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趨進(jìn),翼如也。賓退,必復(fù)命曰:“賓不顧矣。”  
 【注釋】 ▲擯[bìn]:代表君主接待貴賓的司儀。兩國之間外交,主人一方的副使稱為“擯”,外交使團(tuán)的副使稱為“介”。《儀禮·聘禮》:“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賓。擯者出請事。(卿做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做為紹擯。擯是出門問事并傳話的人。)” ▲色勃:臉色立即莊重起來。 ▲如也:用在句末作語氣詞,無意義。可理解為...的樣子;像這樣。 ▲足躩[jué]:何晏《論語集解》包曰:“足躩,盤辟貌。”《疏》“足盤辟而為敬也”。腳步盤旋進(jìn)退。古代行禮時的動作儀態(tài)。 ▲揖所與立,左右手:向站立在自己左手邊和右手邊共同擔(dān)任“擯”的其他人拱手行禮。接受傳話的時候,向傳話這一邊的“擯”拱手行禮,把話傳遞下去的時候,向另一邊的“擯”拱手行禮。 ▲衣前后,襜[chān]如也:“襜”,指衣服整齊,飄動有致的樣子。拱手行禮的時候,衣服隨著人的動作前后飄動,卻能保持整齊不亂。 ▲趨進(jìn):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種動作。 【譯文】 國君召孔子去接待外賓,孔子臉色立即莊重起來,腳步盤旋進(jìn)退。傳話時向左右兩邊和他站立在一起迎賓的人拱手行禮,行禮時衣服隨身體前后擺動卻整齊不亂。小步疾行向前的時候,如同鳥兒舒展兩翼。賓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報說:“客人已經(jīng)不回頭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