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yuǎn)觀近鑒宋朝人·179·有行政才能又淡于榮利的真正文人:朱昂 朱昂(925-1007),字舉之,祖籍京兆(今陜西西安),累世居住“渼陂”(古代湖名,在今陜西戶縣西),唐天復(fù)末年(903)遷居南陽(今河南南陽)。《宋史·卷四百三十九·列傳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有傳。 本傳記,唐天祐四年(907),后梁太祖朱溫篡唐建國,朱昂的父親朱葆光與唐舊臣顏蕘、李濤等數(shù)人攜帶家眷南渡,寓居潭州(治今湖南長沙),每年初一晚上,一定要按年歲大小在南岳祠前肅立,朝著北放號啕痛哭,幾近二十年。后來李濤北歸,朱葆光喜歡衡山風(fēng)光,就定居在這里。 朱昂小時候與熊若谷和后來考中“探花”的鄧洵美同學(xué)。五代藏書家朱遵度好讀書,人稱“朱萬卷”,朱昂讀書很多,人們稱他為“小萬卷”。 朱昂曾出游經(jīng)過廬陵(今江西吉安),途中遇到一位神人,神人對他說:“中原不久當(dāng)有真主平一天下,你能在他那做到四品官,哪里用得著去南方?”朱昂聽信了神人的話,就改向北行,到江、淮一帶游歷。當(dāng)時后周世宗南征南唐,大將韓令坤統(tǒng)兵進至揚州,朱昂前去拜見韓令坤,向韓令坤講說了治亂方略,韓令坤覺得朱昂是一位奇才,任命朱昂為揚州揚子縣(治今江蘇儀征)代理知縣。時值戰(zhàn)亂,揚子縣居民逃亡過半,朱昂隨機施策,安撫集聚,7000余家百姓回歸家鄉(xiāng),韓令坤給周世宗上表,經(jīng)批準(zhǔn)正式任命朱昂為揚子縣知縣。 宋朝建立初年(960),朱昂改任衡州(治今湖南衡陽)掌總錄眾曹文簿、舉彈善惡的屬官“錄事參軍”。期間,朱昂讀到陶潛作品《閑情賦》,很是傾慕,就擴而大之,仿照《閑情賦》的風(fēng)格、文意寫了一篇長詩,很受人稱贊。 后來宋太宗朝的著名宰相李昉當(dāng)時任衡州知州,閑暇的時候,多半會召來朱昂,與朱昂聊天,且要朱昂寫文章看,對朱昂所寫文章深為嘆賞。歷宜城令。 宋太祖開寶年間(968-976),朱昂升任太子府官員“太子洗馬”,實任蓬州(治安固縣,今四川營山縣東北安固鄉(xiāng))知州,改任廣安軍(治渠江縣,今四川廣安)知軍。朱昂到任廣安軍時,恰逢渠州(治今今四川渠縣)“妖賊”即以妖言惑眾倡亂的人李仙率眾萬人劫掠廣安軍境界,朱昂設(shè)計擒獲了李仙,對其余果州(治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合州(治今四川合川)、渝州(治今重慶)、涪州(治今重慶涪陵區(qū))連結(jié)起事的百姓則不予追究,四川得以安定。時任宰相薛居正夸贊朱昂有才能,升任朱昂為“殿中丞”,實任泗州(治臨淮縣,今江蘇盱眙縣西北)知州。 在泗州任上,朱昂曾作《隋河辭》,感嘆隋煬帝楊廣開挖運河傷害百姓,游逛觀覽損失財力,乃天意之所以亡隋;但同時認(rèn)為,假使隋煬帝不興役費財,傷害治下的百姓,又怎么會有今日之利? 期間,朱昂還曾打撈淮河上漂流的3000具尸體,集中在一起埋葬;有駐軍軍卒謀化叛亂,朱昂誅殺了其中的首惡,放過了誤入其中、受連累的人。事后,朱昂升任監(jiān)察御史、江南路(治今江蘇南京)轉(zhuǎn)運副使。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朱昂改任鄂州(治江夏縣,今湖北武漢武昌城區(qū))知州,升殿中侍御史,實任峽路(治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轉(zhuǎn)運副使,改庫部員外郎,升峽路轉(zhuǎn)運使。 