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320.鹽湯探吐方詳解研討

 學中醫(yī)書館 2022-06-26 發(fā)布于山東

320.鹽湯探吐方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藥方精選網(wǎng)》和多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鹽湯探吐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
[功用] 開關催吐。
[主治]
 1.中風閉證 痰涎壅盛,喉中痰聲漉漉,氣閉不通,心神瞀悶,四肢不收,或倒 仆不省,或口角似歪,脈象滑實有力。
 2。喉痹       
組成;食鹽(若干)  水2000克 
加減;
1.食厥可加姜汁,以其辛辣之性,豁痰通神;
2.干霍亂可加姜汁、童便,以祛痰降火;
3.癃閉可加防風以助肺氣宣發(fā),進而通利水道。
 鹽湯探吐方
    (《金匱要略》)    .
    [異名]  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11)、獨圣散(《世醫(yī)得效方》卷6)、鹽湯探
吐法(《醫(yī)方考》卷4)、燒鹽探吐法(《醫(yī)方集解.涌吐之劑》)。
    [組成]  鹽一升(30g)  水三升(600m1)
    [用法]  上二味,煮令鹽消,熱飲一升(200m1),刺口,令吐宿食使盡,不吐更
服,吐迄復飲,三吐乃止(現(xiàn)代用法:用開水調成飽和鹽湯,每服2—3碗,服后用潔
凈翎毛或手指探喉助吐)。
    [功用]  涌吐宿食。
    [主治]
    1.宿食停滯上脘,脘腹痛連胸膈,痞悶不通。
    2。干霍亂,脘腹脹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
    3.誤食毒物,毒物尚停留在胃中者。
    [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為宿食、穢濁、毒物所致,病在上脘。因宿食停滯不
化,或感受穢濁之氣,使氣機升降受阻,上下不得宣通,或毒物尚在胃中,故見脘腹脹
痛,吐瀉不得諸癥。
    [配伍意義]  本方為宿食、毒物停滯上脘,或穢濁之氣中阻,氣機不利之證而設。
根據(j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高者,引而越之”和《素問.至真要大論》“咸味涌泄為
陰”的治療原則,采用吐法,因勢利導,引邪外出。食鹽味咸涌泄,單用即可“令人
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卷2),用其制成極咸的飽和溶液,藉其極咸之味激起嘔吐,使宿
食、毒物等隨吐而出,則氣機得以通暢,脹痛可止。
    因本方涌吐之力較緩,服后須探喉助吐,故以“鹽湯探吐方”命名。
    [類方比較]  本方及瓜蒂散、救急稀涎散均屬涌吐劑,瓜蒂散善于涌吐痰食,涌吐
作用較強,且瓜蒂苦寒有毒,以體質壯實者方為適宜;救急稀涎散側重于通竅開關,涌
吐之力較弱,只是微微令涎出,具有稀涎的作用;鹽湯探吐方涌吐之力雖不及瓜蒂散,
但取材方便,藥性平和,使用便利,故較瓜蒂散常用。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為涌吐宿食、毒物及干霍亂之良方。臨床以脘腹脹痛不舒,欲
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食厥可加姜汁,以其辛辣之性,豁痰通神;干霍亂可加姜汁、童便,
