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火成巖 火成巖是由熔巖或巖漿冷卻后凝固而成的巖石??梢苑殖苫鹕綆r與侵入巖 (1)火成巖按成因分為兩類:一類是巖漿出露地表凝卻而形成的火山巖(噴出巖);另一類是巖漿侵入地殼內部,在地表以下緩慢凝卻而形成的侵入巖。噴出巖形成過程中,由于溫度和壓力迅速降低,可能來不及結晶或結晶較差,代表有浮巖(多孔)和玄武巖;  海邊噴出的玄武巖柱 (2)侵入巖按照巖漿侵入深度可以分成淺成巖與深成巖:淺成巖是巖漿侵入到距離地表3千米之內,結晶較細小;而深成巖則是巖漿侵入到距離地表大于3千米的地殼深處,由于溫度、壓力高,結晶良好。典型的侵入巖如脈巖、花崗巖(如黃山)等。  花崗巖柱 2、沉積巖 在地表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物質、火山碎屑、有機物及少量宇宙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作用形成的層狀巖石。沉積巖由顆粒物質和膠結物質組成。顆粒物質是指不同形狀及大小的巖屑及某些礦物,膠結物質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氧化硅、氧化鐵及粘土質等。按成因可分為碎屑巖、粘土巖和化學巖(包括生物化學巖)。常見的沉積巖有砂巖、凝灰質砂巖、礫巖、粘土巖、頁巖、石灰?guī)r、白云巖、硅質巖、鐵質巖、磷質巖等。沉積巖占地殼體積的7.9%,但在地殼表層分布則甚廣,約占陸地面積的75%,而海底幾乎全部為沉積物所覆蓋。  層理結構 沉積巖有兩個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層次,稱為層理構造。層與層的界面叫層面,通常下面的巖層比上面的巖層年齡古老。二是許多沉積巖中有“石質化”的古代生物的遺體或生存、活動的痕跡——化石,它是判定地質年齡和研究古地理環(huán)境的珍貴資料,被稱作是紀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沉積巖層中保存下的三葉蟲化石 3、變質巖 原有巖石經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根據變質作用類型的不同,可將變質巖分為5類:動力變質巖、接觸變質巖、區(qū)域變質巖、混合巖和交代變質巖。常見的變質巖有糜棱巖、碎裂巖、角巖、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大理巖、石英巖、角閃巖、片粒巖、榴輝巖、混合巖等。變質巖占地殼體積的27.4%。 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三者可以互相轉化?;鸪蓭r經沉積作用成為沉積巖,經變質作用成為變質巖。變質巖也可再次成為新的沉積巖,沉積巖經變質作用成為變質巖,沉積巖、變質巖可被熔化,再次成為火成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