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第十四章開頭部分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薄按巳摺睘楹巍安豢芍略憽保肯瓤垂湃说淖⒔猓?/p> 河上公章句:“'視之不見名曰夷’,無色曰夷。言一無采色,不可得視而見之。'聽之不聞名曰?!?,無聲曰希。言一無音聲,不可得聽而聞之。'搏之不得名曰微’,無形曰微。言一無形體,不可搏持而得之。'此三者不可致詰’,三者,謂夷、希、微也。不可致詰者,夫無色、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dāng)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詰問而得之也。'故混而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而為一?!彼f“不可致詰”的原因是“無色、無聲、無形”,得到就行,不問來路。 王弼注:“無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體不知為名,故不可致詰,混而為一也。”沒說清楚為什么不可致詰。看現(xiàn)代名人的解釋: 余秋雨翻譯:“看它看不見,叫'夷’;聽它聽不見,叫'?!?;摸它摸不著,叫'微’。這三方面,都混而為一,無可追究?!保ㄓ嗲镉辏骸独献油ㄡ尅繁本┞?lián)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47頁。)他說“不可致詰”是因為“這三方面,都混而為一,無可追究?!?/p> 陳鼓應(yīng)引述:“這些都是形容道為我們感官所無從認(rèn)識的,它超越了人類一切感覺知覺的作用。難怪老子會說它不可思議('不可致詰’)?!保惞膽?yīng):《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wù)印書館,2016年,第128頁。)他的解釋比較合理。 劉笑敢說:“'三者’當(dāng)指'夷’、'?!?微’,都是感官無法把握的特點,因此,是'不可致詰’,即無法究根問底。”(劉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6年,第185頁。)說得有理。 “視之不見,名曰夷”。視而不見,為什么叫做“夷”呢?夷,主要是平坦的意思。平坦開闊,一望無際,也就“視而不見”了。視而不見可引申為無色。 “聽之不聞,名曰?!薄B犞宦?,為什么叫做“?!??希,主要是希少,希罕,希望的意思。在這里應(yīng)該是希罕,意為聽不到任何聲音,亦即無聲。 “搏之不得,名曰微”。這句好理解。搏,主要是搏斗、搏動之意,也還有捕捉、觸摸的意思。微,就是輕微,細(xì)微,微微。細(xì)微的東西就像空氣,怎么能捕足得到呢?所以是無形。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無色,無聲又無形的東西沒有必要去深究它,而且它們原本就是混為一體的東西,也就是“道”。道“不可致詰”?!爸隆保鉃榧?xì)致、周密、精微;“詰”,讀jié?!墩f文》:“詰,問也?!北玖x是詢問、追問的意思?!爸略憽本褪遣灰^分追問,不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道”是說不清、道不白的一個東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