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EAMS COME TRUE ![]() ![]() 從這個春天開始 做出改變 不負春光,不負自己 習作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 小學階段,學習最怕的就是習作。每次到了習作課,學生都是灰頭苦臉,毫無生氣。習作興趣的缺失,是制約小學生習作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是習作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實,習作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 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感到習作課堂是好玩的。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喜歡上一件事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好玩有意思。然而,大部分的習作課堂過于機械、生硬,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導致學生對習作失去興趣。課堂是習作教學的主陣地,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可以適當調(diào)整我們的教學方法。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單元主題習作,這些習作內(nèi)容往往主題限定,很大程度上限定了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對于課程規(guī)定性的內(nèi)容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只能嘗試著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但是,除去課程規(guī)定性的內(nèi)容外,我們還可以開發(fā)豐富有趣的習作課程。對于習作起步階段的三年級學生而言,將游戲引入習作課堂中絕對是一種絕妙的方式。 縱觀大部分的游戲習作教學課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課例設計的理念是基于豐富學生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即是說,這樣的游戲作文課例的開發(fā),都是為了給學生擴充生活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然而,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習作并不缺乏生活素材,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因此,我并不主張借助游戲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我更主張借助游戲活動,提升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習作的方法。進行游戲習作教學時,所選取的游戲活動一定是適合全班同學參與的,非常容易操作的,并且有助于學生在邊游戲中邊習得習作技巧,可以說任何一個老師拿到課件都能夠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如前幾年明星楊超越大火,進而引出了“錦鯉”一詞,于是我就開發(fā)設計了《我是小錦鯉》的游戲作文,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學生都會獲得一張小卡片,但是其中會有三個同學會榮得“幸運錦鯉”。發(fā)卡片、看卡片、猜卡片、頒獎等環(huán)節(jié),我都設計了心理描寫技巧訓練。學生在邊玩邊學的過程中,收獲滿滿。學生在習作中不僅較好地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技巧,還對習作課充滿了期待。類似這樣的游戲作文課,我在三四年級不同班級進行過多次嘗試,學生們都非常期待,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掌握了習作方法,提升了習作能力。 除了將游戲引入課堂,我們還可以在習作課堂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體驗感。習作課堂中很多時候都是采取的“設置交際語境——出示習作方法——學生動筆練習——師生互動評改”的教學模式,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這樣的方法確實比較合宜。但是,對于三四年級處于習作起步階段的學生而言,則顯得有些死氣沉沉。學生在習作課堂中缺少參與感與體驗感,習作就成為了被動應付的苦差事。因此,要在習作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活動。如一次習作的主題是要求學生寫一篇觀察習作,學生第一次寫對一個事物進行具體的觀察,往往不知道如何動筆。即使教師在課堂中講解了大量的觀察方法和技巧,大部分學生依舊學不會。為了引導學生能夠較好地學習觀察方法,課堂上我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橘子,去超市挑選橘子的時候,我還特意地選擇帶有綠葉的。當我把橘子發(fā)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各個欣喜若狂,學生拿著橘子,眼看手摸鼻聞嘴嘗,觀察得特別細致。學生不但在課堂中學會了觀察方法,寫出了一篇篇生動的文章,回家還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說這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橘子。 又如教學《我的奇思妙想》這一習作時,我將習作主題改為“未來產(chǎn)品推介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展開自己的想象,進行頭腦風暴,小組成員將自己想象的未來事物簡圖描畫出來。在推介環(huán)節(jié),小組成員要合理地運用不同說明方法,分別從事物的外形特點、功能和價格方面進行介紹,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無論是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小組推介環(huán)節(jié),還是產(chǎn)品評選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各個都興趣高漲,寫出來的作文也都讓人賞心悅目。再如教學《我做了一次小實驗》這次習作時,我在網(wǎng)上收集了許多有意思的小實驗,先讓學生回家自己動手做小實驗,家長幫忙拍照或錄像,并分享在班級群。接著到課堂中觀看學生們動手做實驗時的圖片和視頻,再邀請學生分享實驗過程,最后學生動筆習作。學生不僅有話可說,而且興趣十足,一氣呵成。 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其次要讓學生感到習作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小學生都會覺得習作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如果說學生沒有習得好的習作方法,懂得基本的習作技巧,對于學生而言習作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其中,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字數(shù)不達標。于是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平時習作還是考場習作,總會有那么一些學生,習作寫完了趕緊數(shù)一數(shù)自己寫了多少字,有的學生還會非常可愛地在作文末尾處標注字數(shù)。難道這是學生的錯嗎?不是的。