦慮:每周進行3次、為期12周、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訓練或是每周兩次,6-12周 的有氧加阻力聯(lián)合訓練。 2、抑郁癥狀:每周進行3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至少持續(xù)12周)或每周2次,持續(xù)6-12周的有氧加阻力聯(lián)合訓練。(單純的阻力無效,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減輕癥狀的效果最好) ![]() 3、疲勞:每周進行3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訓練,至少持續(xù)12周,或者每周進行2-3次的有氧運動加阻力聯(lián)合訓練,或是每周2次中等強度阻力訓練,也有效果。 4、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zhì)量:每周進行2-3次中強度有氧加阻力聯(lián)合訓練,至少持續(xù)12周。(聯(lián)合訓練比單純的有氧運動更有效)。 5、身體機能:每周進行3次,持續(xù)8-12周的中強度有氧運動、阻力訓練或有氧加阻力聯(lián)合訓練。 當然了,還有淋巴水腫者,原來建議避免有氧或阻力訓練,而新版指南建議:對于阻力訓練可以專業(yè)健身教練的指導監(jiān)督下,以大肌肉群為主進行訓練。每周進行2-3次,遵循“低起點、慢進度”的原則。 ![]() 從以上指南中可以看出,癌癥患者是可以運動的,并非像一些人所說,癌癥患者是不能運動的。由于癌癥患者的類型、程度、和健康狀況不同,其對運動的耐量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運動之前一定要注意: 可進行運動評估與測試;(有關性所有身體適應性的所有組成部分的綜合評估)。但對于大多數(shù)幸存者不需要進行評估就可以進行低強度有氧訓練,比如走步等 總之綜合來看,癌癥患者康復階段,運動是必需的,但一定要做好利于自己身體健康的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高強度的運動,(比如:跑步、騎行、打網(wǎng)球、爬樓梯等)或者不適合于自己身體狀態(tài)的活動。 參考文獻:新版《癌癥生存者運動指南》 |
|
|
來自: 職創(chuàng)認知覺醒 > 《醫(yī)療健康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