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從只在乎力量的自戀維度,發(fā)展到真正在乎情感的關(guān)系維度,是一種人格的重要發(fā)展。” 有次聊天,好友抱怨說,自己老公太不懂情調(diào)。 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什么的,從不買花買禮物,就算生日,也最多下個館子。 我問她,是否跟老公溝通過,自己對浪漫節(jié)日的需求? 溝通過啊,但他就是那種不過節(jié)日的人,他自己生日都不記得,更別說給我買禮物了。而且就算在我要求下,買了花,也是裝在塑料袋里提回來的,一點都不浪漫,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一個連自己生日都不記得的人,愿意為了你,試著改變,他內(nèi)心活動是怎樣的呢?對他來說,裝在塑料袋里的花,會不會已經(jīng)是,很努力才能做到的呢? 我才不管他是什么心理活動呢,我自己都還沒被滿足! 好友的話,讓我想到,經(jīng)常聽到的一些聲音:我要求也不高啊,為什么另一半就不能先改變,讓我滿足呢。只要我滿足了,生活再苦再累,我都覺得幸福。 這些聲音看似很關(guān)注在乎情感的關(guān)系維度,其實背后在做著力量的較量。 1. 人性的兩個維度 婚姻指南說,人性可以被看成,由在乎力量的自戀維度和在乎情感的關(guān)系維度組成。 自戀維度在生命早期占據(jù)著重要的作用。精神分析認為,嬰兒出生時都是全能自戀的。他餓了,哭了,奶水就會出現(xiàn),尿布就會被換,所以嬰兒覺得,自己是在用意念和哭控制著世界,而這種關(guān)乎力量的掌控感,是自己能否存活下去的證明。 隨著成長,嬰兒才慢慢感知到母親的存在,并在母親對自己的反應里,看到自己的樣子。 這不僅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基礎,也是與他人建立情感鏈接的基礎。 如果嬰兒能得到足夠好的照料和回應,他就有了穩(wěn)定內(nèi)心和良好人格的基礎,并慢慢從看重力量的自戀維度發(fā)展到看重情感的關(guān)系維度。 但現(xiàn)實是,雖然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由于經(jīng)濟壓力,負性生活事件,婚姻關(guān)系緊張,社會文化習俗等原因,主要照料者(通常是母親)很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與嬰兒互動。 加上后來,父母對孩子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學業(yè)的督促等過程中,不斷地對其進行比較,打壓或是忽略,孩子很難體驗到自己是足夠安全,足夠好的。常見的例子是,父母對正聲嘶力竭體驗著痛苦的孩子說,你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啊。 為了驗證自己是否安全,是否值得被愛,孩子會一直停留在關(guān)乎力量的自戀維度上,并在那里發(fā)展出多種方式,試圖得到肯定。 常見的是欺負同學,叛逆,沉迷游戲或追星等。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不良行為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否安全,也并不是所有的這種證明都表現(xiàn)為不良行為。有些孩子,會通過學業(yè)成績的優(yōu)異,對父母的言聽計從等等,來得到這些。 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孩子的興趣是在事物本身,還是在外界的認可。 一個跟學習發(fā)生鏈接的孩子,不會因為一次考試就一蹶不振,因為他感興趣的事物還在,但為得到認可而學習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認為失去了全世界。 這是養(yǎng)育過程中的悖論:只有孩子在父母那里先感受到被愛,被肯定,內(nèi)心才會滋長出得到被愛,被肯定的能力。如果沒有這些,哪怕后來得到再多的認可和贊譽,他也感受不到成就和滿足。 這不同于很多父母認為的,只要我不惜用打壓,抨擊,諷刺等方式來養(yǎng)育他,那他就一定會更傾向于獲得成功。而只要他成功,他就一定能感受到被愛和被認同。 常見的例子是,大家不明白,為什么有的人學習,工作,長相,家境都很好,卻把自己活得自卑且壓抑。 2. “誰先改變”是對無條件愛的需求 成年以后,這種自戀維度的力量較量,會一直從早期的生活經(jīng)驗里延續(xù)下來。尤其在親密關(guān)系里,高情感濃度會把一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寫照,無限地放大和釋放。 而潛意識里,每個人都希望另一半是自己的完美父母,希望在那里得到無條件愛和肯定。 但成年后的親密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再是父母與嬰兒的關(guān)系,而是兩個獨立個體間的平等關(guān)系。 問題就這樣出現(xiàn)了:一方面,希望對方無條件滿足自己,不管對方有著怎樣的感受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當對方不能做到時,自己也沒有足夠強大的人格,去看到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創(chuàng)造性地尋找解決方案,卻只能停留在原始的自戀維度,用簡單的誰對誰錯,誰先低頭,誰先改變,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來進行力量的較量。 