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幅都有些不一樣?!?018年12月,彭州市學海湖幼兒園接受成都市幼兒藝術領域發(fā)展測評時,一位測評老師仔細看完孩子們畫的小貓后,如此評價。 這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細節(jié),但對學海湖幼兒園的老師們,卻不啻為最高的贊美。 這個“不一樣”,并不是簡單的差異,而是每個孩子在抓住貓的基本特征后,又各自獨立觀察的結果。老師們深知,這與學海湖長期開展的區(qū)角游戲和生成性探究活動分不開。 2021年底,這所創(chuàng)建5年的幼兒園被評為成都市一級園,躋身為成都市優(yōu)質普惠幼兒園。短短5年多,何以實現快速發(fā)展? 這不僅是當下政府對學前教育的大力支持,更在于每個學幼人的自覺成長。 “我是重新學習做教育” 幼兒園公開課,有老師發(fā)現自己做得不到位,手足無措間,不敢看向觀摩的老師,反而先朝園長楊先鳳望去。這時總會收到一個鼓勵的微笑。老師定一下神,又繼續(xù)上課。 親切,也是楊先鳳給記者的第一印象。這已是我們第二次采訪她了,上一次見面,還是在成都市首屆鄉(xiāng)村校長領航班上。那個“愛笑的、有著極強親和力的小學校長”搖身一變,成了彭州市學海湖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早在彭州市實驗小學和九尺小學時,從一線教師到教研組長、中層干部一路成長起來的她,就特別擅長凝聚團隊。看來在學海湖,她的長項再次發(fā)揮作用了。 從小學到幼兒園,還得從鄉(xiāng)村校長領航班說起。 她還記得同班一位九義校校長在討論學校發(fā)展時,就多次表示想去幼兒園工作。那時,她從來沒想過這么遠的事。但她記下了那位校長的話:“很多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方式,早在幼兒園就成型了。把最基礎的教育做好了,會影響他們終身。” 機會真的來了。2021年1月,南街幼兒園第二、三分園在重組為學海湖幼兒園半年后,楊先鳳第一次到了這里,正值期末教師總結會。年輕的老師們正在講述做班級課題和班本課程的心得。教師團隊呈現出的專業(yè)素養(yǎng),讓楊先鳳驚嘆:幼兒園老師也有如此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入的思考和落地落實的行動! 要知道,這所幼兒園的前任園長正是彭州市幼教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劉曉清。 前輩模范在前,“我能給學海湖帶來什么呢?我又能把學海湖帶到哪里?”忐忑縈繞在楊先鳳心間。 “來這里,不僅是跨界,更是我重新學習教育的一個過程?!睏顖@長對記者說道。 其實,有老班底在,總園的日常教學和事務早已不用讓楊先鳳過分操心。她心里清楚,選她來帶幼兒園,除了通過集團發(fā)展的模式,將學海湖幼兒園的優(yōu)質資源更多輻射到分園、領辦園、成員園(其中就包括她曾熟悉的彭州市九尺幼兒園),更重要的,還有當下學前教育改革的重點領域——幼小銜接。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管理不一樣,但最大的不同還在于學生學習方式的不一樣。幼兒以游戲為主,一天分為兩個半日活動。小學生則是分科學習,課堂課時分割明確。 回想在小學工作多年的經驗,第一個月總是新生適應課程,也是老師們最頭疼的時刻:熟悉校園環(huán)境、教室布置、課時安排,規(guī)范課堂行為,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事無巨細,有時甚至要耗費半個學期…… 就在這樣的思考中,“終身學習”這個詞再次浮現在楊先鳳的腦海里。 “幼兒園是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基,基礎中的基礎,幼兒園又何嘗不是一個終身學習共同體呢?不僅有小朋友,就是老師們也有不同的年齡層次,更別說還有每個孩子身后的家庭?!?/p> “上幼兒園其實是孩子們第一次進入社會,進行大規(guī)模的社會交往。