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貓奴與日俱增的時代,家貓的數(shù)量在各位鏟屎官的偏愛下“野蠻生長”。據(jù)統(tǒng)計,2019年僅在中國寵物貓的數(shù)量就達到了4412萬只,養(yǎng)貓用戶的增長速度保持在每年8%以上。 但“吸貓”的潮流并不只盛行于當今,古人對貓的癡迷程度絲毫不遜于我們。現(xiàn)代人炫貓,用相機記錄貓的靈動可愛;古人曬貓,用丹青捕捉貓的嬌憨呆萌,貓咪的“萬般風情”“千種寓意”也在這丹青墨色中可得一覽。 撲蝶祝壽 ![]() 明 孫克弘《耄耋圖》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許多吉祥物的產(chǎn)生都源自相似的發(fā)音,如“太平有象”中的“象”正是因為諧音“祥”,被視為吉祥太平的象征。同樣的,貓諧音“?!?,《詩經(jīng)·大雅·板》中有“匪我言?!薄耙囗布入!?/span>,貓也就象征著五福之首的長壽。以貓寓長壽,選取貓作為吉祥物或與其它吉祥元素共同入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種固定主題。 提到“?!弊?,我們自然而然地會聯(lián)想到“耄耋”一詞,“?!弊忠讶慌c貓緊密聯(lián)系,那“耋”字呢?美麗絢爛的蝶正與“耋”同音。“貓蝶”既與“耄耋”諧音,貓與蝴蝶也就常常共同出現(xiàn)在畫中,寓意著“耄耋之壽”,成為一種綿綿不息的繪畫題材。 明代孫克弘的《耄耋圖》就是這樣一幅顯示長壽的寓意畫。畫中一只貓仰頭注視著在空中翩遷起舞的蝴蝶,雙目炯炯、蓄勢待發(fā),意欲捕捉。除了貓和蝴蝶外,畫面中再無其他事物,貓與蝴蝶一下一上、一靜一動,別有情趣。 戲花為貴 ![]() 清 蔣廷錫《花貓圖軸》 除了寓意長壽外,貓還是富貴的象征。人類最初飼養(yǎng)貓是為了捕鼠護糧,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文人、富貴之家,貓的這一作用逐漸弱化,更多地是向保護書籍、絲織繡品方向發(fā)展,擁有眾多藏書的陸游就曾寫道“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在這樣的社會現(xiàn)象中,貓作為寵物多出現(xiàn)在文人、富貴家庭這種刻板印象在人們心中不斷加深,飼養(yǎng)貓作為寵物也就成為了富貴閑庭生活的象征。有趣的是,在中國第一部關于貓的著作——《相貓經(jīng)》中,還記載了不同花色貓咪的“富貴值”:“純白而尾獨純黑,額上一團黑色,名'掛印拖槍’,又名'印星貓’,人家得此以為貴”;“若通身白而尾獨黃者,名'金簪插銀瓶’……謂得此貓者,家業(yè)日盛”。 在顯示富貴吉祥的畫中,一般是以“四時好”(《相貓經(jīng)》中將純色的貓通稱為“四時好”)、“金簪銀瓶”等珍稀品種的貓入畫,再配以牡丹、菊花等吉祥元素作為背景。 ![]() 民國 張暉《雙貓牡丹圖軸》局部 成都博物館藏清蔣廷錫的《花貓圖軸》,畫面上方繪有一簇牡丹,花朵葳蕤生輝、明艷照人;枝葉扶疏、舒展自然。左下方則斜伸出蘭花幾支,旁邊一只調皮的白貓?zhí)ь^望著,一口咬住它頭上一支蘭花的莖葉,靈動之氣油然而生。畫中通身純白的貓正是“四時好”中的“玉貓”(也稱之為“雪貓”)。除了這幅畫外,成博以貓和牡丹為主要元素構圖的藏品還有民國張暉的《雙貓牡丹圖軸》。 ![]() 古人和我們一樣都對貓有著極為特殊的情感,貓咪的憨態(tài)可掬、天真可愛、矯捷靈動都直擊我們的萌點,和貓咪相處的美好想必是每一個有貓的人深藏在內心、不愿遺忘的幸福記憶。古燈畫卷、詩詞歌賦中貓咪“時時醉薄荷,夜夜占氍毹”的日常片段能夠證明,可愛的精靈曾來到過我們身邊。 ![]() 立足成都 博覽天下 成都博物館 文:劉易 校稿:劉秋佚 審稿:黃曉楓 更多內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