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內部是世界上三大最干旱的地區(qū)之一,這個區(qū)域東到蒙古高原,西到中亞地區(qū),涉及多個國家,中國的新疆、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都在此區(qū)域內。因此,中國的西北地區(qū)也是最缺水的地方之一。 中國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中國西北的沙漠改造成為綠洲、耕地和森林。但是,沒有淡水資源,一切都是空談。因而,我們提出了許多的大膽設想,例如“藏水北調”、“紅旗河”、“渤海水西調”等。但是這些工程的操作性很難,而且涉及國際糾紛,難以解決。畢竟,世界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看來治理西北的大荒漠,只能走另外一條路——海水淡化。
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如今的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在走向成熟。中國的海水淡化可以將成本控制在每噸5—8元,而以色列更是可以控制在3元之下?,F(xiàn)在的海水淡化已經可以大規(guī)模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推廣。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淡化成本還會不斷下降。
2016年,國家發(fā)改委、國家海洋局共同出臺《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guī)劃》,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和“推動海水淡化規(guī)?;瘧谩保苿雍K眉夹g應用于西部苦咸水地區(qū),促進海水利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個規(guī)劃非常具有意義。首先,該規(guī)劃提出要推動海水淡化的規(guī)?;瘧?;其次,提到,西部地區(qū)利用海水淡化技術來解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第三,中國將和中亞等“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為什么要合作,因為新疆需要從中亞引進海水。 從地理上看,新疆地區(qū)要想從外國大規(guī)模輸來海水,要么走中巴經濟走廊,要么走中亞路線。而中巴路線要翻越帕米爾高原,難度很大,會讓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中亞線路更加合適。 中亞的地勢相對平坦,其間有許多大型的咸水湖,例如里海、咸海、巴爾喀什湖等。這些湖泊近年來因為生態(tài)破壞,其水位都在不斷下降。其中咸海已經面臨著消失的危險。既然中亞各國同樣和中國西北一樣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那么大家就可以進行合作,從黑海中調來水資源。 設想的第一步,就是在里海和黑海之間修建一條很大的運河。里海水面的海拔是負28米,比海平面更低。如果能夠修建運河,那么就可以實現(xiàn)海水的自然流動,同時實現(xiàn)里海和黑海之間的航運。實際上,這條運河早就有提出。1948年,蘇聯(lián)建設了頓河運河,是的伏爾加河和頓河連接了起來,是的黑海和里海之間的航運互動,但是該運河無法實現(xiàn)黑海水對里海的補給。
如果里海能夠和黑海聯(lián)通,那么對于里海周邊國家來說都是有利的。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就實際上成為了沿海國家。對于俄羅斯來說,也可以帶動里海沿岸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當然,要禁止里海公?;绱瞬拍軌蚍乐姑绹能娕炦M入此地。 接著,第二步,就是將里海的水輸送到咸海。咸海的海拔為53米,因此不能采取運河的方式,只能選擇管道運輸?shù)姆绞?,這樣還有利于減少蒸發(fā)。咸海原為世界第4大湖,湖水主要依賴阿姆河和錫爾河補充,但如今阿姆河基本不流進咸海了,此后,咸海的面積不斷萎縮,其含鹽量也增加了三倍。如果沒有水源的補充,咸海將有消失的危險。
第三步,就是實現(xiàn)咸海對巴爾喀什湖的補給。待咸海的水位恢復后看,從咸海建造管道,連接巴爾喀什湖。 最后一步,就是從巴爾喀什湖修建管道,翻越高山,到達中國的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但是,咸水是不能夠直接輸送到新疆的河流中的,而是應該輸送到艾比湖。艾比湖位于新疆北部,70年以前,艾比湖曾是我國面積較大的湖泊,湖面面積達到了1200余平方公里,現(xiàn)在已經萎縮到了650余平方公里。
水運網建設之后,就是各國在沿線建立海水淡化廠,將咸水變成淡水,再輸送到各地進行灌溉、生產等。而淡化剩下的鹽水再進行加工,生產出鹽等作為工業(yè)原料。需要注意的是,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海水的滲漏等造成鹽堿化。
如此巨大的工程,其投資非常之大。不過,中國是具備建造如此工程的勢力的。該工程一旦實現(xiàn),那么西北的滴灌農業(yè)就會大幅度推廣。與此同時,由于中亞和新疆的水資源增多,蒸發(fā)量也會增大,降雨量也會相應得到增加,有利于氣候和生態(tài)的改善,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