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正憲,女,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F任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中心小學數學室主任,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數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獲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工作三十余年,她始終沒有離開課堂,“我是教師,讓每一個孩子們享受快樂智慧的課堂生活是我的追求?!?strong> 從“小學數學歸納組合法”到“在小學數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四步曲”,吳正憲創(chuàng)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她的數學教學被稱作“愛與美的旋律”。 一、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是吳老師課堂教學中的一大特色。教是為學服務的,在她的課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潛在而又深遠的,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顯在而又巨大的。在“曹沖稱象”這個問題情境中,要求學生估算大象的體重,學生們有很多估算的方法,吳老師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成果,對它們都做出了正面的評價,肯定學生的估計都是有根有據的,很有自己的思想。然后吳老師要求學生把電腦里計算出來的準確結果與估算的結果對比時,學生們主動修正自己的想法:四降五升(學生的語言,即四舍五入)和大小估離準確值較接近,大估離準確值遠,需要調整一下等。吳老師并沒有最終告訴學生到底該怎么估算,她是真真切切地讓學生去經歷這樣一個學習過程,然后得到一種心理體驗:明白估算的方法它并不是唯一的,估算它需要一種大器,不能鉆牛角尖,估算它不管怎么估,都是湊整,估算就是一種近似。 二、注重體驗,注重探索 課前吳老師見了學生問你們知道估算嗎,會估算嗎?學生說知道。吳老師問:“在過去學習估算中你遇到過哪些問題?”學生提了如下問題:什么叫估算?估算有什么用?為什么要估算?什么時候需要估算?估算能有什么用處?為什么要發(fā)明估算?吳老師說:“今天一起帶著你們的問題進入課堂吧!”然后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給出三個選擇,判斷在下列哪種情況下使用估算比精確計算更有意義。在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做出判斷后,吳老師說了句:“什么時候估算,什么時候不用估算自己體會吧!”吳老師并沒有正面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充分給學生自己體驗和探索的機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后主動修正和重建原有的知識結構。 三、善于發(fā)現,善于欣賞 在吳老師的課上,我們永遠看不到她對孩子的否定,更沒有批評。她總是以熱情的鼓勵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她總是能夠發(fā)自內心地欣賞每一個孩子,看到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她不但關注成功的孩子,更關注暫時出現問題的孩子,給他們的是真誠的期待和重新躍起的機會,讓所有的孩子都揚起自信的風帆,抬起頭來學習。在學生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運用時,小估和大估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時吳老師的感動溢于言表,她發(fā)自內心地贊美,她呼喚:“小估,你在哪呢?我真的非常佩服這樣估算的同學!”真誠地贊美,不僅讓孩子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使師生的感情越來越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