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的領導職務層次中,正處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級別,上至國家部委、下至縣(市、區(qū))都廣泛存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其中,地級市的市局局長和縣級黨委書記(縣委書記、區(qū)委書記、縣級市黨委書記)同為正處級職務,但是,二者之間的差距非常明顯。 注:本文僅討論正處級的兩個職務,不討論市委常委兼任的縣級黨委書記,也不討論副市長兼任的市公安局局長。 第一,介紹一下二者管理權限的差異。早在2009年的時候,中央就明確要求將縣委書記納入省委管理,各省也相繼落實。 目前,所有省份的縣委書記都是省管干部,檔案在省委組織部保管,由省委常委會會議決定任免。 也就是說,縣委書記已經(jīng)提前進入了省領導的視線,省領導都知道有你這號人的存在。 而市局局長只是市管干部,檔案在市委組織部保管,由市委常委會會議決定任免。 換言之,市局局長只是得到了市委書記的認可,尚未進入省里的視線。 第二,介紹一下二者仕途的差異。對于正處級的干部而言,其關注的重點中肯定有仕途發(fā)展這一項。 由于縣委書記是省管干部,早早進入了省委的視野,由省委通盤考慮,因此,在選拔副廳級干部時,縣委書記是排序靠前的候選人。 可以說,只要擔任了縣委書記一職,基本就握住了晉升副廳級的門票,提拔的概率高達80%。 而市局局長只是市管干部,需要市委推薦、省委組織部才會進行考察,能夠直接晉升副廳級的屈指可數(shù),提拔的概率可能只有10%、20%,與縣委書記相去甚遠。 同時,在提拔擔任的崗位上,縣委書記也是遠勝市局局長: 1、在選拔市委常委時,縣委書記和副市長一樣都是優(yōu)先考慮的對象。 也就是說,縣委書記可以直接提拔為市委常委,差一點的可以提拔為副市長,再不濟也能去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xié)解決副廳職。 2、而市局局長一般不能直接提拔為市委常委,正常的發(fā)展方向是在政府系統(tǒng)內(nèi)晉升副市長。而且,只有市發(fā)改委、財政局、資規(guī)局等少數(shù)重要部門的局長才有這樣的機會。 對于市局局長來說,能去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xié)解決副廳職已經(jīng)是非常好的歸宿了,也要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 目前,市局局長一般是先下放擔任縣委書記一職,再謀求進步。 第三,介紹一下二者職權的差異。在所有正處級職務中,縣委書記的含金量都是最高的那一批,是妥妥的“一方諸侯”。 縣委書記掌管全縣的方方面面,在社會治理、經(jīng)濟發(fā)展、干部任免等方面擁有最終的決策權,影響力毋庸置疑。 而市局局長明顯遜色很多! 這與行政機關的管理模式有關,我國絕大部分行政機關是屬地管理的,以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為例,它是由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只有業(yè)務指導權,沒有領導權。 因此,除了少數(shù)垂管單位(如稅務)之外,市局局長的影響力局限于市局機關、下屬事業(yè)單位等等,很難影響到各個縣局。 同時,市局的定位也比較尷尬,政策制定以部委、省廳為主,直面群眾的又以縣局為主,除了發(fā)改委、財政局、教育局等少數(shù)單位外,很多市局主要還是負責上傳下達。 因此,市局局長的職權與縣委書記相比是一個天、一個地。 感謝閱讀,歡迎點贊、關注@瑛杰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nèi)的小知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