以祛痰降火;癃閉可加防風以助肺氣宣發(fā),進而通利水道
    3.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暴食暴飲所致的急性胃擴張、食物中毒早期,以及食厥、氣厥、
干霍亂、癃閉等證。
    [源流發(fā)展]  本方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在《金匱要略.果實菜谷禁忌并治第二
十五》載:“治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治之方。鹽一升,水三升,上二味,煮令
鹽消,分三服,當吐出食,便瘥。”用鹽湯涌吐,歷史悠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卷2有“大
鹽,令人吐”的記載;春秋時,“扁鵲治忤有救卒符并服鹽湯法”(《肘后方》卷1)。仲
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傷寒雜病論》),將其繼承發(fā)揚,配制成方。本方原無方
名,方名始見于《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u,當代習稱為鹽湯探吐方(《中醫(yī)方劑學講
義》,南京中醫(yī)學院方劑教研室主編)。
    由于本方取材容易,配制簡單,取效迅速,故常用作救急之方,歷代常用不衰。如
《肘后方》用治卒得鬼擊、卒魘寐不寤、卒心痛、卒腹痛、中風腹中切痛,以及霍亂心
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等證,《備急千金要方》卷25用治卒忤等。宋.陳言對本
方極為贊賞,說:“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
病,即先用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n)。陳氏用本方配合“刺口”探吐,使其涌
吐作用更加迅捷,“鹽湯探吐方”自此名符其實。本方至今仍為較常用的催吐方之一。
    [疑難闡釋]  關于本方出處和來源  《備急千金要方》卷25和《金匱要略.果實菜
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均載本方。《備急千金要方》為唐代孫思邈所撰,《金匱要略》為
《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為東漢末年張仲景所撰。由于仲景原著早已散佚,宋代在
殘簡蠹遺中重新發(fā)現(xiàn),雖經(jīng)林憶等校正,但其中殘缺錯誤之處仍多,歷代注家都認為原
本只有22篇,“雜療方第二十三”至“果實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最后3篇,系后人
增注,不是仲景原文。由于《金匱要略》早于《備急千金要方》,目前又難以確定《金
匱要略》最后3篇是否系后人增人,于何時增人,故本方的出處暫定為《金匱要略》。
    《肘后方》卷1載:“扁鵲治忤有救卒符并服鹽湯法,恐非庸世所能,故不載?!薄秱?br>急千金要方》卷25載:“治卒忤方,鹽八合,以水三升,煮一升半,分二服,得吐即
愈?!苯Y合《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卷2“大鹽,令人吐”的記載分析,最早使用鹽湯涌吐的可
能是扁鵲。    。
    [方論選錄]    .
    1.吳昆:“木,肝木也,有垂枝布葉之象,喜條達而惡抑郁。若膈間有停痰宿食,
抑其肝氣,不得上達,則肝木自實,兩脅大痛;脈來代者,痛盛而脈止也。得吐則生,
