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前啟后,明德親民 傳遞最純粹的國學精華,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講 | 渙樸老師 經(jīng)典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內(nèi)容簡要: 小國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 這一段是整個道德經(jīng)的倒數(shù)第二段,在這一段當中老子描述了大同社會的美好,為什么這么說呢?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一個小的國家百姓也很少,但他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滿足感卻很高。 從哪邊得知他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足感很高呢?就是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百姓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車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那些戰(zhàn)車戰(zhàn)船刀甲鎧甲兵器,即便有都放在那不用,在《孟子》里面談到了滕國。滕國的國君滕文公,好幾次非??鄲赖膯柮献诱f,“夫子,我們滕國是小國家,我們夾在齊國楚國這些大國之間,我該投靠誰呢?”“齊國在我邊境修筑了工事,我該怎么辦呢?” 我們看滕國的處境,和老子所描述的小國寡民的處境,那一個天一個地。滕文公是極其沒有安全感的。因為他的兵力根本無法抵抗齊國或者楚國。 所以我們要思考一下,為什么老子所描述的小國寡民可以“雖有甲兵無所陣之”,“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那他的安全感來自于哪里呢?就來自于大國有道,小國也有道。所以大國下小國,小國下大國,天下之交。 那么天下就沒有大和小之分,因為大國不會欺負小國。小國也不會想著通過武力去擴大自己,這么一來就永無戰(zhàn)事了。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所以假如真的能夠如此,即便是大國,大國里面的每個省、每個市、每個縣,他的流動性也會變得比較小。就像我們國家前面幾十年,全國各地的人都往北上廣深等一些大城市涌。 但近五六年七八年,分散的越來越多了。還有很多一部分選擇留在家里面,而且很多的家鄉(xiāng),他也不斷的推出在家創(chuàng)業(yè),在家工作。這其實就是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孔子也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所以當本地也能夠讓人完全衣食無憂的時候,人確實是沒有必要往外面去跑。人需要到處跑了去謀生說明當?shù)氐娜兆硬缓眠^,那就說明這個經(jīng)濟發(fā)展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再加上尚賢、貴難得之貨,于是看到隔壁他們有了一個好的東西我也想有,那我也就跟著他一起去外面叫遠徙。所以百姓重死而不遠徙,這是一個滿足感很高的社會。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于是不用甲兵、不用舟車就是安全感很高;重死而不遠徙,滿足感、幸福感很高。包括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是人與人之間不需要相互防范,兵戈相向,彼此都是赤誠相待。 我們現(xiàn)在講商業(yè)的時候談到很多的創(chuàng)新,這個是有待商榷的。創(chuàng)新如果是技術(shù)革新或者說成本下降,性能增加這種創(chuàng)新是好的。 但如果說為了博人眼球而創(chuàng)新,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跟別人打擦邊球或者說素隱行怪,那這就不是什么創(chuàng)新了,這就叫做投機取巧。 用器他不是樸散為器的大器,而是什伯之器,那就是以其智多,就是用智過多,那個是有待商榷的。 那個有也沒有辦法真正推動科技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那為什么又會有那么多人去做呢?因為他的幸福感不高,滿足感不高。 他要跟別人競爭,所以才會想著各種方法,擦邊球的方法。所以老子所說的短短這幾句話,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是非常篤定的按照人間正道去走,按照價值原理去走。 在其位謀其政,然后民重死而不遠徙,說明每個地方的發(fā)展都可以滿足當?shù)厝嗣竦娜粘I?,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 不需要一年只回家一次,父母子女不能相見,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等。在家門口就可以,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幸福感很高。 戰(zhàn)車甲兵不如別人也不用擔心,因為別人不會來打你,這就是安全感很高。那么這個時候整個天下就很有道了。 要做到這一點就如前面所說,唯一的方法就是人的價值觀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往無欲清凈去走。 善人幫助不善人,強者幫助弱者,大的幫助小的。這么一來所有人也不去求那個浮華的東西,都會處其厚居其實,不會處其華居其虛。
