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父親和他的旱煙袋

 濟寧文學 2022-06-19 發(fā)布于山東

濟寧文學

「濟寧作家原創(chuàng)作品 文學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xiāng)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父親和他的旱煙袋

作者:趙桂君

《紅樓夢》第五十回有賈寶玉制作的一個謎語:

天上人間兩渺茫,瑯玕節(jié)過謹提防。
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謎底是用煙袋吸煙。

《紅樓夢》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的生活,那個時候的煙袋大概就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大煙袋那種吸煙用具。若如此,這種煙袋今天農(nóng)村還能看到,變化并不大,中國農(nóng)民稱其為旱煙袋。

我從小目睹父親和父親一樣的中國人用煙袋抽煙的過程和場面。用煙袋抽煙的工具不止煙袋和煙葉,還有點煙的火石、火鐮、火絨?;鹗话闶腔◢徥?,容易磨擦起火;火鐮有鋼質(zhì)或鐵質(zhì)的,也有用石頭當火鐮的;火絨又叫火折子,有棉絨的、紙絨的,還有草絨的。旱煙袋抽煙的過程很費周折,先把煙袋窩伸進煙袋包取煙葉,抽出煙袋窩后,用大拇指壓結(jié)實了,再撮一捏煙葉放上,再壓結(jié)實,然后含住煙嘴,從煙包或是口袋取出火石火鐮火絨,左手拿住火絨,下面壓住火石,右手拿著火鐮,火鐮猛力擦上火石,火石擦出點點火星,火星飛上火絨,三五次的碰擦,火絨就會被點著。起了火苗的火絨一般要吹滅,等放下火石、火鐮后,才舉起火絨對準煙袋窩,用力一吹,火絨再次燃起火苗,火苗緊靠煙袋窩,最后用力抽幾口,煙葉點著了,煙袋窩閃著黑紅的火頭,這時,青煙裊裊升起,抽煙的人才正式進入抽煙的狀態(tài)。很多時候,我會看到父親和那些抽煙者在這時的神情:眼睛微閉,兩腮一凸一凹,嘴角露出一股股的煙霧,煙霧蓬蓬松松的環(huán)繞在頭上,十多秒后,才取出煙嘴,口中鼻孔再次噴出紫藍色的云霧。那神態(tài),就像涅槃般的清爽大徹大悟后的自在,悠然瀟灑。一番刺刺擦擦的動作,才抽上一次煙,真是來之不易,而越是來自不易越值得珍惜,越有享受的樂趣。

我曾琢磨,旱煙袋和抽煙的點煙方式與抽煙的點火工具有關,沒有火柴打火機的時代,不可能把煙葉卷成紙煙,你想,火石火鐮摩擦產(chǎn)生的火星離人的嘴巴太近,打出的火星肯定會蹦上面部,這種危險的機率太高,所以,旱煙袋出現(xiàn)了。所謂的城市文明人用的煙斗和過濾煙嘴,大概是從西方傳入來的。像丘吉爾、斯大林、愛因斯坦一些名人的煙斗,已經(jīng)成為吸煙的男人們的象征,即使在今天做廣告也不會落伍。中國人的旱煙袋倒是用不著宣傳,一桿旱煙袋,制造簡單,花樣沒必要搞得五光十色。紀曉嵐那桿煙袋,無非一身黃銅,至于乾隆皇帝賜予他的一桿金煙袋,整天供奉在高堂上,看著金貴,卻不敢用,從實用價值看,倒不如老百姓的一桿木制的煙袋實在。中國農(nóng)民講求實用,一切實用的東西都要從簡,這當然與他們貧寒的生活有關。能夠列入古董的物品,大多是富裕階層或是官衙皇宮留下來的。所以,像我父親用的這種旱煙袋僅僅是民間生活的證據(jù)吧,決沒有人找人做代言人做廣告,何況旱煙袋在今天差不多要鳴金收兵銷聲匿跡了。