端拱二年(989),朝廷將朱昂召到朝堂,以殿中侍御史職銜任掌秘閣藏書事務(wù)的官員“直秘閣”,宋太宗并賜予他只有太尉、太傅等官員才能使用的金印、紫色綬帶。過了很長時間,又命他出任復(fù)州(治今湖北天門)知州,朱昂向宋太宗上表,請求辭職,宋太宗未予批準(zhǔn)。在復(fù)州任上,朱昂升水部郎中職銜,但他在此以年老為由請求辭職,朝廷將他召回朝堂,再任“直秘閣”,不久兼任宋太宗四子越王趙元杰王府掌管文字工作的官員“記室參軍”。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繼位,提拔朱昂為“司封郎中”,不久任皇帝文字秘書“知制誥”,實任史館長官“判史館”,接受宋真宗詔書,編纂“三館”秘閣書籍,編成后,加升吏部職務(wù)(《宋史》本傳未記具體職務(wù))。咸平二年(999),任翰林為學(xué)士。 一年多后,朱昂給宋真宗上表,請求退休,宋真宗特意召見朱昂,勸勉他繼續(xù)工作,但朱昂態(tài)度更加堅決,宋真宗提升他為工部侍郎后,批準(zhǔn)他退休。次日,派員到朱昂家中,賜予他金銀器、銅錢,并特批繼續(xù)領(lǐng)取全額俸祿。朱昂退休后回南京居住,宋真宗詔令當(dāng)?shù)卣垂?jié)令應(yīng)時慰問,如果朱昂有奏章上報朝廷,允許走驛道快速送達,同時任命朱昂之子朱正辭為公安縣(今湖北公安)知縣,以便就近侍養(yǎng)朱昂。 按照舊有制度,退休官員向皇帝辭行,只在皇帝辦公的宮殿門外辭謝,但在朱昂辭行時,宋真宗特批朱昂進殿,給他擺放椅凳,讓他坐著說話,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并指示他等秋天天涼后再上路。接見結(jié)束,宋真宗又派宮中宦官在皇家園林“玉津園”賜宴,“兩制官”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三館官員都出席,且下詔大家賦詩餞行,官員們都為朱昂感到榮耀。 朱昂用前后所得俸祿、朝廷賞賜的金錢的以三之一購買奇異少見的書籍,以背誦為樂,退休后閑居,自稱“退叟”,著《資理論》三卷,獻給朝廷,宋真宗下詔史館收藏。他的弟弟朱協(xié)以純正謹(jǐn)慎著稱,官至主客郎中、宋太宗三子趙元份雍王府掌侍從講授的官員“翊善大夫”,朱昂退休后給弟弟寫信,招他回家,朱協(xié)也告老回家,兄弟都得高壽,時人把他們比作漢代以長壽著名的疏廣、疏受兄弟。知府陳堯咨為他們的住宅題額東、西“致政坊”。朱昂在自己的宅院建了兩個亭子:一名“知止”,一名“幽棲”。朱昂晚年頗好佛教書籍,且為自己寫了墓志。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朱昂去世,享年83歲,他的門人給他私贈謚號“正裕先生”。宋真宗下詔賜予的家人財物,錄用他的孫子朱適為官。 本傳最后記,朱昂好學(xué),淳厚,有高潔的情操,淡于榮利,任太子府官員“太子洗馬”十五年,對之毫不介意,任翰林學(xué)士,沒有公事從不到宰相辦公的“政事堂”和樞密院。在越王府任職時,宋真宗為太子,了解他的操守,對他每每加以褒揚、提拔,但朱昂從未因私事向宋真宗提過要求,進退依禮而行,得到文人、士大夫的贊賞。 朱昂有文集30卷。 《宋史·文苑傳》沒有傳后之“論”,撰者也就沒有對周翰做出評論。但通過觀鑒本傳所記朱昂的行跡,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朱昂雖然有很好的行政才能,做地方官屢屢有優(yōu)異的政績,尤其能夠處變不驚,平定叛亂,卻心地仁善,以讀書、著書為樂,且對為官的榮耀毫不介意,晚年更是“勇于和善于退出歷史舞臺”,可稱是真正的文人之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