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風清肝湯治療虹膜睫狀體炎 丁高年,主治醫(yī)師(湖北省羅田縣萬密齋醫(yī)院 郵編436600)。 主治 急、慢性虹膜睫狀體炎。 處方 龍膽草6克~10克,柴胡、黃芩、梔子,荊芥、赤芍、谷精草、車前子各10克,薄荷、蟬蛻各6克。 用法 上藥加水適量,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3次服下,每日1劑。睫狀體充血甚者加丹皮、紅花、生地、桃仁各10克;兼挾濕邪者加薏苡仁、佩蘭葉、滑石各10克;頭眼疼痛甚者加蔓荊子、玄胡、白芷各10克;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或麻仁10克;瞳孔縮小或粘連者加青箱子、茺蔚子各15克;角膜后壁沉著物(KP)多或瞳孔中央有機化物者加生石決、青箱子各15克;陰虛火旺者去梔子,加知母、玄參、女貞子、玉竹。早期應以1%阿托品液擴瞳。忌食葷腥、辛辣性燥之品。 療效 治療虹膜睫狀體炎135例,痊愈(充血消退,角膜刺激征消失,瞳孔形態(tài)正常,視力達0.8以上)86例;基本痊愈(充血消退,角膜刺激征消退,瞳孔有粘連或有KP,視力進步)33例;好轉(zhuǎn)(充血消退,角膜刺激征減輕)16例。有效率100%。 按語 虹膜睫狀體炎屬中醫(yī)“瞳神緊小、瞳神于缺”的范疇,病變部位主要在黑睛(角膜)、黃仁(虹膜)、睫狀體。其病因多為肝經(jīng)風熱上攻,或外感風熱之邪入里化熱,或肝氣有余等。病機為火熱亢奮炎上,燔灼黑睛、黃仁,絡阻血瘀。治療宜清(清熱)、宜瀉(瀉肝清肝)、宜散(散風邪)、宜活(活血化瘀)。因黑睛及黃仁由肝所主,肝主風,故其病變以風熱為犯最多,治療應以祛風清肝瀉肝,活血止痛消腫為法。然清不可過于苦寒,以免凝滯血脈,過伏病邪,甚或傷脾敗胃,化燥傷陰,耗功正氣;散不可過用辛香燥烈,大熱之品,溫散太過,有如抱薪救火,加重病情。故方因用龍膽草清瀉肝膽實火;柴胡疏肝,引藥入肝經(jīng);黃芩、梔子、車前子清熱;荊芥、薄荷、蟬蛻,谷精草祛風疏風,退翳明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止痛。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y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yè)用途,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
|
來自: 中醫(yī)睡眠張醫(yī)生 > 《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