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茶區(qū),泛指長江中下游南部,這一帶,是綠茶的故鄉(xiāng),也是綠茶的主要消費區(qū),自古名茶迭出。
少有人知的是,這一帶,在近現代史上,還生產了許多傳統(tǒng)外銷工夫紅茶。這些紅茶,毫不遜色于綠茶。 地處黃山西麓的祁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唐朝時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祁門工夫紅茶,簡稱祁紅,有特殊的芳香,是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首,被稱為 “祁門香”、“群芳最”,享譽國際市場。祁紅的主要產區(qū)在安徽祁門縣,品質以歷口、平里一帶最優(yōu),祁門周邊的石臺、東至、黟縣、貴池等地也有生產。祁紅鋒苗秀麗、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茶湯滋味醇厚,似蜜糖香,又蘊藏蘭花香,回味雋永。越紅創(chuàng)制時間較晚,新中國成立之初,珠茶外銷受阻,為適應向蘇聯及東歐國家出口紅茶的需求,才在紹興等地改綠制紅。越紅秀麗細緊,茶湯醇和順滑,湯色黃亮,香氣沒有大葉種紅茶那種霸道,淡而清雅,適合細細品味。 蘇紅工夫,產于紫砂之鄉(xiāng)——宜興。宜興自古是茶鄉(xiāng),在唐宋時就出產貢茶:陽羨茶(宜興古稱陽羨)。宜興紅茶,跟越紅一樣創(chuàng)制晚,最初也是為了出口蘇聯,生產條形毛茶,命名為“蘇紅毛茶”。后來隨著國內紅茶消費的興起,原來的“蘇紅毛茶”走上了“精制加工”之路,推出了“竹海金茗”等紅茶產品。在2019年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宜興紅茶和洞庭碧螺春作為江蘇唯二的茶葉品牌登上了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榜。寧紅的“寧”指的是江西修水縣,修水位于江西西北邊隅,古屬義寧州,所產紅茶稱寧州紅茶,簡稱寧紅。修水產茶歷史悠久,宋朝時,所產雙井茶即為當時名茶,歐陽修、黃庭堅等名人都曾作詩宣傳。寧紅生產始于清朝道光年間,那時主要銷往海外,年產量最高時達到一萬噸,換來白銀萬兩。寧紅鋒苗挺拔,色烏光潤,香高持久似祁紅,茶湯醇厚甜和。寧紅工夫除了常見的條形茶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束形茶——龍須茶。它在制作時用五彩絲線將葉條捆扎在一起,沖泡時拆掉花線頭,底部仍束在一起,在杯底展開宛若花朵。宜紅的“宜”是指湖北宜昌。宜昌自古產茶,是我國古老的茶區(qū)之一。宜紅創(chuàng)制于19世紀,最早外銷俄國、英國,19世紀80年代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宜紅,祁紅、滇紅并稱中國傳統(tǒng)外銷三大紅茶。宜紅主產地集中在湖北宜昌、恩施兩地,現在有五峰宜紅、利川紅、漢口紅等品牌。宜紅色澤烏潤,湯色紅亮,滋味濃爽,泡在杯里有“冷后渾”的現象。 圖/蘇茶網 提到紅茶,很多人知道“金駿眉”,知道“正山小種”,甚至有人會提“大紅袍”……金駿眉、正山小種,名字不一樣但其實都是一脈血統(tǒng)。金駿眉是在傳統(tǒng)小種紅茶基礎上改良后的產品。工夫紅茶,最初因制作時工序繁復,才得名“工夫”,意思是花費時間、精力、力氣制作出的好茶。傳統(tǒng)工夫紅茶,從最初的“外銷”,到如今的“精制”,更貼合了中國人的口味。習慣了喝綠茶的朋友,不妨也來一杯工夫紅茶,真得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