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TI性格分析:https://www./ch/istj-%E4%BA%BA%E6%A0%BC

MBTI介紹
在人格類型學中,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英語: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是一種內省的自我報告問卷,表明人們在如何看待世界和做出決定方面存在不同的心理偏好。[1][2][3] 該測試嘗試分配四個類別:內向(Introversion)或外向(Extroversion)、實感(Sensing)或直覺(Intuition)、思考(Thinking)或情感(Feeling)、判斷(Judging)或感知(Perceiving)。取各類別的首字母來組成測試結果之類別名稱,如“INFJ”或“ENFP”。[4][5]
大多支持 MBTI 有效性的研究,是由邁爾斯-布里格斯基金會(英語:Myers-Briggs Foundation)所運營之心理類型應用中心(英語: Center for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Type)所進行,并發(fā)表在該中心之期刊《心理類型雜志》(英語原名: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Type)上;MBTI 因而被提出獨立性、偏見及利益沖突等疑問。[6]
雖然 MBTI 類似于一些心理學理論,但它被批評為偽科學[7],并沒有在有關學術研究領域獲廣泛承認。[8] 該指標顯示出重大的科學(心理統(tǒng)計學)缺陷,主要包括:
MBTI 中使用的四個量表,與五大性格特質之中的四個有一定的相關性,后者更為不同領域普遍接受。[14]
MBTI 最早發(fā)表于約1944年,其理論基礎來自卡爾·榮格的“人格類型”觀點等。[15]
“外向(E)”與“內向(I)”編輯
泛指一個人發(fā)泄及獲得心靈能量的方向。[18]
外向型(Extroversion)編輯
外向型會偏向從與外部事物的交流促進心靈能量的流動。
一些典型的外向型描述如下:
- 我是“友善”、“喜歡親近人”的人。
- 我喜歡群體 (或是在群體活動、喧囂的環(huán)境中感到更自在)。
- 我喜歡跟群體一起完成工作。
- 我結識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
- 在思索應否行動之前已經(jīng)付諸實行。
- 開始一些新計劃、創(chuàng)作時會忽略停下思索開展新計劃個中理由的過程。
內向型(Introversion)編輯
內向型會偏向從自身思索、內省的過程促進心靈能量的流動。
一些典型的內向型描述如下:
- 我是“深思熟慮”、“有保留”的人。
- 我喜歡獨處 (或是在獨處的環(huán)境感到更自在)。
- 我喜歡獨立完成事情。
- 我偏向喜歡只有幾位深交的好友。
- 我會用很多時間思索而未有瞬即付諸行動。
- 我有時會忽略外間世界的實際情況是否與自己透過思索得出的想法相符。
“實感(S)”與“直覺(N)”編輯
泛指人們認識世界、處理資訊的方法。[19]
實感型(Sensing)編輯
實感型喜歡著眼于當前事物,慣于先使用五感來感受世界。
一些關于實感型的描述如下:
- 我透過記住一系列的畫面、觸感等等來記住事情。
- 我會透過認清事實明白問題所在去解決問題。
- 我是務實的人并會找尋事物的重點。
- 我會先收集事實,然后才看大局。
- 我相信經(jīng)驗,不太相信文字、符號的意思。
- 有時我會太著眼于事實,包括當下及過去已知的經(jīng)驗,因而錯過發(fā)現(xiàn)新的可能性。
直覺型(Intuition)編輯
直覺型則著眼未來,著重可能性及預感,從潛意識及事物間的關聯(lián)來理解世界。
一些關于直覺型的描述如下:
- 我透過文字理解事物的意義并記住它。
- 我利用想像出不同的靈感和可能性去解決問題。
- 我較有興趣去做有新鮮感、與別不同的事。
- 我喜歡先看大局,然后才去找尋細節(jié)。
- 比起實際經(jīng)驗,我更相信比喻、符號及印象。
- 有時我會想像很多可能性而沒有考慮令可能性成真。
“情感(F)”與“思考(T)”編輯
情感及思考是下決定時內心掙扎所側重的方向,并配合以上的能量走向。
- 情感型(F,Feeling)比起事情的邏輯更重視于人的感受,自發(fā)性的欣賞
- 思考型(T,Thinking)比起人的感受更重視于事情的邏輯,自發(fā)性的批判
例:當你決定捐錢給一個乞丐前:
- 情感型的人會“覺得他很可憐”,所以會捐錢給他。
- 思考型的人會“懷疑他之后會否濫用捐款”,所以不會捐錢給他。
“判斷(J)”與“感知(P)”編輯
世界觀及生活模式
- 判斷型(J,Judging)傾向于以結構化的方式認識世界,井然有序及有組織的生活,而且喜歡安頓一切事物。
- 感知型(P,Perceiving)則傾向于以非結構化的方式認識世界,始終開放選擇機會,自然發(fā)生及彈性的生活。
要注意的是,判斷(Judging)并不等同決斷(Judgmental,包含主觀及沖動的意思),而感知(Perceiving)亦不解作知覺(Perceptive,指對感覺作出反應的程度)。