使人復結(jié)繩而用之 全部都是為腹不為目,不會為目而不為腹。也不尚賢,也不貴難得之貨。所有人的心慢慢的回歸寧靜,然后使人復結(jié)繩而用之。 當然這個結(jié)繩而用之,不要認為是把文明都毀掉,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當下是什么就是什么,當下有什么就用什么。 其實這反而可以讓所有人的力量都集中起來,科技會發(fā)展的更加快。所有人都沒有私心的時候,所有的科技都是共享的時候,那么所有聰明人共同想著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這肯定比互相藏著掖著,還要為防你防他而浪費更多的資源要好的多。就是在安全感足夠高的時候,哪怕結(jié)繩而用之都是好的。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那就是安身立命了。穿的反正合身御寒就可以;吃的健康飽腹就可以;住在哪哪都有青山綠水;什么風俗都是為了孝悌。 這么一來,在哪邊就安于哪邊;吃什么就是吃什么,穿什么就是穿什么,這種生活,多么寧靜自然。不會去爭來爭去,羨慕來羨慕去,因為人人都是一樣的。 我們現(xiàn)在看到別人有個百萬千萬感覺很羨慕。那如果人人都有百萬千萬,就沒什么好羨慕的。 人最大的痛苦來自于欲望,有欲望就會有不滿足感。老子說知足者富,治國者不讓百姓有太多的欲望,保持一顆質(zhì)樸的心。 這個時候用質(zhì)樸的心共同去創(chuàng)造財富,財富就會蒸蒸日上;用質(zhì)樸的心去發(fā)展科技,科技就會非??焖俚倪M步。 因為人安全了。人在安全感高的情況下面,他的創(chuàng)造力是最高。老子說我無事而民自富,因為上者無事的時候,在下位的人他的安全感最高。安全感最高的時候,他的靈感思緒是最飽滿的。 這個大家細細去體會,老子所說的意思并不是讓大家去回到原始社會,而是進入一個人心淳樸人人不爭,互幫互助的社會,也就是共產(chǎn)主義。 共產(chǎn)主義是全人類的終極夢想,這個不管是古今中外任何學派任何政體,都是非常清晰的,只是路徑大家不清晰。 但我相信老子所說的這個路徑是唯一選項:就是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大者幫助小者,強者幫助弱者。圣人不棄人不棄物,大國下小國,小國下大國?;突ブ巳擞械溃巳藘?nèi)心回歸淳樸。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樣就最終能夠你也不羨慕我,我也不羨慕你,所以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幾十年前很多人偷渡去香港,去鄰國,為什么?因為當時差距大,出去了就能夠賺很多錢,偷偷出去要冒很大危險。為什么能夠冒這么大危險,因為他們希望得到更多。 老子說的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他的背后就是滿足感極高我不需要去,我就連跨出去這一步都沒有必要,為什么?我在這就有了。這種知足的狀態(tài),是人最高的追求。
寫到這一章老子已經(jīng)把一個大同社會描述給我們看了,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正走在這條路上。 所以咱們學習《道德經(jīng)》,要能夠先讓自己放下很多的執(zhí)著,讓自己知足。自己修德自己有道,然后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鄉(xiāng),修之于國,修之于天下。 再讓更多的人也都明白這個道理。逐漸朝著不爭、不尚賢、不見可欲的路去走,處其實不居其華。 越多的人能夠理解,越多的人能夠踐行。那么真的我們強大了會去幫助弱小的。我們自己弱小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別人怎么樣,也不去羨慕別人怎么樣,自己一門心思往前面走。 讓自己先淳樸起來,讓自己先建立起小的和諧圈子起來,慢慢的這個圈就越來越大,因為這是人間的真理,這是真理大道。 雖然說這個世界上面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告訴你: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等等。確實是有那么一股力量的存在,可是善的力量不聚集,惡就沒有辦法被打退。 所以人要學道要修道要行道,還要有大的志向,高遠的理想,但這一切都基于淳樸的心。 渙樸老師 返樸歸真 渙若冰釋 矢志知行合一 傳遞最純粹的國學精華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講系列課程: 傳統(tǒng)文化與家道建設(并實施) 儒家仁政思想與企業(yè)文化建設(并實施) END 國學精華,歡迎分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