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茶葉品種繁多,其滋味千差萬別、多種多樣,而且都是憑感覺器官直觀地感受,很難用文字精確描述。 ![]() 童啟慶教授在《習(xí)茶》一書中將茶葉的滋味分為14個(gè)類型:![]() (1)清鮮型 清香、味鮮、爽口。鮮味細(xì)嫩、制作精良的名優(yōu)綠茶和紅茶都有此滋味。 如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等。 ![]() (2)鮮濃型 味鮮而濃,回味爽口,似吃新鮮水果的感覺鮮味嫩度高,葉厚芽壯,制造及時(shí)、合理。如黃山毛峰、婺源茗眉等。 ![]() (3)鮮醇型 味鮮而醇,回味鮮甜爽口。鮮葉較嫩、新鮮,制造及時(shí)。揉捻較輕的有太平猴魁、顧渚紫筍等,還有揉捻正常的高級祁紅、宜紅,均有此種滋味。 (4)鮮淡型 味鮮甜舒服,較淡。如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 (5)濃烈型 有清香和熟板栗香,味濃而不苦,富收斂性而不澀回味長而爽口,有甜感。 凡芽肥壯、葉肥厚,嫩度較好的一芽二三葉,內(nèi)含物豐富,制造合理的均屬此型。如屯綠、婺綠等。 ![]() (6)濃強(qiáng)型 味濃厚黏滯舌頭,刺激性大,有緊口感。鮮葉采摘適中,內(nèi)含豐富的良種或大葉種,萎凋程度偏輕,揉切充分,發(fā)酵偏輕的紅碎茶屬此類型。 (7)濃厚(爽)型 有較強(qiáng)的刺激性和收斂性,回味甘爽。原料細(xì)嫩,葉片厚實(shí),制造合理。如滇紅、武夷巖茶等。 ![]() (8)濃醇型 收斂性和刺激性較強(qiáng),回味甜或甘爽。鮮葉嫩度好,制造得法。如優(yōu)良的工夫紅茶、毛尖、毛峰及部分烏龍。 (9)甜醇型 有鮮甜醇厚之感。原料細(xì)嫩而新鮮,制造講究。如恩施玉露、白毫銀針、小葉種工夫紅茶等。 (10)醇爽型 不濃不淡,不苦不澀,回味爽口。鮮葉嫩度好,加工及時(shí)、合理。如蒙頂黃芽、霍山黃芽、以及中級以上工夫紅茶等。 (11)醇厚型 味尚濃,帶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鮮葉內(nèi)質(zhì)好,制工正常的綠茶、紅茶和烏龍茶均有此味型。如涌溪火青、廬山云霧、水仙、烏龍、包種、鐵觀音、祁紅、川紅以及部分閩紅。 ![]() (12)醇和型 味欠濃鮮,但不苦澀,有厚感,回味平和較弱,如中級工夫紅茶、天尖(包括貢尖、生尖)、六堡茶。 (13)平和型 清淡正常,不苦澀,有甜感。粗老采原料,芽葉一半以上老化,制茶正常的低檔紅茶、綠茶、烏龍茶以及中下檔黃茶、中檔黑茶。 (14)陳醇型 陳味帶甜。制造中經(jīng)渥陳醇化。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