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7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時候,黃河里的冰凌尚未消融,一支數(shù)千人的隊伍從陜北悄悄渡過黃河,然后急行軍來到山西磧口鎮(zhèn)。 這支隊伍很奇特,他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甚至還有搖籃里的娃娃。登陸后,這些人很快分散隱居到黃河東岸的七十多個小村莊。 山西臨縣磧口鎮(zhèn)地處山西與內蒙古晉陜商道水路交通的中心樞紐,早在明清時期,這里就憑借黃河水運成為北方的商貿重鎮(zhèn)。 1947年春天,來到這座古鎮(zhèn)的神秘隊伍正是葉劍英和楊尚昆率領的中央機關和軍委機關。 ![]() 這年3月,面對國民黨胡宗南軍隊的重點進攻,中共中央決定主動撤離延安。在這種特殊時期,中共中央機關一分為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組成中央前方委員會,簡稱前委,繼續(xù)留在陜北戰(zhàn)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zhàn)爭。 劉少奇、朱德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簡稱工委,向華北轉移開展中央委托的各項工作。 葉劍英和楊尚昆率領中央和軍委機關渡過黃河磧口沿岸登陸后駐扎在山西臨縣,并于這年4月11日成立了中共中央后方委員會,簡稱后委,書記為葉劍英,后方支隊司令楊尚坤。 ![]() 中央后委當時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它是承上啟下的一個作用,它是聯(lián)絡中央前委、工委的一個樞紐,另外它也是中央軍委的一個參謀部。 在轉戰(zhàn)陜北時期一系列的重大戰(zhàn)役就是靠中央后委提供了詳實的軍事情報。還有就是中央后委它是一個重要的后勤保障,是人員和物資的中轉的中心,同時還肩負著黨中央的宣傳出版的工作。 ![]() 后委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攤子,包括中央軍委一、二、三局、中央機要處、情報部、外事組、、軍委衛(wèi)生部等,甚至還有幼兒園和托兒所的一群娃娃們。 ![]() ![]() 后委起初只有3200多人,隨著從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撤回來的干部陸續(xù)到達,人員逐漸增多,最多時達到5500多人。 經過細致調查,葉劍英和楊尚昆在隨后的一份報告中這樣寫道:“三交鎮(zhèn)附近窯洞多,接近磧口,西渡較近,有利從河西運糧。決定以三交鎮(zhèn)為中心,取15華里為半徑,配置在圓周內。電話線可減少,運煤亦便利”。 ![]() 中央后委舊址就位于山西臨縣三交鎮(zhèn)雙塔村,如今這里修建了一座中央后委駐臨縣歷史陳列室,陳列著后委的部分歷史遺存。 ![]() ![]() ![]() 當年雙塔村就是中央后委的指揮中心,很多重要機關都設在這里。如中央軍委作戰(zhàn)部、中央外事組、中央書記處、特別會計室等機關。 會計室實際是中央后委的金庫,從延安運來的黃金都埋在這間窯洞的地底下。 ![]() 這座院子就是葉劍英曾經居住的地方。后衛(wèi)攤子大,事情多,葉劍英常常借著昏黃的燈光工作到深夜。葉劍英于是組織大家在一棵大槐樹下做了一場形勢報告會。會上,他告訴人們陜北時局很好,毛主席很好,在陜北打了幾個大勝仗,胡宗南的軍隊傷亡很大,士氣很低。我們很快就會把胡宗南的軍隊消滅掉。 這場報告會消除了大家的擔憂,但也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納悶。中央前委天天在陜北的山溝溝里同敵人周旋,是怎么掌握敵情打勝仗的呢? 對此,曾經在陜北率領部隊作戰(zhàn)的王震深有感觸的說道“毛主席在陜北之所以能夠料事如神指揮若定,中央后委起了重要的作用”。 時任西北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的王震所說的重要的作用,指的是后委所做的情報工作。 ![]() 當時中央軍委90%以上的電臺都隨著后委來到三交鎮(zhèn),安裝到幾個隱蔽的小山村里,孫家溝就是其中之一。這里四面環(huán)山,地形隱蔽,是安裝電臺的理想之選。一條清澈的小溪將村子分為陽坡、背坡兩個建筑群。其中以背坡王家的清代建筑最為壯觀。十多個四合院錯落有致,連環(huán)套成一個大院。中央軍委三局就住在這個大院里。 一層的這個院落被當?shù)厝朔Q為電臺院。當時院中的這些窯洞里都安裝了電臺,由全國各個渠道收集來的重要情報通過電波從這里發(fā)給中央前委。中央前委根據這些情報作出的各項作戰(zhàn)命令和指示也從這些窯洞里發(fā)往全國戰(zhàn)場。 為避免暴露,電臺院兒當年嚴禁外人靠近。電線雖然密密麻麻,卻都布設的十分隱蔽,從空中是看不到的。 如今這座院子仍有人居住,院子的主人介紹說其中一間窯洞還有一個隱秘地道。當年電臺轉移時走的就是這條地道,穿過它可以從遠處的另外一座院子悄然撤退。 中央軍委三局的工作人員更要嚴守機密,不得暴露身份。老百姓當時只知道他們是宣傳隊的,經常給戰(zhàn)士和村民們放無聲電影或是表演歌劇白毛女。 后委強大的情報系統(tǒng)使得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能夠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著最大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而全無后顧之憂。 無論情報、糧食、人員、棉被、軍服還是槍支彈藥都由后衛(wèi)一力承擔起來。作為戰(zhàn)爭的大后方,明顯擁有豐富的煤炭和鐵礦等軍工資源。 抗戰(zhàn)時期這里就建有軍工廠。1947年3月,陜北的軍工廠全部遷移到臨縣、興縣等地。當時工業(yè)部駐林家坪所轄12個軍工廠,臨縣就有五個,分別駐扎在六個村莊。 ![]() 林家坪鎮(zhèn)薛家圪臺村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村里的一座明代寺廟,就是當年軍工四廠放炸藥的地方。四廠當時有職工五百多名,月產炸藥近萬斤,手榴彈兩萬多枚。 ![]() 軍工廠試制炸藥時經常有戰(zhàn)士因為火藥爆炸而犧牲。為了紀念這些軍工烈士,工業(yè)部專門建了這座西北軍工烈士塔。 據后委陳列室的數(shù)字統(tǒng)計,僅1947年9月后委向中央縱隊運送了棉衣800套,普布1036丈、棉花1470斤,以及大批槍支、彈藥、醫(yī)療器械等軍用物資。 此外,后委還組織臨縣民兵四千多人運送糧食4410袋,被褥近萬套,有力支援了西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1948年3月,葉劍英離開這座居住了一年的小院,率領后委機關部分人員作為先行部隊向晉察冀解放區(qū)進發(fā)。同年5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fā)通知,撤銷后委。 特殊時期,因戰(zhàn)事緊急而成立的中央后委光榮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