我不會抽煙,體會不到抽煙對人的誘惑,但我可以從抽煙者的狀態(tài)感受到煙的美妙,以至我常在夢中拿著父親的旱煙袋撮幾口,而且滿口香氣,令我陶醉。人很奇怪,填飽肚子不就完了,卻非要于飲食之外創(chuàng)造出很多非藝術(shù)品的享用,喝酒、吸毒就是最可恨的不良享用物,以現(xiàn)代科技手段分析,煙也不是好東西。但煙酒一直處于非禁非許的狀態(tài),也許抽煙對一部分人來說,不是上癮,而是需要。

我把用旱煙袋吸煙寫成抽煙,雖一字之差,卻有許多奧妙。吸煙是紙煙時代的動作,吸即呼吸,一呼一吸毫不費力,吸煙有種風輕云淡般的輕松。抽含有提取的意思,一桿旱煙袋,再短也有一尺長,從煙袋窩點燃上煙,到送入煙嘴,中間經(jīng)過一條煙桿,雖然看著不用力氣,但從口腔到呼吸道,撮吸的勁仍不是那么輕描淡寫般的輕易。再打個不夠貼切的比方,吸煙是“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郎按執(zhí)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抽煙是“關西大漢執(zhí)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吸煙絲與抽旱煙的不同,更是如此。煙草作為一個生活符號,是好還是壞,很難定義。但抽煙給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男人增添了一層若有若無的生存意義,終于和全世界接上軌了。年輕人甚至少年,看著吸煙者那種瀟灑的舉止風度,很喜歡模仿,不知不覺間加入吸煙大軍。而我們中國的旱煙袋是不是也有這種效果,我想是板上釘釘?shù)氖?,不然,從煙草進入中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的抽煙人呢。

每當看到父親拿出煙袋,裝煙,取出火鐮火石火絨,火鐮與火石刺刺擦擦的打出火星,等煙點著,青煙繚繞的時候,我就感到很特別,特別在哪里,卻說不出?,F(xiàn)在明白了,那是一種氣派,一種生活里除了吃飯休息干活說話教育子女之外的另一種氣派,而那個時候的我,也是很容易模仿羨慕尋求刺激的年齡。我曾偷偷的趁父親不在的時候,拿上他的旱煙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點燃起煙火,最終因為一陣很劇烈的咳嗽加上一把鼻涕眼淚放棄了抽煙,浪費了我父親的一煙袋好煙。不然,我早就成為一個煙民了。

我以為煙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內(nèi)涵。煙袋窩內(nèi)外溜圓,煙袋桿、煙袋嘴也都是圓形的。圓是這個世界的物理存在形式,圓也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最小的圖形,大到無邊小到看不見。在中國哲學中,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diào)等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前人曾經(jīng)講過,太極之圓標志著宇宙創(chuàng)化之元,是藝術(shù)生命產(chǎn)生之根源;圓滿之圓體現(xiàn)了中國藝術(shù)推崇充滿圓融的生命境界;圓轉(zhuǎn)之圓,則強調(diào)藝術(shù)生命運轉(zhuǎn)不息的特征;大圓之圓則象征藝術(shù)生命所達到的最高境界。藝術(shù)生命生于圓,而歸于圓,并在圓中自在興現(xiàn),由此“圓”成一圓的生命世界。煙袋取圓形最根本的原因是一種使用藝術(shù),正因為圓是大的,煙袋窩就可以在同樣規(guī)制的各種形狀中裝更多的煙。煙桿連接著煙嘴和煙袋窩,取圓形則可以方便拿。煙嘴是最后一道工序,直接與人的器官打交道,圓形的硬物一為方便入口,二則在吸煙的過程中嚴實合縫,嘴唇與口腔的感受柔滑舒適。

