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醒開顱術 Awake craniotomy, AC 清醒開顱術,最常用于在皮層功能區(qū)域附近腦腫瘤的定位切除,偶爾也用于癲癇手術。 患者僅需在涉及測試的操作期間,保持意識清醒并能夠配合。 清醒開顱術的成功,有賴于仔細選擇患者,以及經(jīng)驗豐富的麻醉團隊、與手術團隊的相互配合。
常在清醒狀態(tài)下實施、但無需定位功能區(qū)、或皮層腦電監(jiān)測的操作包括:立體定向腦活檢、腦室造口術、和小型腦部病變切除術。一些醫(yī)院會常規(guī)實施清醒開顱術,以切除幕上腫瘤。 手術指征 指征:對靠近皮質功能區(qū)的腦腫瘤、血管病變、或致癲癇灶進行皮質功能區(qū)定位,但后兩者不多見。皮質功能區(qū),是指大腦中控制運動、感覺、或語言功能的部分。 術前評估和禁忌證 謹慎的患者選擇和準備是清醒開顱術成功的關鍵。 術前氣道評估非常重要。應識別鎮(zhèn)靜后可能發(fā)生氣道梗阻的患者,例如重度肥胖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颊?。 絕對禁忌證 患者拒絕、和重度幽閉恐懼癥。 相對禁忌證 焦慮障礙、情緒不穩(wěn)定、幽閉恐懼癥,嚴重言語障礙,意識模糊或嗜睡,酒精或藥物濫用,慢性疼痛障礙,對疼痛的耐受度低,重度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預計困難氣道,未控制的咳嗽,平躺時呼吸困難
清醒開顱的麻醉策略 首選的技術是清醒鎮(zhèn)靜。 策略包括:輸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同時間歇推注芬太尼。接受腦皮質電圖(皮質腦電圖)的患者不應使用咪達唑侖,并應在皮質腦電圖前停用丙泊酚至少20分鐘。 對于可能無法在清醒鎮(zhèn)靜下耐受手術的患者,采用睡眠-覺醒-睡眠技術。 應誘導全身麻醉、保持氣道開放,并維持麻醉至硬腦膜打開。然后喚醒患者,取出氣道裝置,并實施皮層定位。接著再次誘導全身麻醉,在余下手術過程中維持患者麻醉狀態(tài)。 該技術常采用全憑靜脈麻醉(全靜脈麻醉),包括:丙泊酚誘導后,再輸注丙泊酚、給予短效阿片類藥物,如推注芬太尼或輸注瑞芬太尼,有時還會輸注右美托咪定。 若手術時間預計>4小時、和/或計劃使用甘露醇,會放置導尿管。
并發(fā)癥 癲癇發(fā)作 最常出現(xiàn)在刺激操作中。一線治療方法應是用冰鹽水灌洗腦部。必要時應靜脈給予丙泊酚(10~20mg)、或咪達唑侖(1~2mg)。 惡心嘔吐 惡心發(fā)生率約為4%,相關因素可能包括使用阿片類藥物、焦慮或手術刺激。若在惡心后使用止吐藥,很少會發(fā)生嘔吐。 地塞米松是開顱術前大多數(shù)患者都會使用的藥物,丙泊酚是常用的麻醉或鎮(zhèn)靜藥物,兩者有協(xié)同止吐作用。 若患者訴惡心,會在術中給予昂丹司瓊,并在手術結束時再常規(guī)靜脈給予4mg以防術后惡心嘔吐。相比其他一些止吐藥,昂丹司瓊在清醒開顱術期間使用的優(yōu)點是不會引起鎮(zhèn)靜。 清醒開顱術失敗 是指非計劃性中轉全身麻醉、或未能完成腦部定位,其原因多種多樣,包括與患者交流失敗、術中癲癇發(fā)作失控、氣道事件、或腦腫脹。 據(jù)報道,清醒開顱術失敗率為0~6%左右,適當選擇患者可能會降低失敗風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