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寶泉
中秋之夜,望著皎潔的明月,神秘的光暈烘托出一片寧靜和祥和。 蒼穹中掛著幾顆星星,不時地眨著眼睛,給單調(diào)的夜空增加了幾分色彩,也給寧靜的月夜增添了幾分詩意。 整個城市在柔和的月光中拋開白天的塵囂喧鬧,展現(xiàn)出一方節(jié)日的氣氛和家人團聚的溫馨。 這時,我仰望明月的眼睛,突然變得模糊起來。 在銀裝素裹的夜色中,似真似幻,若隱若現(xiàn)的看見,嬌美的嫦娥從圓圓的月亮里,懷抱玉兔飄然而至。 隨著月光吳剛砍不倒的桂花樹依稀可見,散發(fā)著誘人的桂花之香。 頓時,讓我置身于一個充滿神奇,充滿情意,充滿理性的世界里,品嘗到了月的滋味。淡淡的溫柔,清香之美,卻給了我無限的遐想。 傳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是嫦娥奔月之時。如今,嫦娥為何下凡人間呢? 也許,她依然沒有忘記溫柔體貼健壯的后羿?也許是后悔吃了那可以永葆青春卻與世隔絕的藥丸?也許,在冷清的廣寒宮中嘆息只有玉兔相伴?厭倦了月宮的冷寂。寧可放棄天仙美貌,離開冷清的月宮,尋找常相思的后羿。 哪怕在人間容顏易老,也心甘情愿的讓冰冷之心融化復蘇,釋放飽受相思之苦。 古往今來,月的傳說美妙也好,嫦娥月宮傷感也罷。其實,中秋之夜嫦娥奔月,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優(yōu)美神話而已,千年萬年凝聚著家人團聚的愿望。 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xiàn),展現(xiàn)了一種向往祥和,向往安寧的獨特民族魅力。月亮,她是屬于中國炎黃子孫的,中秋節(jié)之夜的月亮又圓又亮,似乎只有中國人才能看到她的身影,才能沐浴她的光輝。 文人墨客總是愛把月亮揉進圖畫中,將月亮摁入詩詞里,成為自己的月。 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崩畎椎摹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等。 但還屬于那些“長相思”,只盼“長相守”;“長相思”只因“長相離”的人。 我何嘗不是那“長相思”之人呢,望著月亮秀美的臉,總是萌動著遙遠的情思,沉浸于神秘的夜色中。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結(jié)識的好友,他是我人生中的貴人。 困難時,給以雪中送炭;挫折時,給以精神鼓勵;迷茫時,給以指點迷津;創(chuàng)業(yè)時,給以途中引路。 有這樣的摯友相處,我會不幸福嗎?俗話說:“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有人說,人間沒有仙界好,那是傳說而已。要讓我說,人間自有真情在。寂寞之夜,有博愛問籍人心。所以我不想陷入那遙遠的仙境之中,不能自拔。 只想“月在中秋分外明”之時,道一聲:我的愛妻辛苦了!因為她還在忙碌著,為家人做一桌豐盛的晚餐,等待著我“圓月”。 妻子同我,長相守的一路走來,闖過荊棘、走過坎坷,同甘苦,共患難,與我分享過苦與樂。 當我脆弱時,她用勵志名言鼓勵我,挽起我單薄的臂膀走出低谷,邁向高崗,展現(xiàn)人生之光環(huán)。 這是不可置疑的事實,明月本無價,人間皆有情,有情人攜手于天下。就像這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享受快樂之人生。 皎月當空,夜色撩人,月亮如掛起的云帆,使入我的心海。 長相思的嫦娥在中秋之夜,是否能尋找到丈夫后羿?已成為折疊起來的一本神話故事線裝書。 從古至今,月亮還是那輪月亮,她始終高懸天空,成為永恒不變之傳說。 此時,夜靜,月明,風清,驅(qū)除了塵世間的一切陰霾,呈現(xiàn)出萬家燈火 閃爍。 銀白色的世界無限溫馨和祥和,人們舉家團圓,品嘗月餅,飲酒賞月。 直至深夜……仿佛在憧憬一個純凈嶄新的黎明誕生。
張寶泉 張寶泉,筆名白冰。系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亳州市詩書畫研究院院士,現(xiàn)為多家網(wǎng)絡(luò)平臺文學顧問。曾獲省市級文學獎八次,出版著作有小說集《風水》被市縣圖書館收藏,《渦河流韻》,散文集《黑馬的嘶鳴》,詩歌集《夕陽放歌》等,參與編著多冊論文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