不吐則死,故主鹽湯探吐。鹽取潤下,吐取肝木之宣暢而已。  《經(jīng)》曰:木郁則達之,
此之謂也?!?《醫(yī)方考》卷4)
    2。汪昂:“食填太陰,抑遏肝膽之氣不得上升,兩實相搏,故痛連胸膈;陽氣不舒,
故手足逆冷;下焦宣絕,故尺脈不至。咸潤下而軟堅,能破積聚,又能宣涌,使不化之
食,從上而出,則塞者通矣,亦木郁達之也?!?《醫(yī)方集解。涌吐之劑》)
    3.冉先德:“霍亂一病,以上吐下瀉為主要特征,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與上
吐下瀉水濕偏盛者異,故曰:干霍亂。此由宿食中阻,氣機不利,所以胸腹脹痛,上下
不通,用本方吐之,使宿食從上而出,則塞者可通,脹痛自止。宿食停滯不消者,亦吐
瀉不得,也適用本方,異病同治?!?《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
    4.上海中醫(yī)學院中藥系方劑學、中藥學教研組:“方用食鹽一味泡飲,取其極咸之
味,刺激引起嘔吐,前人謂'咸能下氣,過咸則引涎水聚于膈上,涌吐以泄之也’。對
暴傷飲食,或誤食毒物,用此吐之,取材方便,又有捷效,.確是一種好方法?!?《中方劑臨床手冊》)
    5.湖北中醫(yī)學院方劑教研室:“本方以食鹽一味調濃湯探吐,是取其極咸之味,以
激起嘔吐。蓋味咸則能潤下軟堅,既能破積聚,又能宣涌,使不化之食,從上而出。故
《本經(jīng)》食鹽條下有'令人吐,之語。本方性極平和,為涌吐宿食及治療干霍亂的常用
方。故不拘體質之強弱,皆可用之。同時,對飽食填胃而致的食厥,肝氣郁極面致的氣
厥,有時亦可采用此方,以得吐則氣機通暢,陰陽調和,厥逆自復?!?《古今名方發(fā)微》)
    [評議]  本方作為涌吐劑使用,歷史久遠,盡管食鹽味咸能“潤下而軟堅,能破積
聚,又能宣涌”(《醫(yī)方集解》),但本方主要取其涌吐作用。注家對本方涌吐痰食的作用
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吳氏、汪氏認為:“吐取肝木之宣暢”,“亦木郁達之”;湖北中醫(yī)學
院方劑教研室認為:“得吐則氣機通暢,陰陽調和”,都指出其調理氣機的作用,宜合而
參之。對本方的適應證,注家所論各有側重,湖北中醫(yī)學院方劑教研室則作了比較全面的總結,臨床可資參照。
    [驗案舉例]    ,
    1.急性胃擴張  《中醫(yī)雜志》(1987,11:18)l某男,29歲,農(nóng)民,1983年4月12
日診。因腹脹、腹痛、欲吐求治。追問病史,自述平時身體健康,飯量大,1小時前與
人打賭吃了2斤饅頭、2斤紅薯(未全吃完),即感到胃脹得難受而認輸?,F(xiàn)自覺上腹
脹滿疼痛,暖氣惡心,欲吐但吐不出。檢視患者,痛苦焦急,腹脹如鼓,全腹有輕度壓
痛,按之有水蕩聲,不能彎腰,呼吸稍淺而短促,苔白微厚,脈滑小數(shù)。診斷為急性胃
擴張,立即施用吐法,以食鹽30g,炒黃煎湯300ml,服lOOml后探吐,遂吐出大量酸
腐食物,5分鐘后,又服lOOml,再探吐,如此3次,基本將胃內食物吐凈,腹脹大減,
隨即輸入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ml調理,繼服保和丸2劑痊愈。
    2.停食感寒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9:一侍婢停食腹痛,先用消導藥略加發(fā)散,一劑
而痛未減,因用炒鹽湯服二碗,吐之,其痛減半,又用發(fā)散為主加消導,一劑其痛立止。
    按語:患者停食感寒,兩用消散之劑而結果不同。首用不效,因消導不足以速除食
積,發(fā)散則又因宿食阻滯氣機而難以宣散;吐后再用而得效,因食已去八九,氣機通
