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指算來,父親離開我們五年多了,但我感覺父親并沒有離去。他的音容笑貌,會時時浮現(xiàn)在我腦海。在我的心里,父親一直與我們同在。 那年臨近春節(jié),父親是匆匆離開我們的。事先,只是一點點感冒,他甚至還坐著輪椅到院子里去摘薄荷,準(zhǔn)備泡鹽茶喝。他自己也認為這只是一次平常的傷風(fēng)感冒而已,喝點鹽茶就會好。而我們更是意想不到。我們大都覺得父親還有好幾年的命,還會好好地跟我們在一起,那個春節(jié)我們?nèi)胰诉€會好好地過個團圓年。我當(dāng)時甚至在想過年給他帶什么禮物、給他多少壓歲錢的事了。 父親是安祥離開我們的。之前,他并沒有很大的病痛,因此,離開時也是安靜的,甚至沒有給我們留下片言只語。他就像一盞耗盡了油的燈,慢慢地暗淡下去,然后瞬間熄滅。 父親悄無聲息地走了,雖然沒有什么苦痛。但他的離去,帶給我們的,卻是無限的悲痛、無限的傷感、無限的遺憾。 父親一生清貧。他為人正直、清白、公正。他曾當(dāng)過大隊的黨支部書記,也曾在小學(xué)教過書。但家里,并沒有因此過得寬裕點,依舊是一直過著窮日子。村中有一位長輩曾對我說過:“你父親太正直了,隊里的一粒谷子都沒有拿到過家里?!庇浀梦以诖蠓谥袑W(xué)上高一時,縣中考尖子班,平時成績不大好的我竟然意外考取了。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卻為難了家里,因為太窮供不起。但父親沒有因此放棄,他東挪西借,直至賣掉僅有的幾擔(dān)谷子才湊足了學(xué)費。正是父親的堅持和承擔(dān),才使我們的家族有了第一個大學(xué)生,也使周邊的人對我們家刮目相看。 父親一生至孝。孝敬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這在父親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父親是獨子,祖父去世后,他就和母親在家里照顧祖母。母親在不到六十歲時,先于祖母去世。而祖母又不幸雙目失明,照顧她老人家的擔(dān)子就落在了父親一人肩上。我們兄妹五個,姐姐、妹妹都先后出嫁,我和兩個弟弟也因入學(xué)和工作陸續(xù)離開了家鄉(xiāng)。老屋就只剩下祖母和父親兩個人。父親本來是膽子小的,平時很“怕畏”。而為了照顧祖母,他克服了恐懼癥。春夏秋冬,年復(fù)一年,他悉心照料祖母的飲食起居,其勞苦艱辛可想而知。村里的人都說他是個大孝子。他的行為,也深深地感染和影響著我們。十多年前,父親的雙腿得病,行走不便。幾個兄弟姐妹,就像當(dāng)初他照顧祖母那樣,盡心地照顧著他。尤其是兩個弟弟和弟媳,姐姐、姐夫和妹妹、妹夫,都是任勞任怨、不怕辛勞、不計得失地一直服侍父親。子女的這種孝道,正是父親用行動教育我們的結(jié)果;這種傳承,正是父親品德的弘揚光大。 父親的一生是無私的。于公,他對黨忠誠,熱愛國家;對上,他孝敬祖父、祖母;對下,疼愛我們子女;待人,則為人友善。他處處替他人著想,唯獨沒有自己。原先我遠在新疆工作,聯(lián)系只能通過書信。每次他的來信,都要求我要愛黨愛國,多為社會作貢獻。后來回到江南,每次跟他打電話,本來是向他請安問好的,但每次都變成了他囑咐我要好好工作、好好愛護身體、照顧小孩。而他自己則是過得很好,幾個兄弟姐妹都良心好,他不愁吃不愁穿什么都不缺,要我放心不要記掛。每次回家要給他買點什么吃的,也總是說他不喜歡吃零食,不要買。實際上,他是不想讓我們花錢。每當(dāng)想起這些,我就會陷入深深的思念和感傷中。小女兒芙爾一看到我這樣,就會叫道:“爸爸,你又傷心了!”每次,我都會強裝笑臉來回答她:“沒有啊!”其實,我的眼眶早已噙滿了淚水。有天早上我送芙爾上學(xué),她突然叫我“大姑”,我很奇怪,不知是什么意思,問她為什么叫我“大姑”,她說:“小孩子沒有了爸爸媽媽叫孤兒。你是大人,你現(xiàn)在也沒有爸爸媽媽了,所以你就是大孤啊?!迸?,原來是這個“大孤”。孩子說得沒錯,我們真的成了大孤兒了。父母在時,不管我們年齡有多大,在他們面前都是孩子,而父親、母親也總是叫我們“妹仔”,讓我們覺得自己永遠都有父母的疼愛。如今,他們走了,這個世上也再沒有人叫我們“妹仔”了,再也沒有人把我們當(dāng)孩子疼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就禁不住熱淚涌流…… 父親的一生,其實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如桂,名如其人。“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彼褪且豢霉鸹?,平凡質(zhì)樸而品性高潔! 記得父親去世一年后的清明節(jié),我特地從南昌帶回去一棵桂花樹,種植在父親的墓旁。我想,父親也一定會喜歡桂花樹的;我也相信,父親的恩德,就像桂花樹一樣,一定會枝繁葉茂、年年飄香! 又是一年父親節(jié)。所有的節(jié)日都無法再跟父親打電話問候了,謹(jǐn)以此文獻給長眠地下的父親,祝您安好!我們永遠愛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