與認知功能的關系編輯
- 判斷型的決定方式(T/F,即型態(tài)中第三項)是外向的,會受外界所影響。判斷型傾向使用遁序漸進(左腦主導:由零碎變?yōu)檎w)的生活方式,依賴外在的規(guī)則及程序,并比較急進;其外界知覺則表現(xiàn)內向。
- 感知型的外向表現(xiàn)在其外界知覺(S/N,即型態(tài)中第二項)上。反之,其決定方式是內向的。因此形成了躍變(右腦主導:從整體到零碎)的生活方式,依賴主觀的判斷及開放的態(tài)度。
對內向型而言,外界知覺是次要的認知功能,亦正是內向的解釋。用INTP作引例,它以內向思考(Ti)作為主要認知功能,但它最強烈的外界知覺是外向直覺(Ne),因此它是一種理解型。〈與MBTI相似的人格理論-社會人格學中則對內向型持相反的解釋,J/P定形對該理論來說是指所有人格類型的主要認知功能。〉
性格型態(tài)編輯
| 人口分布 | | | |
|---|
| ISTJ11.6% | ISFJ13.8% | INFJ1.5% | INTJ2.1% | | ISTP5.4% | ISFP8.8% | INFP4.4% | INTP3.3% | | ESTP4.3% | ESFP8.5% | ENFP8.1% | ENTP3.2% | | ESTJ8.7% | ESFJ12.3% | ENFJ2.4% | ENTJ1.8% | | 結果是從美國人口的性格取向推算所得 | | | |
透過多個性格取向的并合,可以組成不同的性格類型,四個性格取向的組合則稱為“性格型態(tài)”??偫▉碚f,MBTI包含16種不同的性格型態(tài),當中由二至三個取向并合而成的類型各自有一個描述性名稱。此外,非正統(tǒng)的使用方法認為,每種性格與其他類型的互動關系都可以從組合間透悟出來。
完整的描述包括四個取向分別的互動方式,一般這些描述要由注冊心理學家根據(jù)眾多的面試及研究結果寫成。美國心理類型應用中心(The Center for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Type)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了這些描述的精簡版本[20]。而包括統(tǒng)計結果的深入版本則可以在MBTI手冊中找到。[21]
五大性格特質
五大性格特質(英語: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又叫「五因素模型」或「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公認比較全面的人格分析模型,通過zhihu.com/?target=https%3A//healthbigdata.wjx.cn/jq/69635824.aspx'>大五人格量表(The Big Five)進行測量。近年來,研究者們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較一致的共識,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把它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研究者通過詞匯學的方法,發(fā)現(xiàn)大約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稱之為人格的海洋,它們分別是:
- 開放性(Openness):指個體對經(jīng)驗持開放、探求的態(tài)度。
-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指個體在目標導向行為上的組織、堅持和動機。
- 外向性(Extraversion):指個體對外部世界的積極投入程度。
- 宜人性(Agreeableness):指個體在合作與社會和諧性方面的差異。
- 神經(jīng)質(Neuroticism):指個體體驗消極情緒的傾向。
經(jīng)知友建議,我把測試連接先放在這里,需要在微信環(huán)境中打開:zhihu.com/?target=https%3A//healthbigdata.wjx.cn/jq/69635824.aspx'>大五人格量表(The Big Five)。
你可以先測試完再閱讀本文,也可以讀完之后感覺有興趣再測試。
1、開放性(Openness):
開放性描述一個人的認知風格??偟膩碚f,這個維度將那些好奇的、新穎的、非傳統(tǒng)的以及有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與那些傳統(tǒng)的、無藝術興趣的、無分析能力的個體做比較。開放性的人偏愛抽象思維,興趣廣泛。封閉性的人講求實際,偏愛常規(guī),比較傳統(tǒng)和保守。開放性的人適合教授等職業(yè),封閉性的人適合警察、銷售、服務性職業(yè)等。
2、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盡責性主要描述一個人的責任心。它把可信賴的、講究的個體和懶散的、馬虎的個體作比較。同時反映個體自我控制的程度以及推遲需求滿足的能力。沖動并不一定就是壞事,有時候環(huán)境要求我們能夠快速決策。沖動的個體常被認為是快樂的、有趣的、很好的玩伴。極端謹慎的個體容易讓人覺得單調、乏味和缺少生氣。