我把煙袋這一圓形工具上升到中國哲學境界,絕不是掉書袋附會風雅,我是以自己的所見和想象揣摩旱煙袋的思想意義。

抽煙人除了上文寫的那番舉動外,還有吸煙紙人的舉止,比如讓煙、換煙。在我看來,抽煙袋人之間的互動比吸煙紙人溫馨多了。抽煙袋的人換煙方式有好幾種,有人忘了帶煙袋,但兜里裝著煙,等拿煙袋的抽完一袋煙后,接過煙袋,裝上自己的煙葉,先讓煙袋主人抽幾口,自己才再接過煙袋,抽完后,雙手送還煙袋,對方又裝上一袋煙,點好煙,先送給借煙袋的人抽幾口。這是換煙抽,有時,兩個人或幾個人點上煙后,有人聞到不一樣的煙味,嘴巴砸吧砸吧,就說好煙,沒見你以前抽過啊,從哪來的。抽了新煙的人要么把煙桿遞過去,要么把煙葉取出來,大家共享。讓煙的更有意思,裝好一袋煙,見別人沒帶煙袋,或是剛認識的、剛碰面的,基本屬于陌生人,便雙手舉著煙桿,向前一推,說老哥(或是其他稱呼),來一口。朋友之間親戚鄰里之間,這動作更多了。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許多形式,語言的交流最尋常,其次就是物質(zhì)行為,禮尚往來,推杯把盞,各種交換,各取所取;眼神示意,心靈碰撞,則此時無聲勝有聲。我覺得,吸煙袋人的交流最熱烈最富有情感色彩。熱烈不是說如何讓來讓去,推推囔囔,交語裝束,而是舉止熱忱,一桿煙袋舉來舉去,兩雙大手迎來送往,一推一送中,讓旁人見了,著實感覺親熱,煙袋晃在眼前甜在心中。微紅的煙袋窩,繚繞的煙霧,里邊藏著悠悠歲月對面人情,日日香煙夜夜燈,有緣相會盡春風。

當然,煙袋窩里也不盡藏著歡樂,也藏著憂郁。舉杯消愁愁更愁,抽煙排苦苦更苦。明清乃至民國時期中國農(nóng)民的生活可以用四句詩描述,隱藏著許多苦難:

長袍馬褂云頭鞋,鋤鐮镢锨旱煙袋。
糠菜樹葉半年糧,軍閥匪患鬧天災。

第一句話寫的是民國時期男人的裝扮,第二句話寫男人的的勞作,第三句話是男人們的飲食,第四句話是動蕩社會的的寫照。男人是家庭的主心骨,是家庭的頂梁柱,在那樣的社會,男人們怎么不會憂愁憂郁呢?好在時代沒有拋棄中國人,在那個風雨如磐的年代,有多少仁人志士走在民族的前列,一腔熱血化碧濤,救國路上忘死生,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人民有救,民族獨立,新中國抹去了中國人民心頭的恨和愁。煙袋窩子里的紅火頭一閃一閃,照亮新時代的康莊大道。

我父親的這桿煙袋,跟著他走了大半生,也曾見過許多驚心動魄摧枯拉朽的大世面。這桿煙桿上刻著幾十道細紋,細紋黑紅,雖然刻的不深,但紋路很清晰。父親曾告訴我,這些細紋都是他親自刻上去的,每一道細紋,代表一次難忘的記憶。上面有解放前支前的戰(zhàn)斗,有土改分田的喜悅,有農(nóng)村集體化的歌聲,有改革開放的歡呼,也有他開過的一次次黨政會議的追憶,還有我們姊妹兄弟出生的紀念。這桿很平常的旱煙袋竟寫滿了父親這么多的秘密,我不覺在驚喜之間增添了一份敬仰,它分明就是父親的生活記錄啊。

父親點旱煙很少用火絨,他用火石好像很應手,火點大,火星旺,擦擦幾聲,煙窩就點著了。我長大后,再看到他抽完一袋煙,把煙窩頭啪啪啪的磕在石頭上、門檻上、硬邦邦的地上,感覺他不是抽完了煙,而是完成了一次工作儀式,一次重新運作,一次生活的休止符。我很少見父親連續(xù)抽兩袋煙,有時好像因為忙,容不得點上第二袋煙;有時仿佛為了恰到好處,一袋煙就可以驅(qū)除勞累祛除煩惱,一袋煙就可以獲得休息收取美滿,第二袋煙似乎多余而又奢華。

