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被朱元璋封為“書圣”,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書體,成為了“小楷祖師爺”! 王羲之是書法界的“書圣”,這是因為他創(chuàng)造了“新體”,什么是新體呢?其實就是書法從“古質(zhì)”到“今妍”的一種過渡,后人皆以其為宗,他的書法乃是一個集大成者,如同汪洋大海一般,后世成名的書家皆是海里印出來的涓涓細流而已。 但書法界還有另外一個王羲之,這個人叫作沈度。 沈度被朱元璋封為“書圣”,被譽為“我朝王羲之”,可以說沈度是明代最為出色的一個書法家之一,他精通八種書體,并且為人持重,學問極好,有君子之風,是真正“君子書法”的化身,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書體,就是我們常說的“館閣體”。 當代人對于“館閣體”貶低甚多,其實這并不是“館閣體”的錯誤,而是一些人將這種“館閣體”寫成了“印刷體”或者“美術(shù)字”。 從書法的角度上來看,沈度的楷書溫婉而秀麗,有著濃厚的君子之氣,而非后世“館閣體”的刻板模樣。 在明代的《東里集》中這樣評價他的字: “善篆、隸、真、行、八分書。洪武中舉文學不就,成祖擢為翰林典籍?!?br>意思是說沈度這個人各種書體都極為精擅,朱元璋時期,被皇帝欽點為了翰林典籍,成為了國家最高學府的成員。 在明代前期,沈度是“御用書法家”的存在,基本宮廷當中所有重要的書寫事宜,皆是由沈度來操持,如今北京保存最為完整的“永樂大鐘”,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鐘,其上面的銘文,便是沈度的手筆,總計23萬余字。 在目前沈度存世的書法作品當中,有一卷其傳世書法的代表作,就是他的小楷《心經(jīng)》。 這一卷《心經(jīng)》乃是沈度49歲所寫,彼時他已經(jīng)書名極盛,那是在1406年的時候,沈度在燕臺真如寺為一位名叫“元覺”的老和尚所寫,此卷《心經(jīng)》是附在李龍眠《演教圖》之后的作品,堪為國寶級的文物。 從文字的意義上來講,這部《心經(jīng)》從唐代的名家以降基本都抄寫過,而在楷書領(lǐng)悟,尤其以沈度的抄本最為平和簡凈,最為接近佛家的禪理意趣,這寥寥的260余字,道盡了佛家智慧,對于普通人而言,更是開啟智慧的曠世經(jīng)典。 從書法的角度來看,這卷《心經(jīng)》每個字都有著濃厚的書卷氣息,氣定神閑,儒雅而風神雋永,就像是王文治的評價一樣: “沈家兄弟直詞垣,簪筆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書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 這里的沈家兄弟指的是沈度和沈粲兄弟二人,其書法為明代“館閣體”之濫觴,有著“小楷祖師爺”的稱謂。 他沈度的這卷《心經(jīng)》則成為了后人手追心摹的小楷極品,對于學習小楷的朋友而言,倘若將此作當中的氣息也意境臨摹精透,你的書法格調(diào)將卓然而升。 如今,我們將藏于北京故宮的這件沈度的《心經(jīng)》原作進行了博物館級別的超高清的1:1復刻,復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每個字都細膩而雋雅,與真跡一模一樣。 同時配以手中裝裱,以便于收納,此作乃是畫框裝裱的版本,便于懸掛于書房臥室。 有意者,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