暢,則事半功倍。
    3。食厥
    (1)《名醫(yī)類案》卷1:王節(jié)齋治一壯年人,忽得暴疾如中風,口不能言,目不識
人,四肢不舉,急投蘇合香丸,不效。王偶過,聞之,因詢其由,曰:適方陪客飲食后
忽得此癥。遂教以煎生姜淡鹽湯,多飲探吐之,吐出飲食數(shù)碗而愈。
    (2)《回春錄新詮》:丁酉中秋夜,牙行張鑒錄,年逾花甲,猝仆于地。急延孟英,
脈之弦滑而大,曰:痰、氣、食相并而逆于上也。先以烏梅擦開牙關,橫一竹箸于口,
灌以淡鹽姜湯,隨以鵝翎探之,太息一聲而蘇,次與調氣和中而愈。
    (3)《續(xù)名醫(yī)類案》卷2:陸?zhàn)B愚治許省南忽得暴疾,如中風狀,口不能言,目不
識人,四肢不舉,服蘇合牛黃丸不效;或與小續(xù)命湯,反增喘急,壯熱,手足厥逆;或
以六脈沉微,擬用附子理中湯。診之兩寸似有似無,兩關尺難以求索,此由氣壅逆而
然,非不足而欲脫也;按其胸即眉為之皺,按其腹即體為之舉。詢其由,因日間煩冗無
暇吃飯,至晚陪客畢即病發(fā)。曰:饑極過飽,此食中也。昏憒不語,脈伏,皆飲食填塞
清道所致;四肢不舉,  《經(jīng)》謂:土太過之病也。初時一吐即已,今已三日,上、中、
下俱受病,當吐、下、消導并行,以分殺其勢。乃先以生姜淡鹽湯探之,涌痰涎湯水數(shù)
碗。少頃,神思少清,診之寸關逼逼而來,又以棱、莪、檳、枳、橘、曲、木香、白豆
蔻仁、萊菔子,煎送潤字丸五錢,下三四行,勢大減。再診關尺俱見,且沉實有力,第
胸腹按之猶痛,再以前方煎送潤字丸二錢。四日后方與稀粥,改用二陳少佐歸、芍以養(yǎng)
榮血,參、術以扶胃氣,木香、豆仁以寬其未盡之痞,旬日而安。
    按語:案(1)一(3)均因食積為患,案(1)癥輕,一吐即愈;案(2)為兼有
痰、氣上逆,故吐后予調氣和中;案(3)停食后已3日,上、中、下俱病,故吐、下、
消導次第而行,終以健脾化濕為主收功。對飽食填胃而致的食厥,本方可通過涌吐宿
食,使氣機宣暢,厥逆得復。應予指出的是,食厥盡管有卒病昏仆,四肢不舉,狀如中
風,但其發(fā)病和暴食有關,一旦蘇醒,無偏癱等后遺癥,臨床須與中風鑒別。
    4.呃逆不止  《山西中醫(yī)》(1991,6:9):某男,12歲,1986年6月17日診?;?br>兒突發(fā)呃逆l天,連連作聲,無有休止,呃聲響亮,聞有食臭,煩渴喜飲。診見面部紅
赤,呃聲不止,胸脘痞硬不舒,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shù)。取鹽湯探吐方。
令服極咸熱鹽湯一碗,并以筷探其喉,旋即吐出黃綠水、未消化糯米等物,頓覺胸寬胃
舒,呃聲亦止,更無復發(fā)。
  。按:呃逆不止,通常予降逆止呃治之。然本案為食積化熱,致胃氣上沖所致,用本
方涌吐宿食,通因通用,實為治本之策。
    5.邪祟  《格致余論》:外弟發(fā)一日醉飽后,亂言、妄語、妄見。詢之系伊亡兄附
體,言生前事甚的。乃叔在邊叱之,曰:非邪,食腥與酒太過,痰所為耳。灌鹽湯一大
碗,吐痰一二升,汗因大作,困睡一宵而安。
    按語:《格致余論.虛病痰病有似邪祟論》言:“痰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
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币员痉酵鲁鎏凳?,則氣機升降復常,神明得
主,邪祟自除。
    6.干霍亂  《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6:273):某男,25歲。其人身體一般,秋收
時突感上腹疼難忍,回家后腹疼陣陣加劇,惡心欲吐而不能出,脈沉弦,舌淡苔微白。
此由過勞中氣疲憊,又適遇穢濁之氣,證屬于霍亂,急需吐之。即用食鹽30g,搗碎炒、
