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霍光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古時候,有一戶人家建造了一座房子,周圍的鄰居好友都來祝賀。在酒席上,一位客人向主人提出,說:“您家廚房里的煙囪是筆直向上的,這樣,爐膛的火很容易飛出煙囪,落到屋頂上引起火災(zāi),還是把煙囪改建成彎曲的比較好。 還有,您家的灶門周圍堆滿了柴草,也比較危險,還是把柴草移走了比較好。” 這家主人聽了客人的話,以為是故意找茬的,心里很不高興,自然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過了沒幾天,這棟新房子的廚房果然起火了,四鄰八舍都趕來救火,費了好大勁,每個人都滿頭大汗,烏頭垢面的。 主人家為了感謝鄰居的幫忙,設(shè)宴款待大家,但是唯獨漏掉了提醒他改煙囪搬柴草的人,經(jīng)別人的提醒,主人才把他請過來,但是沒讓他坐上座。 所以,留給后世一句詩叫做“曲突徙薪無功德,焦頭爛額座上客”。 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大多數(shù)人不注重預(yù)防疾病,即便是中醫(yī)幫忙治療了病,人們也不是認(rèn)為有多大的功勞。 中醫(yī)講究“不治已病治未病”,雖然無功可言,無德可見,卻能讓每個人都能受益。 徙薪飲就是秉承中醫(yī)治未病思想創(chuàng)立的方劑,由明代大醫(yī)張景岳創(chuàng)立的,“治三焦凡火,一切內(nèi)熱,漸覺而未甚者?!?/p> “漸覺而未甚”是指漸漸開始感覺出來,但是還不厲害,徙是遷徙的徙,薪是柴薪的薪,將這些積滯遷走以后,可以防止上火。 徙薪飲治療三焦內(nèi)火,一切內(nèi)熱,效果特別好。 方組:陳皮、黃芩、麥冬、芍藥、黃柏、茯苓、丹皮 黃芩、黃柏—清上、下焦之火黃芩、黃柏苦寒、色黃,清熱的作用非常顯著、是清熱瀉火的好搭檔。 黃芩主作用于上焦,擅清肺火、肝膽火,而黃柏擅長作用于下焦,清腎與膀胱之火。 兩味藥除了清熱瀉火,還有燥濕的作用,可以把體內(nèi)的濕邪清除,防止痰濕聚集生熱上火。 芍藥、麥冬—滋陰降火治療火熱之癥,除了要用清熱瀉火的藥,滋陰的藥也很重要。 麥冬,質(zhì)地滋潤,經(jīng)冬而不凋落,所以稟受了冬天的寒氣,有降火滋陰的作用?!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麥冬列為養(yǎng)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饑”。 芍藥味酸,入肝經(jīng),既可柔肝,也能養(yǎng)陰,酸甘化陰,所以能夠滋陰。肝氣郁久,容易化火,導(dǎo)致肝火上炎。芍藥能夠柔和肝臟的脾氣,對于肝火旺盛導(dǎo)致的上火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陳皮、茯苓 — 健脾理氣苦寒的藥最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清熱的同時也要注意顧護脾胃。 茯苓甘淡,能夠益氣健脾,消除體內(nèi)的濕邪。 陳皮健脾祛濕、疏肝理氣,從而推動胃氣下降。 丹皮 — 清熱涼血丹皮,不僅滋陰清熱,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還能夠?qū)⒀种械臒崆宓?。丹皮有消腫的作用,所以對于胃火熾盛導(dǎo)致的牙齦腫痛、癤腫、口腔生瘡有很多的作用。 縱觀全方,清熱與滋陰并行,瀉火的同時顧護脾胃,補瀉有序,共奏清熱瀉火之效,使三焦凡火得降,一切內(nèi)熱得除。 徙薪飲對一切內(nèi)熱初起之癥都有效,尤擅清除五官、頭面之熱,眼睛紅腫、鼻子干疼,咽喉疼痛,牙痛、口腔潰瘍等。 肝氣郁結(jié),脅肋疼痛或致動血者,可加青皮、梔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