畢竟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把作文的字數(shù)寫長,只是他們不懂得習作技巧而已。難道這是老師的錯嗎?不是的。畢竟每個語文老師都希望能夠讓每個學生學會習作,只是有的老師還沒有找到適合快速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方法而已。 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在“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環(huán)境下無師自通,最終成為寫作高手,甚至今后成為了作家。也不是每個老師都能直通作文教學的本質(zhì),全面提升班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我個人而言,我真正意識到寫作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出現(xiàn)在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出現(xiàn)了高考前的一個月,第二個階段出現(xiàn)在自己成為了語文教師,從事作文教學后。高考前一個月,非常有幸的是遇到了一位連續(xù)參加了三年高考作文閱卷的語文老師,當時他給我們?nèi)8呷龑W生開設高考作文課,整個課程一共大概有十講。剛開始前三講,我都沒有去聽,年少輕狂總覺得語文課聽與不聽都差不多。結(jié)果到了第四節(jié)課他講議論文的時候,我才去聽了一回。結(jié)果讓我大受震撼,越聽越感興趣。聽完那位老師一個小時的講課后,我才終于明白為什么我在考試時寫議論文永遠突破不了五十分。之后,我才真正意識到考場作文是這么簡單,對高考寫作也充滿了信心。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我迅速轉(zhuǎn)變寫作風格,最終高考語文取得了較高的成績。 第二階段是我自己成為了語文教師,真正懂得如何教學生習作后。沒有成為語文老師之前,我也有寫作的習慣。曾經(jīng)我夢想著自己成為一名作家,高中階段寫了無數(shù)的詩歌,基本上是每天一首。到了大學階段,寫了幾百萬字的網(wǎng)絡小說,最終都無疾而終。平時的時候,也會寫一寫生活中的隨想。但是,等我真正成為了語文教師,慢慢懂得了習作技巧的重要性后,我才從根本上意識到為什么我寫的網(wǎng)絡小說難以激發(fā)讀者的興趣。任何動人的故事,既少不了曲折的情節(jié),也少不了細膩的描寫。曲折的情節(jié),更多的文章內(nèi)容的構(gòu)思;細膩的描寫,則是寫作技巧的熟練運用。二者缺其一,都難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我寫的網(wǎng)絡小說,不是缺乏曲折的情節(jié),而是缺少打動人心的細膩描寫,任何情感都始終融入在語言文字中。高明的作家,善于將眾多的習作技巧悄無聲息地融入細膩的表達中。當我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自我日常的習作中,我會開始慢慢使用這些習作技巧。 可惜的是,反觀我們現(xiàn)在很多習作指導課,缺少對習作技巧的指導。很多的習作課,給與學生更多的只是概念?!皩懭藢懯乱\用語言、動作、心理、環(huán)境......”很多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瘋狂地給學生灌輸概念,卻很少指導學生怎么把語言、動作、心理寫具體。最終導致的結(jié)果是學生覺得習作愈來愈難,對習作的興趣逐漸喪失。當學生在習作課堂中無所得的時候,我們的習作課堂是無效的,這樣的習作課是沒有意義的,學生依舊處于沒有人指導習作的境界。當我們在習作課堂中給與學生一個個方法技巧指導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越來越會習作了,習作能力越來越強了,習作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班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每次動筆習作的時候,一發(fā)不可收拾,每次都能寫出七八百字,甚至一千字以上的文章。所以,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要讓學生感到習作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重要的讓學生掌握習作的技巧,提升習作的內(nèi)在動機。 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最后要讓學生感到習作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激發(fā)學生習作的成就感,一方面是讓學生掌握習作技巧,從而學會寫作;另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習作發(fā)表的意識。如果學生自己的文章能發(fā)表出來,對于學生而言將是莫大的榮幸,學生的習作興趣也會得到較大的激發(fā)。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說發(fā)表在期刊雜志上的文章就叫發(fā)表,其實班級作文周報、公眾號都是合宜的。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學習過管建剛老師辦起班級作文周報。每當新一期的作文周報出來的時候,學生們都爭相閱讀。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當時我們班上有個學生第一次語文考試考了八分,一看到他的分數(shù)我就怒火中燒。后來一次輔導他作文時,我才明白了其中原因,作為四年級的學生,會寫會認的字僅僅停留在一年級的水平。為了激發(fā)他的學習動機,提升他的考試成績,我選擇了先從作文入手。剛開始,每次習作不動筆,每一句話只會寫兩三個字。我嘗試著讓他說,我?guī)退涗浀姆绞?,?jīng)過努力后給他在班級周報里發(fā)表了第一篇文章,給與了他莫大的鼓舞。之后,我慢慢地教他認讀拼音,從最簡單的字認寫,讓優(yōu)秀學生做小老師一對一幫他。后來到了六年級,每次聽寫他都得滿分,每次作文也都能寫滿,每次考試也能考六十多分。一次的聊天中,他突然對我說道:“老師,你知道嗎,我挺恨我一二年級的老師的?!蔽腋械胶芷婀郑穯栔虏诺弥且驗樗欢昙壚蠋熡X得他很調(diào)皮,總是讓他坐了班級最后一個角落,對他不管不顧。列舉這個學生的事例,或許有些牽強,其實只是為了說明一點,每個學生的習作水平都有所差異,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要基于學生的習作能力,發(fā)現(xiàn)他們習作能力的生長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習作發(fā)表平臺,更重要的是激發(fā)每個學生的習作興趣,而不是為了展示優(yōu)秀學生習作。 由于事物的增多,慢慢停止了班級周報,逐漸轉(zhuǎn)移到了公眾號上。相對于班級周報,公眾號的受眾面更多,閱讀量更大。有利于教師、同學、家長在朋友圈及家庭群、班級群中分享,對于學生習作興趣的激發(fā)更有意義。當然,對于學生而言,更有激勵作用的是自己的文章能夠在期刊雜志上發(fā)表。我認識不少教師,通過不同的期刊雜志平臺,指導班級學生發(fā)表了很多作文,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近年來,我也在努力擴寬學生作文發(fā)表的渠道,積極地將學生作文進行修改投稿,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文章發(fā)表后,無比的激動與自豪。每次在班級進行主題征稿,當學生聽說自己的習作有可能發(fā)表的時候,各個興趣高漲,踴躍參加。 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是一條比較曲折的路。這條路上,始終會有學生迷路,需要我們?nèi)フ覍?。這條路上,始終會有學生堅守,需要我們?nèi)ナ睾?。當我們在正確路上前行的時候,總有一群學生,會陪伴著我們一路向前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