父親常說那句抽煙人說的話:飯后一袋煙,勝過活神仙。但當他不得不放下心愛的旱煙袋時,他的立場很是堅定,這就是醫(yī)生的立場。他聽從醫(yī)生的勸告,說不抽就不抽。就像大戰(zhàn)結(jié)束王朝建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煙袋很快從他身邊消逝。我曾想象,父親答應醫(yī)生后,他還是裝上了一袋煙,但沒有點火,盡管那個時候,他不用火石火鐮,一根火柴,欻的一聲,很快就能點燃一屋或是滿院的煙霧。他左看右看,愛不釋手的撫摸著煙袋的每一寸皮膚,然后戀戀不舍的放到一個地方。他知道,戒煙對他身體好,這不是醫(yī)生的謊言,尊重醫(yī)生就像聽從黨的指示尊重黨的領導。一個甲子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能經(jīng)歷時代的淬火,戒掉一桿旱煙袋有何不可。

父親1940年代末入的黨,見過軍閥混戰(zhàn),見過八路軍與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搏斗,緊跟過人民解放軍的步伐,魯南戰(zhàn)役、萊蕪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做過民夫,一夜也曾走過上百里路。我曾想,偉大的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如果讓今天的士兵憑雙腳與敵人的汽車輪子賽跑,能取勝嗎?一支由幾千年的勤勞什么苦都吃過的生命基因延續(xù)下來的農(nóng)民組成的軍隊,可以幾天不吃飯幾年不喝熱水耐得住酷熱嚴寒,把他們交給一個一心為民的政黨指揮,什么困難克服不了,什么樣的敵人會阻擋住!新中國站立起來了,父親作為西關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又經(jīng)歷了互助組、人民公社、改革開放、土地聯(lián)產(chǎn)承包,有著這樣的閱歷,可以說的上波瀾壯闊閱盡人間滄桑。當偉大的時代走進新的征程時,父親退出中國農(nóng)村這個最基層的黨的領導隊伍。但黨在,他的身份在,他不過戒了煙。這桿伴隨他半輩子的老伙計跟著功成身退。

就像一塊手表一環(huán)戒指一枚胸章展示一個人的身份,旱煙袋是父親身份的象征,甚至是他生活中的一個道具,在旱煙袋的裊裊青煙中盡顯中國農(nóng)民的樸實內(nèi)斂純真善良。農(nóng)民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基本的構(gòu)成元素,也代表這個民族的一切品格。他們有生活信仰,有多神論崇拜,也許這是他們在叫天不靈叫地地不靈的無奈選擇。他們接受官方的孔孟之道,而且將其精神鐫于骨髓,又于官方外制造了繁雜而又有秩序的崇拜物,一邊信仰城隍、土地、灶君、門神,一邊推崇關公、岳飛、孫悟空、二郎神,一邊又接受從外面?zhèn)魅氲钠兴_、觀音,只要能攘災除禍,他們都愿意接受,都愿意供奉。一部中國古代史其實就是一部農(nóng)民的的血淚史,不然,他們?yōu)槭裁磿贿呏圃煲贿吔邮苓@么多神靈般的精神明星?旱煙袋不是信仰,但卻是中國農(nóng)民物質(zhì)生存的一種形式。旱煙袋出現(xiàn)在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飯桌、街頭、田間地頭,走親串友、趕會逛廟、喝酒打牌,無所不在。里邊有他們的歡樂與憂愁,舒暢和苦悶,人在,旱煙袋在。

我很同情父親戒煙。據(jù)父親說,他十二歲學會吸煙,十五歲有了自己的第一桿煙袋。二十歲換過一次煙袋,也就是直到他戒煙才不得放下的這桿旱煙袋。旱煙袋大半輩子同父親形影不離,一下子離開,那種精神與物質(zhì)的不適應,該有多痛苦。再見父親,看不到他手中的旱煙袋,我自己也有一段時間不適應。

