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明帝劉莊(公元28年----公元75年),初名劉陽,光武帝劉秀第四子。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即皇帝位。東漢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18年,年號永平。
漢明帝劉莊少小聰穎,處處精明。即位以后,他躬親政務,事無巨細都要過問,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明帝不論對身邊的下級官員還是對三公九卿這些重臣,都監(jiān)督很嚴,每有過錯,就當面訓斥。永平朝的吏治嚴正,為后世的史家所稱道。 漢明帝崇尚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quán)柄,權(quán)不借下。他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竇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復置西域都護。漢明帝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社會安定。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漢明帝提倡尊師重道,他命令皇太子、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讀經(jīng)。又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弟立學校于南宮,聘任高明的經(jīng)師傳道授業(yè)。明帝在"五經(jīng)"之中,又獨重孝經(jīng),倡導"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門、羽林的守衛(wèi)士兵都要背誦孝經(jīng)。對禮儀制度,明帝也非常重視,他親自與東平王劉蒼討論,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儀式,按等級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車服制度。 傳說明帝有一次睡覺,夢見頭頂上放射白光的高大金人,降臨在宮殿的中央。明帝正要開口,那金人騰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其由。博士傅毅進言:"臣聞西方有神,傳名為佛,佛有佛經(jīng),即有佛都。從前武帝元狩年間,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匈奴,曾繳獲休屠王供奉的金人12座,安置在甘泉宮中,焚香致禮。久經(jīng)戰(zhàn)亂,那12座金人早己不知去向。今天陛下所夢見的,也許就是佛的幻影呢!"一席話引起了明帝的獵奇思想,于是派郎中蔡愔西往天竺,求取佛經(jīng)。蔡愔一路風塵,與大月氏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一起,用白馬馱著佛教經(jīng)典回到了洛陽。明帝就命令在洛陽城中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最初,外籍僧人的譯經(jīng)活動、寺塔的建立,都是在漢朝皇室的扶持下進行的,這一切為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fā)展拉開了序幕。此後外來僧人增多,處處修立佛寺,佛教在中國迅速傳播。白馬寺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為"釋源"和"祖庭",享有獨特的地位。
明德皇后沒有生育,明帝把嬪妃生的小嬰兒送進妻子懷里的時候,說:"人未必當自生子,但患愛養(yǎng)不至耳。"意思是世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生育孩子,也不是必須要親生的孩子才是自己的孩子。只要有慈愛之心去養(yǎng)育,別人的孩子一樣會成為孝順你的好孩子。這句話成為天下為人父母者的共鑒。
明德馬皇后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漢明帝去世,時年四十八歲,遺詔吩咐"喪事從簡,不準奢費"。廟號顯宗,謚號孝明皇帝,葬于顯節(jié)陵。位于河南省洛陽市邙山以南,俗稱"大漢冢"。史書記載,地宮用虛文畫著日、月、鳥、龜、龍、虎、連壁、偃月等,非常壯觀??上У氖秋@節(jié)陵曾經(jīng)被盜,丟失了很多奇珍異寶?,F(xiàn)在陵前留有龔松林所立的"漢明帝顯節(jié)陵"石碑一通。
白馬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