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學華 從壺口瀑布到延安,路程不是很遠,路況卻不是很好,標記的國道省道,和南方的縣道差不多,汽車不敢開快。從車窗望去,外面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梯田層層相疊,極為雄渾,讓人想起原生態(tài)的西北漢子。當然,現(xiàn)在的黃土高原已不再是早年地理課本里所說的寸草不生了。經過多年綠化,高原上許多地方已經綠草如茵。導游告訴我們,這是航空撒播的功勞。即便如此,還沒從根本上改變黃土高原的狀貌。有的地方依然黃土壁立,溝壑縱橫。從煙雨江南一下子來到陜北的黃土高原,心態(tài)的變化是明顯的??粗粚訉拥呢汃ぬ萏?,還有收獲后橫七豎八倒在地上的玉米稈,對當?shù)剞r人有了一種莫名景仰,即便我們沒見到一個農人。汽車在蜿蜒起伏的公路上前行,山腳下出現(xiàn)了一條小河,當然不是延河,離延安城還遠著呢。對南方人來說,這樣的小河也許只能稱得上是條大水溝。河水不多,河邊有幾丘稻田,對于普遍的旱地來說,顯得尤為珍貴。導游說,這里缺水厲害,山上的人幾天才能來河里洗一次澡,住得遠的幾周才來洗一次。不知導游說的是真話還是開玩笑,對我們來說,簡直不可想象。對于祖祖輩輩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來說,事實也許就是這樣。“延安城里照樣缺水,晚上可能沒水洗澡?!睂в握f罷,我們大吃一驚,在黃土高原上連續(xù)坐幾個小時的汽車,要是沒水洗澡,那晚上怎么睡?忐忑不安的我們到了酒店,打開房間,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導游只是跟我們開個玩笑,意思是讓我們節(jié)約用水。天色開始暗下來,山坡上偶爾出現(xiàn)一個個小窯洞,但都破敗不堪,應該不會住人了??上歉鷪F游,如果是個人,我還是想到那小窯洞看看的。我想,路遙的《平凡是世界》里孫少安一家人住的可能就是這樣的破窯洞。很多人家都集中在路邊建了房子,留在半山坡上拆了門窗的孔洞,像黃土丘張開的大口一樣,訴說著歷史上陜北人民的艱辛。高原上,有的地方一團團火光涌起,照亮一片片地方,還有“磕頭機”在忙碌,我懷疑是不是在開采石油。導游告訴我們,遠處有火光的地方的確是在開采石油。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便在延安市延長縣城西石油希望小學操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石油鉆采與加工現(xiàn)已成為延安經濟的龍頭產業(yè)。還未到延安,已經對革命圣地有了新的認識。第二天一早,先去參觀寶塔山,寶塔山位于延安城區(qū)中心,是革命圣地的標志性建筑。據說早在盛唐時代,山上就建有寶塔,北宋時期,韓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將,在寶塔山屯兵設寨 ,戍邊御敵,留下眾多文物古跡而聞名于世。其實山上的寶塔很普通,根本不能和西安的大雁塔相比。但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紅色首都--延安的標志和象征,它自然也有大雁塔無法比擬的一面。楊家?guī)X是我們這次參觀的重點,對楊家?guī)X的最早印象應該是讀小學時的一篇課文《楊家?guī)X的早晨》。那是一篇極美的文章,毛主席和小八路在晨曦中給小苗澆水的情景,至今讓人歷歷在目。其中的一句:“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長吧,快長吧!”更是隨時脫口而出。那時候,我幼小的心靈產生了一個宏愿,將來一定要去延安,看看楊家?guī)X,看看毛主席親手耕種過的土地。我們來的時候游人不是很多,陽光透過樹葉照下來,草地上斑斑駁駁。我們先去中央大禮堂,中央大禮堂于1942年建成,大門雄渾巍峨,里面陳設簡陋,至今仍保持當年原貌。正前方掛著毛澤東和朱德的巨幅畫像,兩側是寫有中國共產黨字樣的黨旗,禮堂中間是兩排縱向的簡易長椅。導游和解說員一律身著紅軍服,認真細致的給我們講解。時間仿佛回到過去,毛主席正揮著大手,在主席臺上作“七大”報告,為抗日戰(zhàn)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指明前進方向。在會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這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人當年的住所。窯洞大門上有木格窗欞,窯洞前面的院子里長有大樹,窯洞上方長有草木??粗矍罢鎸嵉母G洞,不由讓人想起《回延安》里那句“滿窯里圍的不透風,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在窯洞前駐足觀望,簡陋的住所、簡單的陳設、簡樸的生活,讓人油然而生敬意的同時又引發(fā)幾多感慨。毛主席等老一輩領導人就是在這樣艱苦樸素的環(huán)境中工作,我們的革命又怎能無往而不勝呢?棗園舊址和楊家?guī)X差不多,有中央書記處小禮堂及毛澤東等人的舊居,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為人民服務”講話臺。1944年9月8日,在棗園西側的一小塊簡易空場上,毛澤東主席在警備團戰(zhàn)士張思德同志的追悼大會上發(fā)表了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的演講。“為人民服務”講話臺一舉成名。據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報》的報道記載,9月8日下午“到會者千余人”,追悼會開始后,“毛主席即緩步登臺,懷著沉痛的心情向死者表示敬意,繼作歷時一時半之久的講話,對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意義,闡述至詳”。毛澤東對張思德的褒揚,體現(xiàn)了對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為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貢獻的無數(shù)英烈們的敬重,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大力倡導。70多年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始終日久彌新,代代相傳。離開延安時,我們經過市區(qū)最繁華的街道。兩邊店鋪林立,中間的延河穿城而過。堤壩修得非常漂亮,可惜延河里沒有水,河床上簡直可以跑汽車,幾個小孩就在河床上嬉戲。眼前的情景讓人真真切切體會到延安的缺水程度。一座城市如果缺水就失去了應有的靈氣,這應是現(xiàn)代延安最大的遺憾。隨著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日益好轉,終有一天,延河水會恣情歌唱。短短一天半時間,完成了我的紅色之旅,也完成了對延安七十多年的思想跨越。此次來延安,本為追尋一種精神而來,最終卻帶著一個信念而去。雖走馬觀花,但此行足矣!作者簡介 張學華,男,湖北大冶人,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偶有作品發(fā)于《海外文摘》《散文選刊》《西部散文選刊》《工人日報》《湖北日報》《石家莊日報》等報刊雜志,著有散文集《不說再見》。 ——感謝閱讀——
國際詩歌網:http://www.
學 術 顧 問: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傳寶 韓 英
會 長:沈裕慎 副 會 長:袁仲權 曹 平 潘頌德 秘 書 長:戴三星 李 平
編委會成員: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義 張 藝 丁紅梅 何蘭青 林從龍 蒲公英 黃會容 陳立琛 陳錦綿 韓 江 陳典鋒 買 超 曹 平
龔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麗恰母(泰國)
王中海 馬夢瑤(美國) 陳湃(法國) 國際詩歌網總編:丁紅梅
美國分會會長 馬夢瑤 泰國曼谷分會會長 侰麗恰母 桂林分會會長 何蘭青 九江分會會長 柳守猛
執(zhí)行編輯:丁紅梅 何蘭青 胡耀輝 周已雄 馬夢瑤(美國) 法律顧問:戴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