希望通過這些較量,得到被愛的證明,填滿自己是否安全,是否有價值的疑惑黑洞。 先不說,一個人能否滿足另一個人的全部需求,就算真能滿足,那原來內(nèi)心的黑洞也很難被填滿,相反卻會伸出更多的觸角,試圖抓取更多機會,來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卻永遠得不到。 在這場力量的較量里,不但沒有勝利可言,雙方還會感到越來越多的疲憊,麻木和冷漠,所以很多婚姻,沒有第三者,沒有家暴和PUA,卻依然慢慢變成了冰窖和墳墓。 而更看重關(guān)系維度的婚姻,則是另一種情形。 當事情發(fā)生時,他會把自戀暫放一邊,客觀平等地觀察和描述,然后反饋和求證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再用同樣的方式表達自己,最后跟對方一起,尋找互相滿意的方式。這也是《非暴力溝通》倡導的模式。 這些步驟,需要長期的刻意練習,才能獲得。又或者,我們并不需要時刻記著這些步驟,只需問自己,在關(guān)系里,我更看重力量的強弱,還是感情的鏈接。 老師講過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男人跟妻子吵完架后生氣地說,我再也不回這個家了,誰回誰是孫子。過了一會,男人提著菜,敲門說,老婆,開門,你孫子回來了。 回到關(guān)于改變的問題,當我們以自己的需求出發(fā),要求對方改變時,對方往往會感到被壓迫而不愿意真得改變。就像我們小時候,當感受到父母的壓力,而不是愛意時,就算表面會屈服,但事后,也總想著要反擊。 這種反擊壓抑到一定程度 ,有時甚至會表現(xiàn)為,你不是要我成功嗎,那我偏失敗給你看。 只有當我們感受到被愛,被尊重,被看到的時候,我們才從心底愿意改變。 所以,如果真的期望對方改變,那前提也是自己有足夠能量,看到對方,尊重對方。話又說回來,當我們真能做到這些時,誰先改變,誰先滿足了誰,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問題。如何讓關(guān)系變得更融洽才是問題。 3. 女性更希望對方改變 雖然,親密關(guān)系里的雙方,都希望對方是自己的完美父母,但相對于男性而言,女性對于情感的訴求會更強烈。這種訴求不但表現(xiàn)在,更期望男性改變,也表現(xiàn)在,自己會做出很多改變的探索。 就像很多關(guān)于自我成長的課程和活動,都以女性群體為主。 這是因為長期的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tǒng)下,當男性的情感訴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會在社會屬性和成就感上找到應對的辦法,而女性在這方面的機會和資源,相對就要少很多。 就像張泉靈吐槽的,對于成功的女性,被問最多的永遠是,你怎么平衡家庭和事業(yè),而成功男性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所以當一個男人深愛一個女人時 ,他很少會把這個女人看成全部,而當一個女人深愛一個男人時,她會把磅礴的情感需求傾注在這一人身上。 這種需求越強烈,男性感受到的壓力就越大,改變也就越難發(fā)生。 欣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女性滿足情感訴求的方式越來越多,相應的,男性也越來越看重關(guān)乎情感的關(guān)系維度。 這是時代進步的表現(xiàn),雖然緩慢,但值得期待。 拋去緩慢的時代大背景不看,我們作為獨立的個體,在關(guān)系改變上,也值得期待。因為不管誰先改變,改變的那個人都是人格更成熟的表現(xiàn),而這種更成熟,如果非要放在輸贏的體系里做比較,那也是一種贏的表現(xiàn)。更何況,關(guān)系里沒有輸贏。無論誰改變,帶來的都是關(guān)系里的雙贏。 4. 我們能做的 從看重力量的自戀維度到看重情感的關(guān)系維度,是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如果早年的生活經(jīng)驗里,我們沒有完成這個過程,那我們能做的,就是自己擔起改變的責任,努力完成。例如以下做法,但也不局限于此。 01用感受和需求取代批評和指責 不管對自己,還是對別人,當我們試圖看到感受和需求,我們就更容易,建立深層的鏈接,并找到滿足需求的方式。而且就算剛開始,我們并不能時常記得,也不用苛責自己。畢竟我們之前并沒有這樣的基礎。就像,你不能去責怪一個窮人,為什么不去投資項目,賺更多的錢。 02練習冥想和打坐 冥想或者打坐,可以幫助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自己的生活。當我們從眼前的生活中抽離出來時,我們就更容易更客觀地看自己,看別人。 03和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深度鏈接 在這些事物里滿足自己,體驗更多心流時刻,這會增加我們對自己的正向看法,而不只是在感情里做輸贏的爭奪。 04邀請好的客體走進自己的生活 可以參加會心團體,或者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也可以到新的地方生活,或者深度旅行,這會增加我們對好的關(guān)系的體驗。幫助我們更好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記得這些,并不斷地練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