3、外向性(Extraversion):
外向性主要表示人際互動的數(shù)量和密度、對刺激的需要以及獲得愉悅的能力。這個維度將社會性的、主動的、個人定向的個體和沉默的、嚴肅的、靦腆的、安靜的人作對比。這個方面可由兩個品質加以衡量:人際的卷入水平和活力水平。前者評估個體喜歡他人陪伴的程度,而后者反映了個體個人的節(jié)奏和活力水平。
4、宜人性(Agreeableness):
宜人性主要考察個體對其他人所持的態(tài)度,這些態(tài)度一方面包括親近人的、有同情心的、信任他人的、寬大的、心軟的,另一方面包括敵對的、憤世嫉俗的、愛擺布人的、復仇心重的、無情的。這里所說的廣義的人際定向范圍。宜人性代表了“愛”,對合作和人際和諧是否看重。宜人性高的人是善解人意的、友好的、慷慨大方的、樂于助人的,愿意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宜人性高的人對人性持樂觀的態(tài)度,相信人性本善。宜人性低的人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的利益之上。本質上,他們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因此也不樂意去幫助別人。有時候,他們對別人是非常多疑的,懷疑別人的動機。
5、神經(jīng)質(Neuroticism):
神經(jīng)質反映個體情感調節(jié)過程,反映個體體驗消極情緒的傾向和情緒不穩(wěn)定性。高神經(jīng)質個體傾向于有心理壓力,不現(xiàn)實的想法、過多的要求和沖動,更容易體驗到諸如憤怒、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他們對外界刺激反應比一般人強烈,對情緒的調節(jié)、應對能力比較差,經(jīng)常處于一種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下。并且這些人思維、決策、以及有效應對外部壓力的能力比較差。相反,神經(jīng)質維度得分低的人較少煩惱,較少情緒化,比較平靜。
大五人格之所以被廣泛應用,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它能夠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性起到很好地預測作用。
往往來說,低神經(jīng)質和高外向性的人往往活得更加自在從容,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也更不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低神經(jīng)質意味一個人情緒穩(wěn)定,容易調控自己的情緒,更不容易讓自己的大腦進入失控的狀態(tài);而高外向性的人往往更有活力,注意力指向外部世界,能夠更好地與外界互動,而不是封閉在自己大腦空間。
那么,假如你是高神經(jīng)質、內向的人,就注定是一個悲劇嗎?當然不。任何性格之所以存在到今天,都是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地方的。高神經(jīng)質的人確定是容易疑神疑鬼,而這種高敏感也是某種聰慧的特征,會對這個世界有更強的感受能力;內向的人雖然和外界相處未必足夠從容舒適,但是往往具有內在力量和自省能力。
如果說神經(jīng)質和外向性更多影響一個人內在的狀態(tài),那么盡責性、宜人性和開放性則是關系到一個人的社會功能。高盡責和高開放性的人不僅更容易擁有良好的事業(yè)發(fā)展,也更加健康長壽。宜人性則是重點影響到和人打交道的方方面面,也是高社會適應性的重要特點。
現(xiàn)在問題來了,這些性格是天生的嗎?總的來說,先天傾向性肯定是有的,但是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特別是對于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你來說,如果想要活得更好,甚至是逆天改命,從根上調整自己的性格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改進自己的個性呢?1,認識你自己;2,設置好改進的方向;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以下便是我們的大五人格測試,幫你完成改善自己性格的第一步——認識你自己。
愿你終將成長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大五人格測試鏈接:zhihu.com/?target=https%3A//healthbigdata.wjx.cn/jq/69635824.aspx'>大五人格量表(The Big F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