算來父親的抽煙史有48年,四十八年會抽掉多少斤煙葉,沒辦法統(tǒng)計。我記得小時候,我家菜園每年都要種幾畦煙,打下來的煙葉,三分之一留下來被父親抽調(diào)了。這些煙葉化作霧氣有近一半被父親的肺吸收了,這樣的規(guī)??隙ㄊ莻€災難,我應該對父親戒煙高興。

是的,我應該為父親戒煙高興。戒煙后的父親,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神情很是黯淡,對父親來說,失去旱煙袋就是失去一個伙伴吧。有幾天,看到父親手中沒有了旱煙袋,我曾感到好奇,等他說醫(yī)生不讓抽了,我只淡淡的說了一句“不抽也好”?,F(xiàn)在想來,我當時應該為父親鼓掌拍手,給以贊美。有時想起父親在閑暇時卸開煙袋窩、煙嘴,用一根細鐵絲穿進煙袋桿,一股黑乎乎油膩膩的煙油順著鐵絲流出,我就想,父親的肺里邊也該是這個樣子吧,但我竟從不知道勸父親戒煙。直到醫(yī)生警戒,父親自覺地配合醫(yī)生治療,我給父親買了戒煙糖,看著他咀嚼的樣子,才有了一絲欣慰。

父親因為喉嚨有異物感,自己步行十幾里,找到他年輕時就很熟悉的一個郎中,老郎中告訴他,西醫(yī)看了,可能說這是癌,他們是嚇唬人,依他看,那不過是長期抽煙留下的后遺癥,吃幾副中藥治愈的了。父親對我說的時候,我曾懷疑老郎中好像也在嚇唬他的顧客,我想帶父親去醫(yī)院看喉鏡,父親說等吃完那幾副藥再說吧。我們爺倆相互堅守著各自的看法,最終,我還是聽從了父親的意見。好在父親吃過中藥,喉嚨的那些發(fā)癢異物感沒有了。這是我所知道的父親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動找醫(yī)生看病,直到十年后,父親被我們兄弟送進醫(yī)院,卻再也沒有站起來。

說起父親步行找郎中,我不清楚是同情還是贊賞父親。終父親一生,他沒有學會騎自行車。1960年代末,公社曾經(jīng)獎勵給西關街一輛自行車,所有大隊干部甚至小隊干部都用那輛車學會了騎自行車,不知是出自對新生事物的拒絕還是因為自己的年齡,父親沒摸過那輛車,即使我們兄弟請求他把車子推回家讓我們學學。我后來揣摩父親,他絕不是拒絕新生事物,因為父親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聽我母親講,父親解放前特別迷信,找人算卦下神,干什么事都先看黃歷,待人接物完全老傳統(tǒng),作揖、跪拜、磕頭、稽首,中規(guī)中矩,年節(jié)拜神敬天地敬鬼神敬祖宗,樣樣不落。我大哥小時候逢年跟著父親給長輩拜年,父親按著他的頭磕頭,我大哥擰著勁不干,為此挨了不少踢。可是,父親入黨后好像變了一個人,一切事依照黨的規(guī)矩辦,所有的舊信仰全部推倒,真是跟著黨脫胎換骨咸與維新了。唯一留下的是他那桿旱煙袋。我想,如果黨號召他扔掉煙袋,他一定會毫不遲疑地做。他之所以不學習騎自行車,一定因為認為自己年齡大了,不好意思跟年輕人爭時髦。

過去有句傳言,叫國民黨的稅共產(chǎn)黨的會。黨的很多會議不是在哪個人的家門口開,往往一場會在幾十里甚至上百里外。在缺少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時期,這些會都是靠與會者的雙腳參加的,村莊干部們更是如此。我從小見過也聽父親說過開會就帶上一個包袱,包袱里邊都是窩頭、煎餅之類的食物,開會自帶食物,現(xiàn)在的人聽了,一定很驚詫。父親說,曾有一位地區(qū)專員用他的煙袋抽過煙呢。