幼兒園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于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過程,滲透于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和游戲之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做好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等各方面準備,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成長。當然這就涉及幼兒園、小學與家長的多方互動?!睏钕萨P說。
園長楊先鳳蹲下身子,和游戲中的兒童對話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給幼兒園和小學都指明了方向。學海湖幼兒園自2021年4月開始,便與彭州中學附屬小學進行聯合教研,共同開發(fā)幼小銜接課程?;顒蝇F場直播,無限回放,方便未到現場的老師、家長觀看。 前段時間,總園做了一次家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比起學科知識,家長更關心孩子的專注力、規(guī)則意識和自理能力等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 家長意識的轉變,讓楊先鳳看到前期工作在慢慢產生影響。而學海湖長期的游戲和生成性探究活動實踐,也給了她充足的信心。 在小學多年,她明顯感覺,玩游戲長大的孩子,學習后勁更足。 幼兒園是一個生成的過程 5年多來,記不清背后流了多少淚,壓力最大時,何川甚至想過放棄。最終還是舍不得。 從一堆沙子、水泥開始,何川參與了總園建設的全過程,看著它慢慢長成今天這般模樣,“就像看著一個孩子成長”。這期間,她也從一個骨干教師成長為教學副園長。 2016年暑假,工程驗收完,彼時的南街幼兒園老師何川拿到一大串鑰匙,開始了她的 “執(zhí)行園長”工作。9月,還沒來得及打造戶外區(qū)域,就迎來第一批入學的孩子。4個班,8個老師,何川是唯一的行政人員。 在何川看來,最初推動幼兒園快速變化的是關于區(qū)角游戲的探索,這樣的嘗試在老園已開始了。以往,班級教室被劃分為不同的功能性區(qū)角,各區(qū)角規(guī)定好玩法,并不利于兒童自主探索。在老園,很多功能性區(qū)角已定型,改造不便。但在新園,卻正是水到渠成。
教學副園長何川和孩子們在一起 于是,一開園,班級區(qū)角就改為材料投放。幼兒在各區(qū)角自由選擇材料,自主探索玩法。老師站在幼兒身后,適時給予指導。 還記得第一屆學生入學時,沒過幾天,家長就急了,怎么天天都是游戲? 如何給家長解釋:游戲與游戲的不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年輕的老師慌了。 何川想起參加成都市第一屆“未來名師” 培訓時的一個案例。班上兩個孩子爭搶玩具,三位老師做出了不同的反應。第一位,等孩子搶,誰搶到了,玩具就歸誰玩。第二位給孩子說,不要搶,大家要一起分享。第三位,孩子為什么搶?原來不僅因為只有一個玩具,還在于孩子缺乏材料替代以及沖突解決的能力。 當時,何川就暗下決心:要做第三位老師,看到問題背后的原因,給予針對性解決。做管理,也是一樣。 面對家長的疑問,必須加強教師的專業(yè)修煉。從一個人帶好班到帶領全園老師帶好班,首先要打磨的是自己的專業(yè)基本功。何川開始去每個班聽課,跟蹤一兩個兒童的課堂表現,分析兒童行為背后的原因,解讀教師的支持策略。第一學期結束,聽課本寫了厚厚一摞。教研活動也依次推進:園本課程開發(fā)、日常備課、課題研究、班本課程研討。每月四周,每周一個主題。 慢慢地,效果顯現出來了,老師開始有意識地去關注兒童。 至今,在學海湖還流傳著一個“種雞蛋” 的傳奇故事。也許按照以往的教育,孩子提出 “種雞蛋”,很快就會被否決。