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法史上的階層大約分兩種,一種是自幼聰慧,年紀輕輕便金榜題名。另一種則是才華橫溢,卻屢試不第。很明顯文徵明和祝允明都屬于第二種。文徵明6歲還走路不穩(wěn),9歲還口齒不清,一生鄉(xiāng)試9次均落榜而歸。而祝允明雖然早慧,但連考7次均會試不中,最后連兒子都考中了,他還沒考中。即使如此,也不妨礙他們在藝術領域的大放異彩。
▲祝允明畫像(源于:網(wǎng)絡) 祝允明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是“吳中四大才子”,其書法集各家之所長,在明朝獨領風騷,尤善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王世貞曾評價他:“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 其楷書師法趙孟頫、褚遂良,并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祝允明十分喜愛蘇軾所作的《赤壁賦》,一生多次書寫,并且一次比一次狂放,至今有多本草書《前后赤壁賦》流傳于世。今天我們便賞一賞祝允明所書的兩個版本的《草書前后赤壁賦》,看一看是否真如傳聞中所說的那樣龍飛鳳舞、神妙絕倫。 版本一 此版筆勢雄強,縱而不散,逸而能收;筆法剛健,蘊涵豐潤,取法諸家。既有“二王”的遒爽,又有懷素、張旭的豪縱,又 有“宋四家”的瀟灑和勁峭,更多自己的面貌躍然紙上。
版本二 祝允明《草書前后赤壁賦》,系用金粟山藏經(jīng)紙書寫,無年款,縱31.3厘米,橫1001.7厘米,149行,此版相比第一版更為狂放,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全卷狂草書體書寫,全帖觀之如脫韁野馬,縱橫馳騁,細若游絲又力透紙背,奇幻多變,酣暢淋漓。其筆法縱逸,揮酒自如,長卷巨幅,有“棄蛇走虺,驟雨旋風”之勢。 在眾多書史研究者眼中,上博本《赤壁賦》是公認的狂草極品,更是研究祝跡不可或缺的經(jīng)典之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