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工作的重復性不小,但不愿意改日期應(yīng)付了事,所以還是認真梳理了一下,看看有無改進的可能。 頭上的帽子較多,工作繁雜,一塊梳理吧。 主要工作還是兩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和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副要工作有兩項:物理學科的大教研工作、教科處的教師培訓工作。兩主兩副算是比較平衡吧,打破平衡時迫切期望有孫猴的毫毛,能變出幾個腦來運轉(zhuǎn)。學期初因忙得轉(zhuǎn)不過頭來,特意將高二年級物理組組長讓賢于常老師,在此特別感謝認真勤快的常老師。 工作忙的主要原因有兩點:會多、寫得材料多。估計好多同行有同感,加入的有全國各地物理教師的微信群里,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現(xiàn)在再看,好多會不開會有啥后果,推演了一下,好像也不會有啥不良后果;那么多材料不寫又怎樣呢?好像也不影響教學。唯一的后果好像就是占用了好多用于學習、交流的時間。算是被無形的刀在脖子上拉扯了若干次,雖不致命,但有窒息感。 老師的教學工作,我的理解是兩部分,自己的學,屬于輸入環(huán)節(jié);教學生,屬于輸出環(huán)節(jié)。學的方面主要有是研究新教材和課標。名家、大師的公眾號也是自己受益匪淺。本學期新教材講授的內(nèi)容為靜電場、恒定電流、靜磁場部分,電磁感應(yīng)捎帶了一點。 新教材對于理科來說,概念、規(guī)律都是鐵板釘釘不會變了,但呈現(xiàn)的方式變了,力學趨向合并,電磁學偏向分散。靜電場硬生生分為了兩部分,恒定電流也如此,電磁感應(yīng)、靜磁場被嚴重撕裂,讀教材時很不適應(yīng),覺得很不適合理科生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研讀課標后才發(fā)現(xiàn),必修部分是文理科學生并學的,分開是為了分散難度,才理解了為何這樣來編寫。編者可能未想到,實施教學時文理早已分科。如此做來其實有點多余,文科生幾乎不學,理科生反而凌亂。私自猜想,教材編寫者可能不了解實際教學中是如何實施教學的。但愿自己是小人之心。 課標讀過,但研是真心研不動,好多實施建議都無法付諸實踐,可能僅是一種建議吧,希望對課標的理解能像解物理題一樣清晰,知道題干說什么,知道問什么問題。 講課中力求溯源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理論的內(nèi)容補充較多,物理、數(shù)學融合風較重,一部分數(shù)學理解差的同學可能難以接受。 輔導自認為做得最差,主動找同學解決問題的時候較少。一是時間緊迫,二是覺得自然想學,應(yīng)該會主動開口問,既然不問,說明自己有能力解決。對主動問問題的同學,還是不拒絕的。對于學習,聽老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鉆研。只聽不鉆難成大氣。 班主任工作,守字當頭,輔以談話溝通。自我感覺,雜事太多,家校群中好多與學習、成長無關(guān)的雜事占用了不少手機內(nèi)存和腦內(nèi)存,時間更不用說。是否那么有真用?不得而知,通過360度無死角、無空擋的守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感覺真的很難。學習本是自己的事,一守,好似地主老財盯著長工干活,為誰辛苦為誰學也分不清楚了,被動學習是最耗神的腦力苦役。 命題工作參與了四次,高一一次,高二三次。難度系數(shù)居低不上,前面有一篇文字解讀過幾個試題,命題男難命題! 組織過四次全校物理組的大教研,學習是現(xiàn)代人的終生事,想要快速成長,資源很多,但要學會篩選。輔助組織過全校培訓若干次,多屬于跑腿工作。 最有意義的事是今年開學初開始的公眾號寫作,流水賬形式,寫開后發(fā)現(xiàn)可以使人上癮,心里想想和巧鍵盤寫寫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一共誤過6次,好像是,哄小孩入睡把自己哄著過兩次。 大總結(jié)到此結(jié)束! 公歷新年時曾有過一個小心愿,努力爭取晚12點之前入睡,一周下來,竟然沒有一天如愿,工作事、家庭事、學習事,事事不能誤。晚睡倒也罷了,午睡竟然也成奢望,周四、五時竟然修煉到了5分鐘一覺的習慣。 寫字學習繼續(xù),職業(yè)學生真好! 不敢再寫了,沒時間發(fā)了,盡管還有好多想寫的。 |
|
|
來自: 新用戶65120Jo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