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優(yōu)質(zhì)科學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 中國是一個講究“入土為安”的國家,即使是身死異鄉(xiāng)也要在臨死前囑咐身邊人將自己帶回家埋葬,所以土葬一直是最被認可的喪葬方式。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現(xiàn)在,由于土地資源緊缺等因素,政府下令用火葬代替土葬以解放土地資源,在社會大背景的驅(qū)使下,已經(jīng)很少見到新立的墳?zāi)沽?。但是,自古以來就時興的土葬,中國這么多人代代更替,為什么如今卻沒感覺到有那么多墳?zāi)鼓兀?/div> 廢棄的墳?zāi)苟嫉侥睦锶チ耍?/div> 我國的領(lǐng)土版圖是從清朝奠定下的,而在清朝之前我國的領(lǐng)土范圍一直隨著王朝的更迭變化著。但無論是哪個朝代,發(fā)生變化的都是統(tǒng)治階層,平民的生活除去戰(zhàn)亂以外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 因此,如果是一個大家族,那么只要戰(zhàn)亂波及不到自家,基本上家族都是有固定地址的祖墳的,這種在祭奠的時候也較為方便,因為自己逝去的長輩都安息在同一個地方。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古代的戰(zhàn)亂就像家常便飯一樣,按照我國古代戰(zhàn)爭的歷史規(guī)律,一般每隔300年就可能經(jīng)歷一次大型的戰(zhàn)亂,而亂世就是人口快速衰減的最直接手段,亂世過后人口就會降到一個較低的數(shù)量。即便是安穩(wěn)了百來年,沉重的賦稅也讓平民的死亡率上升。 有余錢的家庭在親人死去后還能為其置辦一口棺材,而連下頓都不確定的勞苦人家就只能卷一席涼席或者布料,心酸地將其放到亂葬崗或者簡易的土坑里。在這種前提條件下,即便是后世子孫成才了,也無法找到祭奠的地方。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我們都習慣土葬——將逝者放入棺材中后,再將棺材埋入特地選定的土地里,棺材在入土后用開挖墓穴時的泥土將其蓋住,堆成一個土堆,墳前再用石頭壘成一個墳頭,墳頭的前面就是專門供燒紙上香的后輩跪著使用的拜臺。 但是,這種配置基本上只有達官顯貴才能做到,一般的人家要么直接用東西將逝者裹住埋成土堆后豎個木碑,以保持墳?zāi)沟耐庥^形象;要么就是堆到堆放尸體的地方,也就是上述提到的所謂的亂葬崗。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我們在大寒或者清明時節(jié)都會去給逝去的親人掃墓,一方面清除墳?zāi)股厦娴碾s草、藤蔓和幼樹,一方面是看看墳?zāi)股厦媸欠裼锌涌油萃荩绻芯陀媚嗤翆⑵涮钛a,既能堵塞鼠洞,也能避免雨水進入棺材,加劇木材和尸體的腐爛速度,最終形成塌陷。 “墓不出五服,碑不過三代”,也就是說,即便是像達官顯貴那樣的人家,在古代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下,墳?zāi)挂膊灰欢軌虮4娴孟聛恚幢闶翘舆^了戰(zhàn)亂,三代之后的子孫也不一定記得住這些年代久遠的長輩墳?zāi)顾诘亍?/div>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而一代代子孫的遺忘,使得墳?zāi)归L久性地沒人清理、維修、加固,在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風吹日曬下,墳?zāi)股厦娴耐翆訒驗樗亮魇Ф鹉杲档停瑫r間長了墳?zāi)咕蜁?/div> 再加上大部分棺材里面都會有土蜂、老鼠和其他野生動物,在各種動物、微生物的破壞下,這些年代悠久的墳?zāi)棺疃?50年,終將歸于自然,恢復(fù)原有地貌,與塵土一體后就再也沒有痕跡了。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墳?zāi)沟膲勖卸嚅L? 在古代,土地的使用權(quán)大多是不受限的。 如果是在鄉(xiāng)鎮(zhèn)這類聚集人數(shù)多的地方,每一塊地的劃分倒是十分嚴謹,在官府的統(tǒng)籌規(guī)劃下土地都會有對應(yīng)的持有者; 如果遠離鬧市的偏遠山區(qū)的人家,他們的土地雖然是按照最初來到這里定居的先輩劃分的,但是離家較遠的土地則不在劃分的范圍內(nèi)。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將墳?zāi)拱仓迷谶h離人煙的土地,只要這塊土地一直沒有被人開墾、征用,那么墳?zāi)箤恢贝嬖凇?/div>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當然,就像上述所說的,如果后代對那些逝去數(shù)百年的祖輩沒有記憶了,那么這些墳?zāi)辜幢闶菦]有人為的外力破壞,在動物和風吹日曬的作用下也會慢慢腐化并最終消逝。 雖然古代的墳?zāi)共幌弈晗?,但這個規(guī)則,在土地資源緊缺的現(xiàn)代卻不適用了。 在農(nóng)村,還沒限制土葬時村民大多是將逝去的親人埋在自家風水好的地里;而推行火葬后,各個村基本上都修建了用來存放骨灰的公共墓地。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而在城市,無論是之前的土葬還是現(xiàn)在的火葬,都是將逝去的人安置在公共墓地里。墓地雖然沒有房子占用的土地面積那么多,但是也還是占用了部分土地資源,因此,為了更好地管理土地資源、實現(xiàn)資源的合理化調(diào)配,國家將墓地像房屋一樣也設(shè)置了使用年限。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墓地的使用期限是根據(jù)其所占用的土地的性質(zhì)和使用年限有關(guān),土地的使用年限一般為50年,有的為70年,市面上講的墓地的20年并不是指它的使用年限,而是指20年之后到期的家屬需要繳納下一個20年的護墓費。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塊墓地的壽命和它所占土地的使用年限一致,我們只需每隔20年繳納一次護墓費即可。但是我國現(xiàn)有的殯葬管理條例中并沒有關(guān)于墓地到期后是否能夠通過續(xù)費來延續(xù)使用、續(xù)費標準是多少的規(guī)定,所以各個地方都是按照當?shù)氐膶嶋H情況來靈活處理。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其中大多數(shù)地方在等待國家出臺相關(guān)文件的同時都是先讓到期者續(xù)交墓地管理費,少部分地方推薦民眾采用樹葬和海葬、重新購買墓位以及將骨灰移入骨灰堂的方法,但是大家對除去土葬的喪葬方式接受度都不高。 歷史上,中國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為什么沒感覺有那么多墳?zāi)梗?/div> 我國相關(guān)部門關(guān)于墓地有效期到了之后該如何處理的情況還沒有出臺相關(guān)的法律法規(guī),如何讓群眾在墓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后,能夠?qū)さ们袑嵖尚械牟僮鞣桨?,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土地資源如此緊缺的前提下,你支持火葬或者新型的樹葬和海葬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