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郊八大廠之煤場 2022 7 29 農(nóng)歷七月初一 星期五 多云 俗話說開門七宗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排名第一,可證燃料在人們生活中的首要地位。小時候在姥家,聽姥姥說起過去緊窄的日子時,她常說的一句話是:愁了鍋里的,又愁灶下的??梢姽湃苏f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可以反用之。 為了煤炭的便利運(yùn)輸,西郊八大廠沿著保神鐵路分布有南北兩座煤場,一座是小車站煤場,一座是工業(yè)站煤場。小車站煤場負(fù)責(zé)供應(yīng)八大廠北翼各廠生活用煤,工業(yè)站煤場負(fù)責(zé)供應(yīng)八大廠南翼各廠生活用煤。 煤場也是按照家庭人口的數(shù)量憑“煤炭供應(yīng)證”按月供煤,我們家四口人,定量是220公斤純煤,聽我媳婦講她家六口人,定量煤是260公斤,煤場機(jī)制煤球是23元/噸,蜂窩煤是31元/噸。那時廠生活區(qū)各家都要在樓下或平房外搭建煤池子,用以存放煤球和蜂窩煤。因為每次買煤都是我去排隊,印象中1979年之前的紙質(zhì)煤本上印的是保定市煤炭公司,之后紅塑料皮本上是保定市燃料公司。 我對煤場的印象不深,因為我們單位1977年建立煤氣站后,職工主要以煤氣灶做飯。只記得剛上小學(xué)時,做飯用煤和冬天取暖用煤都要去小車煤場買,如果周日要買煤,我爸會周六下班時,把借車間的兩輪小拉車?yán)丶?,周日早晨我要步行去煤場排隊,等父母吃過早飯外來換我,我回家吃過早飯,再回來等父母買好煤后,他倆拉車,我在后面推車,感覺車好重啊。聽我老岳父講過,他1978年至1980年連續(xù)三年給老家買過冬的煤,然后借廠里的小拉車,一個人拉回了滿城抱陽老家。 那時每天早晨吃過飯,父母臨上班前要把爐火封好,等我中午放學(xué)后回家先要把爐火捅開,等父母回來趕緊做午飯,午飯簡單的很,炒一個菜,再熬粥兼餾饅頭,下午上班前再封火,因為時間短午飯吃的很緊張。我們廠建廠初的宿舍,只有東樓房和高級平房(原蘇聯(lián)專家房)是集中供暖,西平房沒有暖氣,我家住平房,冬天取暖用煤爐子,1978年廠里用鋼管加裝平房簡易暖氣后,我們就徹底告別了排隊買煤拉煤的歷史。后來煤本上的煤都給了姥家,他們只買塊煤和煤面,不買蜂窩煤和煤球,每次都是我舅和老姨把煤拉回姥家去。 我熟悉的化纖廠宿舍,1984年在東生活區(qū)自建了一個供煤點(diǎn),讓職工告別了去煤場拉煤的奔波,他們的液化氣站也是1977年建立的,全生活區(qū)集中供暖大約是在1984年。記得上小學(xué)二年級冬天的一個周日,我們搭部隊農(nóng)場的車回老家望都,早晨車接了我爸和我后去化纖廠宿舍接我爸的同學(xué),司機(jī)在樓下按了幾次喇叭也未見下來人,我們進(jìn)到他家屋里,才看到他們用打氣的煤油爐子在做飯,原來是昨晚睡覺前未封好煤爐子,早晨起來時爐火已熄滅了。 1997年拆掉小車站煤場,建保定市熱電廠職工宿舍~光明小區(qū)。2000年開始,保定市陸續(xù)安裝煤氣管道,我們單位的煤氣站隨之也就廢棄了,30年的時間里,我經(jīng)歷了做飯要拉車買煤,騎車灌煤氣和在家用煤氣管道三次民用能源的升級,感覺我們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快了,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生活更是天天向上。 ![]() ![]() ![]() ![]() ![]() ![]() ![]() ![]() ![]() |
|
|
來自: 唯我英才 > 《丠中耕讀人家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