近三十多年來,我搬過四五次家,除了常用的衣物家什,每一次搬家,都撇下不少東西,也有幾樣根本用不著的物件,一直跟著我從東走到西,從北走到南。這幾件物品有一塊純手工家紡上色的藍色棉布,一個圓形的銅鏡,一本戶口本,一把東洋刀,一個筆記本,一桿旱煙袋。前兩件是母親的,后幾件是父親留下的。

作為農(nóng)民,一輩子在土地上收獲喜怒哀樂的農(nóng)民,父母沒給我們姊妹兄弟七個留下任何多余的財產(chǎn)。這已經(jīng)很了不起,因為他們給自己的兒女蓋過結(jié)婚成家的房子,出嫁歸閣的嫁妝。中國的父母幾乎都為他們的兒女操勞的一生,兒女成長的過程就是父母走向衰老的過程,也許這就是中國這個禮儀之邦最基本的生存內(nèi)涵和人生責任。兒女們只見下一代人長大,卻很少注意到上一輩人老去,直到那一天眼看父母要離我們而去,才知道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當他們走的時候,按照習慣,把老人生前的衣物一把火燒去,讓這些衣物隨著老人們走進天堂,在那邊不受凍餒,免受風吹雨灑。也有人喜歡把上輩子人的東西收集起來,要么做紀念,要么留給后人做古董。我所繼承的除了父親留下的包括這桿旱煙袋的那幾樣物件,就是父親勤奮善良忠厚的美好品質(zhì)。

我父母相隔二十年先后離開了他們的子女,在整理他們的遺物時,我發(fā)現(xiàn)了這幾件物品,便留下來,什么紀念啊緬懷啊,我都沒有想,我只憑直覺覺得該留下父母的一點念想。這幾樣物件一直被我收集在一個不大的木箱子里,孩子不知道,愛人偶爾想起來,問我一聲,而我?guī)缀鹾苌偃リP照它們,如果不是搬家,我差不多把它們給忘了。戶口本是五六十年代的,記載著我們一家九口人的出生時間、姓名;東洋刀是父親跟著八路軍打縣城時撿的洋撈;筆記本是父親六十年代植樹時公社發(fā)的獎品,上面寫滿了父親的工作記錄;銅鏡是母親的嫁妝。藍布是母親手工勞動的作品,四四方方如結(jié)婚時新娘的蒙頭布大小,藍底十字白花,大概就是前幾年市場炒作的藍色印花布,我看著稀奇,就從火堆里搶了下來。

父親的這桿旱煙袋沒有什么別致的,銅頭煙袋窩,棗木煙袋桿,玉石煙袋嘴,棉布煙袋包,上面系著一根麻繩,麻繩一頭連著煙袋包,一頭系在煙袋桿上;煙袋包里沒有了煙葉,但仍浸透著一絲煙味。我小時候最常見的就是這桿旱煙袋,它一般出現(xiàn)在桌子上,插在父親的褲腰里,掛在田間地頭的樹枝上,偶爾會登上屋門或是大門門板上??傊赣H走到哪里,它就會出現(xiàn)在哪里。如今,它靜靜的躺在我的那個小小的木頭盒子中,刻滿我對父親的思念。雖然這樣寫,但我還是很愧疚的,因為我很少看它,也許哪一天它和其他那幾件物品一同銷聲匿跡,隨著我的腳步走進墳墓,走進一無所有的混荒世界。

2019年是父親百年誕辰,我曾寫了一首詩,作為對父親的懷念。

青山明月應無恙,碧水藍天信義長。
淮海支前烽火緊,西關土改耕耘忙。
忠誠跟黨忘名利,勤儉持家謀稻粱。
盛世再添一抔土,百年一瞬哭椿堂。

彈指間,這首詩竟寫過去三年了。時光如線,穿過往來,一頭系著思念,一頭系著我,從未斷絕。這根線有時繃得很緊,把思念嵌進每一個細胞;有時如春日里的風箏繳線,看似若有若無,其實線一直在手里。歲月不惜一年年,我要珍視一秒秒,父親手握旱煙袋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謹以這篇不成熟的文章,化作對父親永恒的紀念吧。


作者簡介: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