但這次,卻發(fā)展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 “在種雞蛋失敗后,孩子們跑去問了好多人:班級老師、爸爸媽媽、保安爺爺、后勤阿姨……終于明白雞蛋是從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想要有雞蛋,先得有一只會下蛋的母雞。那就從頭開始,用雞蛋孵出小雞,將小雞養(yǎng)大吧?!?/p> 小雞陪著孩子們從小班長到中班,課程也從單純的養(yǎng)雞發(fā)展到了搭雞窩、防止雞偷吃種植區(qū)果蔬、帶著小雞跨年等一系列活動。 第一學期結束,有老師反映,班上時不時有孩子一個人在區(qū)角玩游戲。這并不利于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在自主性探索的同時,也能保證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于是,一個新的課題又提出來了。老師們開始探索在戶外開展創(chuàng)造性游戲,幫助幼兒借助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結構游戲促進身心健康、認知能力和社會性的發(fā)展。 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兒童部落”就此誕生。這里原本是一塊綠化帶。經過填埋,成了高低起伏的小山地。孩子們愛在這里玩打仗游戲,穿上士兵服,一個個就成了驍勇善戰(zhàn)的勇士。多玩幾次后,升級為“奪寶”。 孩子們開始商量游戲規(guī)則,兩隊誰先搶到寶藏,誰就贏了。怎么區(qū)分兩隊呢?用紅藍兩色的手環(huán)吧。后來,發(fā)現不方便,還不如戴胸牌。隊伍分好,兩隊的駐扎地也明確了。得知道對方的寶藏藏在哪兒,還得有士兵去搶奪,同時得留下士兵守護我方寶藏。又細分成偵察兵、攻擊兵和守衛(wèi)兵。奪寶過程中,有人受傷了,怎么辦?少不了醫(yī)生。 “你會發(fā)現,游戲生成的過程,其實就是分工協作的過程,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自然就提升了?!焙未▽τ浾哒f。 種植區(qū),也有這樣的考慮。從思考種什么,到耕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蟲害,再到收獲。一個人干不了這么多活兒,需要小伙伴的參與。這期間親近了自然,還體會到不同生命的生長節(jié)律。 在建構區(qū),常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剛畫出設計圖,搭了一個底座。戶外游戲時間就到了。因為要把材料復歸原位,只能眼看著努力瞬間歸零。其他區(qū)域,也有類似問題出現。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給孩子更多時間探索。上學期,戶外活動各區(qū)由每班每兩周輪一遍改為一個區(qū)域一個班級待一周。這對于建構區(qū)的孩子們來說,簡直是個天大的好消息?,F在,作品沒完成,可以保留,第二天繼續(xù)。在這里,孩子們搭建出了頗具彭州本土特色的龍興寺、白鹿小鎮(zhèn)。 成長:一個個創(chuàng)造的故事 ![]() ![]() ![]() 小班時,梓萱每天總在區(qū)角游戲時穿著高跟鞋玩“當新娘”的游戲,樂此不疲。 中班時,她每天都拉著小伙伴,從家里帶來材料,玩“辦酒席”的游戲。 大班時,開學初,諾諾說:“昨天我去參加小姨婚禮,搶到捧花啦!”“我還搶到紅包了呢!”關于“婚禮”的興趣瞬間被點燃。 大家從家里帶來各種跟結婚有關的材料,其中一封請柬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諾諾說:“收到請柬,才能去參加婚禮?!崩蠋焼枺?/span>“請柬怎么做呢?” 孩子們立馬去藝術區(qū)找到各種顏色的卡紙,嘗試做起請柬。 孩子們根據觀察,做了各種請柬。老師說:“你們的請柬很漂亮,但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去哪里參加婚禮。”醍醍說:“我知道,在請柬上寫上時間和大二班就可以了?!?/span> 多次探索,孩子們的請柬越來越精美,要素越來越齊全。 “請柬有了,可參加誰的婚禮呢?”