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聯(lián)“知心書”系列,屬于心理學通識讀本。 心理學是從什么時候成為燙手顯學的,已無可考。 只記得80年如一日說人話的三聯(lián)書店,是五年前開始推出“知心書”系列的(包括一些副本和“知育書”系列),開始是因為其裝幀清雅、用紙講究,接著是粗略翻看后覺得其內容地道、來路正宗,因此就出一本買一本,來不及認真看,就讓它們自在地在書架一角躺著,安靜地看著我寫字、看書、發(fā)呆…… 三聯(lián)的書,是很多人溫暖的記憶; 因為有了閱讀,夢想照進現(xiàn)實。
《恰如其分的自尊》第一部分…… 買了書,總的要看的。 在某個已不可追溯的念頭的驅動下,翻開了《恰如其分的自尊》。我得承認,從未如此輕松地讀完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以至于懷疑自己是不是把書讀偏了、需不需要再讀一遍,盡管這是一本通識類的書籍,并不存在太高的閱讀門檻。 這是一本真的把話說明白了的書。 讀過幾本正經(jīng)心理類書籍的人都知道: 這門學科里著書立說的人,要是能達到把話說明白的水平,段位就非常高了。如果能在把話說明白的基礎上,讓行內人讀明白的同時、又能兼顧到檻外人的話,那簡直就是普度眾生功德無量了! 舉個栗子就是:偉大如弗洛伊德的論著《夢的解析》,又有幾個心理學專業(yè)的本科生真的讀通了它呢?恐怕連逐章逐節(jié)地看完它也沒做到吧……當然,原因不在弗洛伊德有沒有把話說清楚,而是進入弗洛伊德的門檻本來就很高,高到容易讓人泄氣。這有點像讀杜甫與白居易,都在寫民生疾苦,但讀杜甫需得有點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而白居易則婦孺皆能。 《恰如其分的自尊》屬于白居易。 這大概也是一本心理通識類書籍的基本操守吧,畢竟人們在閱讀此類書籍的過程中會產生太多的情緒介入,一不小心就被誤導帶偏的風險,在時下幾乎是泛濫成災的心理類出版物中即便不是隨處可見,也是見怪不怪的。
《恰如其分的自尊》內頁剪影 “紀堯姆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訓練?!?/span> 看到這句話時,驀然一驚。 剛好也看到了一則悲傷的新聞:常州市金壇區(qū)河濱小學五年級的繆可馨小朋友跳樓了。悲劇的導火索是一篇作文的批改——鑒于所知信息不全,不敢在此妄斷是非——的同時也認為:批改作文的袁老師也好,在家長群里接龍式點贊的家長們也罷,都是可憐人,實在沒什么好說的。 真正讓人揪心的,是這個叫繆可馨的孩子在外頭受了委屈、欺負或羞辱之后,怎么就沒有像大多數(shù)那個年齡的孩子那樣尋求父母的庇護? 是想不到嗎?還是不敢想。 還有就是從孩子滿墻漫壁的獎狀中,我只看到十項全能般的榮耀,而看不到多少源自內心的喜悅和快樂。這個孩子得報多少培訓班、得放棄多少盡情玩耍的快樂,才能獲得這么多的獎狀??! …… 我不太敢想。
每一朵過早凋謝的花兒,都讓人悲傷…… |
|
|