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絕非一朝一夕 練好太極,則要申申世世 申申世世,為太極注入活力! 胯做為人體承上啟下的部位,在武術中的作用很大,對胯部的靈活運用程度也就間接的體現(xiàn)了個人的功夫高低,據(jù)說陳照奎老師的胯靠非常厲害,與人推手時一個近身胯靠對方當即倒地。 但前人教學保守,有“寧傳十手拳,不傳一手胯”的說法,對胯部的技法運用是不輕傳的。那么,胯在練拳時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 支撐傳遞 從生理結構來看,胯骨就是髖骨,是骨盆構成的重要部分。它承受著上半身的重量,并將重力傳遞給下肢,在日常生活、練拳時可以減輕下肢的壓力。 ![]() 蓄勢轉換 太極拳套路中,招式與招式之間的轉換,需要通過松胯來完成,讓兩個動作無縫連接,沒有中斷、停頓的感覺。比如老架一路中的經(jīng)典動作懶扎衣,金剛搗碓之后,兩手與體前交叉相合,右腳向右大步平開,右腳落地瞬間松右胯,蓄勢的同時轉換勁力,平穩(wěn)過度。長按下面圖片,掃碼獲取更多老架一路動作解析。 蓄力爆發(fā) 拳論中“襠中自有彈簧力,靈機一動鳥難飛”,說得就是發(fā)力時的轉胯、旋胯。發(fā)力時蹬地轉腰,力經(jīng)由腿的傳導到達腰胯,在胯部的放松牽引下,周邊肌肉同時發(fā)力轉動,加大發(fā)力的力量和速度。初學發(fā)力時尤其要注意對胯的運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