問題一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通過討論,“淑女”被選為“新娘”,“勇士”被選為“新郎”。 高興之余,運潔突然說:“結婚還要有舞臺,不然新郎新娘站哪里啊!”于是,孩子們開始在積木區(qū)搭建舞臺。從簡單的平鋪壘高到形成對稱的舞臺,再到各種裝飾材料的利用,我們的婚禮越來越有模樣。 舞臺準備就緒,孩子們覺得婚禮可以開始了。這時,老師卻拋出一個新問題:“婚禮開始前,新娘在哪里等新郎呢?”大家一時沒了主意。不一會兒,涵涵幾乎要吼起來:“我知道!媽媽說那叫婚房,婚房特別漂亮,新娘就呆在那里。新娘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生,要穿最美麗的禮服,新郎也要穿最帥氣的衣服!”很多孩子都想給“新郎”和“新娘”設計禮服。 老師再次拋出問題:“原來結婚要做那么多事,我們全班那么多小朋友,是一起來做嗎?”孩子們齊口說道:“不行!這樣太亂了,我們可以分工合作。”于是,婚禮項目小組成立了:裝扮婚房組、設計禮服組、設計舞臺組,諾諾還不忘叮囑:“要把分組的人做什么事給記錄下來?!?/span> 婚禮即將開始。越來越多的“旁觀者”也有些按捺不住,所有人都想出份力:“我要當主持人,我要當保安,我要當伴郎,我要當伴娘,我要當爸爸媽媽,我要當放音樂的?!本砣氲挠變涸絹碓蕉啵巧蛢热莶粩嘭S富,最后幾乎變成了全班的共同活動。 2019年6月21日,“新郎”奕諾、“新娘” 菡埡的“婚禮”正式開始啦!婚禮進行曲漸漸響起,主持人宣布“婚禮現在開始!”只見 “新郎”和“新娘”在“伴郎”和“伴娘”的陪伴下緩緩步入舞臺,親友撒花、“伴娘”牽禮服、“新郎”“新娘”奉茶、“新娘”拋捧花,應有的儀式環(huán)節(jié)一個不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本次屬于大二班的“婚禮”也在孩子們和老師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以上故事出自項目探究活動《我們的婚禮》。這是22歲時,楊哲帶著第一屆學生做的。 2017年,大學剛畢業(yè),楊哲到了南街幼兒園第二分園。到班上第三天,主班老師就放手讓她去帶班。她喜歡琢磨,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給她帶來很多靈感。 在學海湖,老師們常被鼓勵,要善于捕捉兒童的問題,給兒童探究活動恰當的支持。圍繞生成性探究活動,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研究的過程,也是老師們對活動的開展路徑、步驟解構、支持策略加深理解的過程。《我們的婚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俺砷L,其實也像孩子們一樣,是一個個創(chuàng)造的故事。” 這次活動給楊哲帶來很大自信,在專業(yè)上也不斷進步。 她成為總園大教研組長,已是第三學期。比起剛開始的措手不及,如今的楊哲,慢慢有了心得:不能只是讓老師做什么、不做什么,還要說明背后的原因,并且詢問老師的意見。 只有重視老師的意見,才能看見教研中的真問題,老師的參與熱情才會高。 于是,教研由原來的“每月四周,一周一主題,依次輪換”變?yōu)閳@級教研、年級教研、社團教研和沙龍教研等不同類型。 園級教研關于如何運用課程故事觀察和解讀兒童,年級教研聚焦年級老師共性問題。社團教研由有相同問題的老師組團而成,比如如何組織幼兒美術活動、音樂活動,感興趣的老師自發(fā)參與。 沙龍教研則是全園老師的茶話會,大家圍坐在一起暢談關于教研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如何組織教研活動?這考驗著老師的組織能力,也促進老師的全面成長。 卿海蓮,這個和楊哲同年到幼兒園的彭州本地姑娘,在組織教研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成熟。她現在是中班教研組長,從參與者到組織者,卿海蓮看到了組織一場教研活動背后的不易。從收集年級老師問題、提出教研主題,到設計教研活動、現場追問,再到提煉總結、效果追蹤。關注點從自己一個人變?yōu)檎麄€年級老師。 