焦,以白開水約1000ml溶化,用2大碗交替互倒使冷急服。服后惡心加劇,即用雞毛
翎探吐,吐出未消化的殘食惡物若干,癥狀隨之大減而安。
    按語:《問齋醫(yī)案》卷2言:“干霍亂本是危疴,昔柳子厚病此,服炒鹽、童便而
愈?!北痉街委煾苫魜y吐瀉不得者,加用姜汁、童便則效果更佳。
    7.喜笑不止  《儒門事親》卷6:戴人路經(jīng)古毫,逢一婦,病喜笑不止已半年矣。
眾醫(yī)治者,皆無藥術矣,求治于戴人。戴人曰:此易治也。以滄鹽成塊者二兩,用火燒
令通赤,放冷研細,以河水一大碗,同煎至三五沸,放溫分三次啜之,以釵探于咽中,
吐出熱痰五升。次服大劑黃連解毒湯,不數(shù)日而笑定矣。
    按語:心藏神,神有余則笑不休。神有余者,為心火痰熱并皆為患,用濃鹽湯探
吐,寓咸寒清熱于涌吐痰涎之中,使火隨痰而出,則病可愈。
    8.瘰疬  《儒門事親》卷6:一婦人病瘰疬,延及胸臆,皆成大瘡,相連無好皮肉,
求戴人療之。戴人曰:火淫所勝,治以咸寒::命以滄鹽吐之。一吐而著痂,次用涼膈
散、解毒湯等劑,皮肉乃復如初。
    按語:瘰疬本屬痰濕,今釀成大瘡,當責之痰郁化火,因病在上焦,故以咸寒之滄
鹽涌吐。本案與案7病雖不同,而治法相同,均用鹽湯探吐以清熱祛痰。
    9:不食五谷  《皇漢醫(yī)學叢書。生生堂治驗》卷上:上立賣室街西小泉源五之妹,
十七歲,特食果實,、不近五谷者月余,皆以為妊娠,計之先生。先生診之,切其腹脅
滿,心下悸,其余百舉無異,恒曰非妊也,’食鹽三匕,以溫湯吞之,忽涌粘痰升余,其夜既就晡飯云。
    按語:心下有伏痰留飲,脾胃運化受阻,故腹脅滿,心下悸,不食五谷。吐后痰飲
得出,則脾胃無礙,而飲食復常0
    10。噎膈  《皇漢醫(yī)學叢書。生生堂治驗》卷上:伏見農(nóng)人利兵衛(wèi),年五十,患噎
膈,諸治無寸效。先生診之,脈澀,按之有力,其心下至臍上堅如石,身憊顏色黧黑。
先生叮嚀之曰:是非醫(yī)藥之所能濟,有一術于此,每旦食前,食鹽二三匕,以新汲水送
下。乃應,嘔出粘膠者。其人固信先生,故守其法如教,累月不懈。數(shù)月來謝曰:自初
奉教,不數(shù)日,食既得下,其身體壯實。    、
    按語:噎膈為內科四大癥之一,治療棘手。食鹽能潤下軟堅,能破積聚,用鹽湯探
吐,寓軟堅破積于涌吐痰涎之中。吐法反應劇烈,人多畏之,今以鹽湯令吐,每日早飯
前一次,得吐便止,峻法緩用,累月不懈,竟使病愈??梢姺讲辉诖笮。F在對證;法
難分高下,妙在善用。
    11.癃閉  《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11、12:546):某女,38歲,農(nóng)民,工卵0年冬
診。因喪子迎風悲泣,遂感尿閉不通,下腹脹滿難受,用針灸、按摩以及中西藥均無效
應。惟賴導尿,病延1周,脈弦而滑,舌苔薄白膩。囑拔除導管,待下腹(膀胱區(qū))急
脹之時,即煎服青鹽15g、防風6go藥后涌吐甚劇,而小便亦隨之而通。
    按語:肺位在上,主宣發(fā)肅降,為水之上源。膀胱在下,藏津液,氣化乃出。肺因
悲傷失其宣降之能,故致膀胱難啟而成尿閉。吐法可開上宣肺,助膀胱氣化,水道通
利。誠如吳昆所言:“上竅通,則下竅自利。此用吐之意也”(《醫(yī)方考》卷4)。
    [臨床報道]  梭子蟹中毒  以食鹽15g,加水至800ml,溫服催吐,治療食梭子蟹
中毒40例,吐后病情好轉,在1—1.5天內康復川。
    參考文獻
1.胡泉林.吐法古今談.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4,(8):35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