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境界很重要,保持一顆冷靜之心更重要!在知識老人面前,如果沒有認真恭敬的心態(tài),沒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精神,只是心浮氣躁,淺嘗輒止,就想一夜成名,沽名釣譽,只能是弄巧成拙,給后人留下笑柄…… ![]() 讀書是能提高人的境界的,這個境界就是心態(tài)比較冷靜。因為讀書是做人做事的基礎(chǔ),更是求知做學問的基石,只有做個好人,并能堅持做好事,才能懂得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也只有做到勤讀書,人品好,肯鉆研,才能做出真正的學問來。 在讀書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最應該做到的是凝神聚力,全神貫注,這樣才能不為外界所干擾和誘惑,吃透書中的精華,達到學以致用,厚積薄發(fā)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最為關(guān)鍵的就是“冷靜”二字。 ![]() 我們常說,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做到態(tài)度端正,嚴肅認真,這其實就包含了“冷靜”的意思。在這一點上,我倒是認為古人比今人要做得好。因為古人要想做個真正的讀書人是很難的,從小啟蒙就要熟讀背誦《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弟子規(guī)》《朱伯廬治家格言》《神童詩》,然后是讀諸子百家四書五經(jīng),接著讀二十四史,這一路讀下來,沒有個好記性,沒有死鉆硬磨的鉆研精神是學不會的。所謂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在我看來,那是對讀書的一種要求和態(tài)度,并不就是對讀書人的嘲弄,可惜的是好多人都曲解了。 ![]() 試想,一個小小的孩子,要讀那么多深奧晦澀的賢書之書,如果兩耳只聞窗外事,能做到一心一意讀得進去嗎?那可不是在引導孩童們讀童話書、漫畫書,也不是在讀小說傳奇,就是大人們讀的時間長了,也會頭腦發(fā)漲,兩眼昏花。所以,朱熹強調(diào)讀書必須“居敬”,即態(tài)度恭敬。這就已經(jīng)在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讀書必須做到冷靜思考,精神專一。他還強調(diào)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弊x書能讀到這樣的程度,也確實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了,這個時候,看問題才能看得深刻。清人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里說:“茍道德無愧于圣賢,雖王侯擁彗不能榮,雖婿糜版筑不能辱??少F者在我,則在外者不足計耳。” 意思是說,如果德行無愧于圣賢,那么即使是王侯親自掃地迎接自己,也不認為增添了榮耀;即使是自己像罪犯一樣以土壘墻做苦力,也算不得恥辱。最可貴的東西是自己怎樣,外在的東西根本不足以增加榮耀。你看,這是何等的認識和高度 ![]() 你可以想象到,在這樣的訓誡之下,古人在讀書的過程中,由于從小背誦經(jīng)典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身上就有了一定的文人氣質(zhì)。遇事冷靜不會口出狂言,遇人沉穩(wěn)不會蠻橫無理,我們看到的,就是待人彬彬有禮,做事忍讓為懷。有人說,有知識的人,一般都心高氣傲,其實,是他認為自己問心無愧,何必低三下四,委曲求全?這正是讀書人的可貴之處! 謙謙君子的儒雅風度,真不是誰都能想有就有的!那是儒家經(jīng)典長期浸潤的結(jié)果,君子與小人,孰高孰低,自然也就見分曉了。當然了,酸秀才書生也還是有的,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但是那些才高八斗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呀。不信你翻開全唐詩看看,里面是進士頭銜的有多少!就是那些七品縣官,哪一個不是飽學之士?胸無點墨的人能做到冷靜從事嗎?你讓張飛、李逵去為官一任去,不給你搗砸了攤子才怪哩! ![]() 話題再回到當今,所謂的書生意氣,那不過僅僅是讀書的第一個層次。讀了幾本書,剛剛走出校門,不知天高地厚,好像不去指揮地球轉(zhuǎn)動就會屈才似的,其實,差遠哩!當碰了幾次釘子以后,才恍然大悟,啊喲,原來差得還遠哩嘛!這個時候,返回去再讀書,才能真正明白,沒有一顆虔誠之心,哪能好好讀書啊!說到底,還是要有一個冷靜的心態(tài)! ![]() 黃庭堅曾對外甥說:“讀書先靜室焚香,令心意不馳走,則言不會理。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備之?!?民國才女林徽因,每次在夜晚寫詩時,都會沐浴焚香,一盞茶,一把琴,一本線裝書陪伴于她,那是何等的莊重嚴肅典雅。在這樣的書香世界里,她的心應該是平靜如水,一念放下,萬般皆在,詩詞曲賦不從心靈里涌出都很難。這該是怎樣的境界呀! 你再看看生活在當下的一些為官之人,盡管學歷高,但是,三觀扭曲,為了所謂的政績,拍腦袋、拍胸脯、拍屁股,最后載了跟頭的不也是有的嗎?可見,冷靜對于讀書和讀書之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 古往今來的成功者,都是有毅力有恒心的人。在書本面前,他們永遠都是虛心好學的小學生。一個刻苦鉆研,一個冷靜思考,這就是他們的成功秘訣??此坪唵?,做起來卻太難。如今的大學生、每年畢業(yè)走向社會的像過江鯽魚,就是碩士生、博士生也內(nèi)卷得夠厲害了。但是不客氣地講,能夠坐下來不受手機誘惑的有多少?能夠把知識真正吃透的有多少?連堂堂的上海交通大學在官微,發(fā)布的《我們的抗疫手記校友篇》都寫得是“全校師生沆瀣一氣,團結(jié)向前……”至于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的時候,有人把“鴻鵠之志”念成“鴻浩之志”,不能說絕后,但也稱得上是空前了吧?筆者絕不是吹毛求疵,但也為之深感臉紅。 ![]() 我敢肯定地說,每年高考,那些成功上榜,進入自己心儀學校的學子們,都是年少老成、不玩手機、心無旁騖、孜孜不倦的優(yōu)秀學生!即使是那些考公上岸的孩子們,又有哪一個不是脫皮掉肉才換得苦盡甘來?所以,一個人的境界很重要,保持一顆冷靜之心更重要!在知識老人面前,如果沒有認真恭敬的心態(tài),沒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精神,只是心浮氣躁,淺嘗輒止,就想一夜成名,沽名釣譽,只能是弄巧成拙,給后人留下笑柄…… ![]() ![]() (圖網(wǎng)侵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