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心理學|糖果效應 ???????????? ???糖果效應又稱遲延滿足效應: 是指為了長遠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緩或者放棄較小的滿足。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后個性的效應。 ??糖果實驗: 薩勒教授對一群都是4歲的孩子說:“桌上放2塊糖,如果你能堅持20分鐘,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給。但你若不能等這么長時間,就只能得一塊,現(xiàn)在就能得一塊!”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選擇y——孩子都想得2塊糖,但又不想為此熬20 分鐘;而要想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塊。 ??實驗結果: 2/3的孩子選擇寧愿等20分鐘得2塊糖。1/3的孩子選擇就吃一塊糖。實驗者一走,1秒鐘內(nèi)他們就把那塊糖塞到嘴里了。經(jīng)過12年的追蹤,凡熬過20分鐘的孩子(已是16歲了)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滿信心,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堅強,樂于接受挑戰(zhàn);而選擇吃1 塊糖的孩子(也已16歲了),則表現(xiàn)為猶豫不定、多多疑、妒忌、神經(jīng)質(zhì)、好惹是非、任性,頂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傷害。在后來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也證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兩塊糖果的孩子,事業(yè)上更容易獲得成功。 ??實驗證明: 人與人之間的自我控制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適當?shù)乜刂啤⒄{(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xiàn)的一種綜合能力。 ??當然,誰又不樂意 “即時滿足”呢? 就算是那些得到兩塊糖果的孩子也同樣在苦苦忍受心中最自然的欲望難道真的是選擇 “享樂”就會糟糕一生,選擇“忍耐” 就會高人一等嗎? ??當然不是?。√枪麑嶒炈嬲己说?,是對是對 “更大利益目標”(兩塊糖果)的忠誠度,而“忠誠’意味著在沒有得到實際利益前,自己心甘情愿所付出的信賴”與“犧牲”這毫無疑問是將自己置入可能白吃虧或白上當?shù)睦Ь?,它既是一種風險投資,亦是一種浪漫主義。而正是因為身處這種自找的困境,這些孩子才更容易鍛煉出堅韌的心性與脫困的智慧,而一 旦克服了考驗,他們則會愈發(fā)無所畏懼地去做更大的夢,而非低頭去拾掇眼下的三兩得失。 所以說,并不是習慣于 “即時滿足〞的孩子更差勁而是愿意接受 “延遲滿足”的孩子在逆境與挫折下更具≤詩情畫意”,這不僅意味著格局的大小,也同樣詮釋著信仰的有無。#得與失 #夢想 #糖果效應 #滿足 #浪漫 #情侶 #愛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