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訪“龍海原著”(昌樂居民小區(qū)專訪)
劉福新
先解釋一下題目,為什么說是“兩訪”呢?今年6月21日上午,本人進龍海原著采風,雖然在小區(qū)內(nèi)拍到了一位拉平板車的婦女,還拍了一位接待我的售樓處工作人員劉雯,但總覺得這些攝影素材缺乏“人氣”,所以很不甘心。就在今天下午,我再次進入龍海原著,結(jié)果這一次我采訪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至于今天下午第二次采風的收獲,請瀏覽圖片吧。
(一)2021年6月21日上午采風圖片
第一組第一幅圖片拍于2021年06月24日09點30分。
(或許小區(qū)的人以為這一幅“斜”了。重新裁切,重新上傳。若是編輯失敗,我不負責任。)
就拍到了一位拉著平板車的婦女。


售樓處工作人員后邊的背景畫。我很喜歡這一幅背景畫。

這位姑娘叫劉雯,東山王村人。待人親切文雅,企業(yè)就需要這樣的工作人員。那些“冷面孔”是不適宜干這種工作的。想購房的人也被冷面孔氣跑了。
(二)2021年6月24日下午采風圖片

第二組第一幅圖片拍于2021年06月24日17點54分。
鋪地板磚的建筑工人。
作為一名不拿工資的市民記者,我最愿意拍的就是這些國家的主人。請注意,我沒有譏刺的意味,我說的是實話。

拍虛了,但這幅圖片不能不要。
使用了杠桿原理。四袋子水泥就是這么拉上去的。
我到了樓后,樓后供建筑工正在朝樓上背地板磚。
這一位挺有意思,“別拍我的臉,我不愿意出名?!?/font>
我現(xiàn)在到了小區(qū)的西部了。

這個住戶的院子里有好幾盆花。
我對姑娘說:“你也過來吧,我想連花帶人一塊兒拍?!?/font>
再往西走,這一家的蔬菜侍弄得真好!

我站在西邊朝東拍。這樣布局挺和諧。
我還是用這一幅作“壓題圖片”吧。
(這個小區(qū)的人反映壓題圖片“斜”了。其實這些人不懂藝術(shù)。今夜(6月27日)重新裁切,重新上傳)
休閑小廣場的座位也獨具一格。
聊了幾句。她說她是從寶石學院退休的。我說“我也在南郝待過,那時候是昌樂十三中”。她接上了我的話“我也在昌樂職業(yè)中專待過?!辈龢仿殬I(yè)中專是昌樂十三中和昌樂第一農(nóng)技中學發(fā)展而來。我說出了我的名字,這位退休女教師很激動,我知道您,職業(yè)中專的圖片就是您拍下來留下來的。曹一民老師逝世的時候,也是您拍的。她又說:“我也是曹老師的學生。”

這位退休女教師還說:“我剛搬進來一個月。”“這是我的小外甥。”
很遺憾,沒有記下她的名字。

兩位大門保安師傅。
我再一次進了這個售樓處。我的意思是將剛拍的照片拷進龍海原著的電腦,因為我的圖片要縮小以后才能發(fā)到互聯(lián)網(wǎng)(博客),留下幾幅原圖,或許對他們有用?可里邊一位女工作人員,是個典型的“低頭族”,貪顧玩她的手機,我有點兒煩:“我與你說的你聽到了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