這學期中班教研重點在科創(chuàng)區(qū)。如何做好科創(chuàng)區(qū)材料的投放?經過上一次教研,老師們都認為探究記錄表的提供很重要。卿海蓮去班上查看,發(fā)現有些班的探究記錄表甚至有孩子留下玩磁鐵小車時的大發(fā)現:磁鐵異性相吸,同性相斥。如何指導幼兒做好科學觀察記錄?這正是下一次教研的主題。 老師的成長很快,但除了行政,總園老師幾乎全是30歲以下的。 成長總是需要時間,需要積淀。 2021年1月,楊先鳳到任學海湖幼兒園總園長的第二天,又有兩所分園加入。一所是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另一所是這個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的分園。一園四區(qū)的格局自此形成。 怎么領辦分園?行政會議多次討論后,覺得還是先改善硬件,從班級區(qū)角劃分、材料投放、戶外設施設備采購開始,配齊保健、廚房、后勤、安保人員。分園教師定期到總園學習,總園行政定期到分園指導。與此同時,推動總園教師成長,等可以獨當一面時,再分流至分園,最終形成“總園指導,分園分層發(fā)展”的模式。 一個也不能少
行政團隊合照,第一排從左至右依次為: 劉朝坤、楊先鳳、何川,第二排左二為王曉萍 在總園,沿著園史墻轉個彎兒,就可以看到全體教職工的照片:行政團隊、班級老師、保安門衛(wèi)、保健人員、廚房人員、后勤人員……幼兒園的日常運轉,離不開他們每個人。 清晨,大門口,保安門衛(wèi)正迎接著小朋友的到來。“早上好!”第一聲問候來自孩子們欽佩的保安爺爺。在孩子們眼里,保安爺爺總是什么都會:修東西、種東西……有什么不明白,都可以請教他?!盃敔敗笔菑哪辖钟變簣@過來的,自開園起就在這兒,早已把幼兒園當成了一個家。 大廳里,保健人員正在給小朋友檢查身體。班級里,主班老師、副班老師、保育員正等待著孩子們。他們三人將與班上孩子共度幼兒園一日生活。這考驗著保教配合的默契,也恰恰是最容易忽略的基礎性工作。 “保中有教,比如班上孩子不會穿衣服。保育員和老師合作,在區(qū)角游戲中開展穿衣服活動,鼓勵同學間互相穿衣服。”保教主任王曉萍繼續(xù)說道,“教中有保,比如每周五中午,班級老師來做保育工作。午睡如何管理、起床前如何消毒,老師也要密切關注。” 半日活動后,是值得期待的午餐時刻。只有吃好了,營養(yǎng)跟上了,才有精力玩耍、游戲。在后勤副園長劉朝坤看來,廚房工作是為師生服務的重要一環(huán),容不得半點馬虎。從進入廚房的更換衣服到餐后餐具的清洗消毒,她結合過往經驗,與廚房管理人員、工作人員討論、商量制定集培訓、操作、考核的管理流程,讓每個人看得明白、學得明白、做得明白。午餐,每天都有行政人員陪餐,每兩周食譜更換時,還會征求小朋友和老師的意見。 重視大家的意見,不只于廚房工作,還有幼兒園工會工作。學幼工會一直是每一位學幼家人的港灣,堅持傾聽每一位教職工的聲音,給他們最溫暖的關懷。就拿今年3·8婦女節(jié)來說,前期都會以教研組為單位收集大家的意見并匯總,最后集體討論決定去葛仙山開展“踏青賞花 贊美家鄉(xiāng)”的賞花攝影活動。桃花、梨花、油菜花,在老師們眼中各美其美,紛紛用鏡頭捕捉下家鄉(xiāng)的美景。兩位年輕教師的攝影才藝得以顯露。之后,幼兒園活動常邀請他們來拍攝。幼兒園工會還為每一位教職工定期舉辦集體生日會,讓每一個學幼家人能在特殊的日子聚在一起暢所欲言。 在學海湖,每個人的聲音都可能被聽見。這種表達、傾聽、反饋的良性循環(huán),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想法被重視,參與的熱情自然高漲。 “相信兒童的力量,讓教育自然發(fā)生?!边@是學海湖的辦園理念。豈止是兒童,從小學跨界而來的園長、曾為管理新手的執(zhí)行園長、初出校門的年輕老師、“什么都會”的保安爺爺、保健人員、廚房人員……這背后又何嘗不是信任? 正是這份信任,讓這群年齡各異、崗位各異的人有了想要學得更多、做得更好的心愿,一起組成了一個真正的“家園”。 2022年/第57期∣2022/6月刊
發(fā)現教育價值 記錄教育改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