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感 文/博樂
晚上,父親打來電話。 平時,隔段時間,總要回老家去看看。這陣子因為工作忙,沒顧得上聯(lián)系。 看到父親主動打電話,以為有什么事情,心里還蠻緊張。 父親說,是在擺弄手機,不小心撥通了電話。家里一切都好,沒什么事兒。 這才想起來,真的有好長時間沒打電話聯(lián)系了。 盡管已到中年,但也許我們在父母眼里還是孩子,長時間不聯(lián)系,心里總是在牽掛的,甚至?xí)械绞洹?/span> 這就是,存在感。 朋友的老母親80多歲了,為照顧著方便,就接過來在一起生活。朋友家庭條件不錯,還雇著保姆,家務(wù)活本來就不多。 可朋友就是讓老母親吃完飯后洗碗,在外在看來這是多么的不孝敬老人啊。老人勞動了一輩子,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要幫著干活。但朋友說,讓老人干活,就是讓老人覺得自己還有用,還能為家里做點事情,也就是有存在感。 的確,每次老人洗碗都很開心,還經(jīng)常邊洗碗邊講過去的故事。盡管很多都是重復(fù)的故事,但一家人都表現(xiàn)出聽著入迷的樣子,逗老人開心。 每次老人睡覺后,朋友就偷偷地把碗筷再洗一遍。第二天,還夸獎老人洗得真干凈。 人,很多時候并不是累出來的毛病,而是閑出來的。 在有事情忙的時候,精神集中,心情也會變好。 對老人如此,對孩子呢?也如此。 有的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做,逼著孩子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懶人。當(dāng)時看,覺得是好心,其實是在抹殺孩子的勞動能力、創(chuàng)造力,剝奪孩子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感。 到頭來孩子長大的時候,再埋怨孩子笨,什么都不會做。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就是因為孩子沒有依靠,需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甚至幫著父母養(yǎng)家。 用弱小的雙肩挑起家庭的大梁。但這種條件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后往往具有較高的適應(yīng)能力,更有責(zé)任心。 所以,讓孩子多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他們會更能體會生活的樂趣,更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這也是一種存在感。 夫妻之間呢? 一個朋友忽然離婚了,大家都覺得很不可理解,兩口子平時恩恩愛愛,相敬如賓,挺和諧的啊,而且孩子已經(jīng)長大,正是人生的大好時節(jié),為何離婚呢? 朋友說,老婆有外遇了! 原來,朋友是個工作狂,經(jīng)常加班,周末也很少休息。對老婆,沒有了愛情,只有了親情,平時電話也打得很少,更別提什么情人節(jié)了。 據(jù)說,是一個小商店的小售貨員,條件比朋友差多了。但他的老婆喜歡,據(jù)說小三的嘴很會說,博得了朋友老婆的芳心。 生活很殘酷,人生需要警醒。 太多的事情告訴大家:愛一個人,就要讓她有存在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